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4条处世智慧,条条实用,学会了受用终生
少年时读红楼,喜见他起高楼,宴宾客,爱他热闹纷呈,繁花似锦。青年时读红楼,满眼风花雪月,缱绻缠绵。
人到中年,历岁月多艰,再读红楼,只觉世事洞明,无处不是学问,也无处不闪耀着处世智慧的光芒。
01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刘姥姥家因无钱过冬,陷入困顿。
女婿王狗儿祖上与金陵王家连过宗,王家二小姐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因着这点瓜葛,刘姥姥决定去贾府碰碰运气,打打秋风。
然而侯门深似海,公侯世家的大门哪那么好进?矗立在前怒目相向的石狮子,足以让人心生畏惧。
但刘姥姥没有退缩,她决定走“曲线救国”路线,绕到后门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由周瑞家的引荐,见到了当家人王熙凤。
一向贪酷的凤姐偶发善心,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这笔意外之财让刘姥姥一家渡过了难关。
若无周瑞家的牵线,这次“秋风”不会打得如此顺利,刘姥姥怕是难见“真佛”,更别说能讨来这许多白花花的银子了。
贾府上下皆是“一双富贵眼”,惯于看人下菜碟,这周瑞家的也不例外,她是太太的陪房,在府中略有脸面地位,人也精明,最是有眼色。
那她为什么肯帮助一个乡下贫婆子呢?原因无他,一是念旧情,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
她家与王狗儿家有旧,当年其夫周瑞与人争买田地,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脂砚斋在此批语:“周瑞妇算是个怀情不忘的正人。”
念旧很正常,人都是讲良心的,当然,贾雨村之流除外;在穷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脸面,也属人之本性。此二则皆是常情常态。
帮了这个忙,刘姥姥自然对她感激不尽,周瑞家的道:“说那里话。俗语说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过用我说一句话罢了,害着我什么。”
勿以善小而不为,周瑞家的一句通传,一次跑腿,可以说拯救刘姥姥一家于水火,可谓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困难。在别人有难处的时候,帮忙说句话,搭把手,提点一下,不过是举手之劳,顺水推舟之举,自己不费什么劲,却能实实在在帮到别人,何乐而不为?
古人云: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今天的别人,焉知不是明日的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他人,亦是成就自己。
那些故意爱给别人设置障碍的人,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遵循天地间的因果定律,人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予别人便利,终归会便利你自己;予世界温暖,世界将予你灿烂千阳。
02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红楼梦》里堪称情商高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宝钗,另一个是平儿。
平儿是凤姐的陪嫁丫头,也是得力助手,对外帮着凤姐料理家务,任劳任怨,对内被凤姐逼着作了贾琏的侍妾,以示贤良和笼络。
平儿独自一人应对贾琏夫妇,于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之间,她竟能做到周全妥帖,实属不易。
贾琏好色,私通府中下人的媳妇多姑娘,两人难舍难分,盟山誓海,互赠信物。多姑娘送与的一绺青丝,被收拾衣物的平儿发现了。
平儿对凤姐忠心赤胆,向来没有瞒她的事,这回却帮着贾琏,没对凤姐提及。
凤姐是个醋缸,但凡有丫头被贾琏多看一眼,她都有本事当着丈夫的面打个烂羊头。何况这私通之事,知后欲将如何?可想而知。
平儿深知凤姐为人,为免生波澜,她隐瞒了此事。
她并非有心维护贾琏,而是知道若抖出此事,凤姐必闹得鸡飞狗跳,家无宁日。而贾琏夫妇打闹过后,仍会和好如初,到时她就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两头不落好,聪明如平儿,是断不会做这种蠢事的。
为了家庭安宁,也为了保护自己,将此事消弭于无形之中,是最好的选择。
柳五儿被冤枉偷了太太房中的玫瑰露,被林之孝家的软禁起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依凤姐的主意,要把太太屋里的丫头都拿来,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也别给吃,一日不说跪一日,便是铁打的,也保准招了。
对这种刻毒的做法,平儿非但不同意,还劝说凤姐:“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辅之以正,导之以善,令凤姐也无不信服。
她不偏信一方,明察暗访,查明真相,还了五儿清白,又顾及了探春的脸面,还保护训诫了“做贼”的彩云,完美判决了一宗“冤案”。
