观影的心态
这几天我看了一部今年刚出的日剧《黑皮记事本》,剧情主要讲述女主在当银行派遣员工期间,通过把客户与银行串通逃税的证据,记录在黑皮记事本里,敲诈勒索了银行近两亿日元,处心积虑、巧妙周旋,成为银座最大俱乐部里最年轻的“妈妈桑”的“励志”故事。
在我有限的看过的影视剧中,主角无一不是正面角色,要么热爱和平,要么善良勇敢,要么正义无私……而本剧主角的奋斗史刷新了我观影的认知——主角可以五花八门,哪怕她并不光彩。
学生时代,但凡学校组织看电影,总要求写观后感,我每次在期待电影的同时充斥着焦虑,万一电影结束没有感想怎么办。于是在看电影的时候努力寻找可以用于作文素材的情节,这样刻意地关注,让我无法痛快地观看电影。对于组织者来说,需要活动有意义,学生需要受到教育,最简单有效的检阅方式自然是写观后感。看电影是这样,平常的游戏、学习等等也常是这样,很多事情都必须“有意义”。
我注意到这位“敲诈勒索”的主角给我带来略微不安的感觉,先是吃惊,后觉得可以理解,可能是多年“有意义”的教育潜移默化影响了我。在我认知到这种可能性后,我内心开始有意识地调节,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看,于是逐渐沉浸在剧情,只注意好看不好看,喜欢不喜欢,不去注意剧中人物做法对不对,道德不道德,违法不违法等等。我不需要从中得到有意义的教育,我只是在听一个不一样的故事。这样看完整部剧,就产生自在愉悦的感觉。
金庸先生对于此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对于小说,我希望读者们只说喜欢或不喜欢,只说受到感动或觉得厌烦。我最高兴的是读者喜爱或憎恨我小说中的某些人物,如果有了那种感情,表示我小说中的人物已和读者的心灵发生联系了。小说作者最大的企求,莫过于创造一些人物,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结束《黑色记事本》后的某一天,我无意中在网上认出了剧中的男主角安岛富夫,是《东京爱情故事》(1991)里的三上健一,他们都由演员江口洋介饰演。一个是我今年看的剧,一个是我去年看的剧;一年时间,他竟然从24岁变成50岁。
看来影像是个怪东西。它记录下你当时的年纪、容貌、声音、姿态,永远不变。让我有机会在一年的时间跨度看到江口洋介横跨26年的两种样子。
时间也是个怪东西,当人们彼此不见,它静止不动。我在看《黑皮记事本》之前,脑中的江口洋介始终是长发飘飘的稚气青年;我忆起童年的伙伴、树木、石桥一直是当年的模样,直到很多年后相见,伙伴变得沉默,小树长成大树,石桥变得矮小,在见面的一瞬间,时间跑得飞快,让你认不出眼前的人和物。
这样看来,亲密的爱人、亲友,都是我们的见证者,他们如影像诚实、持续记录你的生活,像时间不急不缓、温和地陪伴。这都无比的珍贵,而我们在嘈杂的生活里很少意识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豆瓣电影”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704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