不把事情扩大化,在秉公处理的基础上息事宁人,防止矛盾深层次激发,让内耗的程度减到最低,体现了高水平的处事能力,更是一种难得的处世智慧。
平儿对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婆子们说:“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清代评论家黄小田盛赞:“何物女子能识大体如是。”
知进退,识大体,看似来自平儿的高情商,其实一切皆源于她的善良和智慧。
无论经营婚姻,还是治理家庭,都须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识与格局,这并非是向生活妥协,也不是和稀泥,少担当,而是真正聪明的人解决问题的绝妙方式。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大道至简,繁在人心;人心简单了,人生也就自在了。
03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贾府为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威赫显耀,已历百载,然终究逃不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命运。
生于末世的子孙,只知醉生梦死,及时行乐,偌大府第,竟无一人担负起振兴家族的大任。
呼喇喇似大厦倾,从鲜花着锦,到衰败凋零,不过在转瞬之间。
人生的悲哀,世道的无情,又何止让人洒下“一把辛酸泪”,直教见者哀恸,历者悔悟。
在帝制时代,封建贵族之家由盛而衰,其颓败之势,纵然不可挽回,但在这个过程中,有无途径可延缓下坠的速度,有无办法在败落之后护子孙周全,防止步入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的境地?还是有的。
其实,《红楼梦》里,有一个人,对于家族的兴衰以及中兴之道,是有着清醒认识的。她就是秦可卿。
当众人尚耽于眼前的虚浮繁华,她已经知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也洞悉“登高必跌重”的必然。她明白,否极泰来,荣辱往复,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对于荣华富贵,她认为非人力可控,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命运变幻莫测,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于荣时筹画下衰时的世业”,实际上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是应对世事无常的不二法门。
她提出的具体办法,一是趁有钱的时候,在祖茔附近多购置田庄、房舍和土地,以备祭祀供给的花费;二是将家学私塾迁至坟庄周围。
在封建时代,官僚一旦被治罪,便会面临抄家的境地,所有家产皆要没收入官,但祭祀产业除外。因为古代皇帝以孝治天下,动什么不能动人家祖宗。
秦可卿想到,贾府万一败落,子孙回乡务农读书,也是条退路,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祭祀产业又可以永继,至少能保障衣食无虞,子孙可攻书应举,以图再起。
若按秦可卿的想法去谋划筹措,待贾府被抄时,必不会落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结局。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至家国,小到个人,若是惯于骄奢惫懒,贪图安逸舒适,便会失去积极进取的动力,一旦安稳被打破,立马就举足无措,任由命运的滚滚洪流将其淹没。
风平浪静的深处,往往暗流汹涌;花团锦簇的背后,大多是万丈深渊。人若没有忧患意识,易处险地而自若,立危墙之下而不自知,那是很可怕的。
《诗经·豳风·鸱号》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鸟儿尚知未雨绸缪,人若不知虑后,又何以为人,当情何以堪?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趁早筹谋,留有余地。不要等到无路可退,才来追悔莫及。须知道,人生最大的遗憾和痛苦,并非来自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04 心怀善念,广结善缘
尤氏是宁国府当家人贾珍的填房,娘家无背景,没有依靠;丈夫与儿媳私通,她无可奈何;两个拖油瓶妹子与自己的丈夫、继子常年胡混瞎搞,她无法劝阻;不敢规谏丈夫,无力管束下人,还曾因贾琏偷娶尤二姐之事,被凤姐迁怒,当着众人的面对她又骂又啐:“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直被凤姐揉搓成一个面团,也不敢反抗。
在万紫千红的大观园里,她显得平凡普通,乃至软弱无能。荒诞的家族,荒唐的丈夫,让她暗地里不知咽下过多少苦水,然而这一切并不能阻止她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贾母一时兴起,要学小家子凑份子,给凤姐过一个热闹的生辰。为了让凤姐省心,贾母交办尤氏筹划生日会。
合府上下都凑了银子,贪心的凤姐犹嫌不足,说家里还有两位姨娘没出钱。尤氏便悄骂凤姐:“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
姨娘的月例只有二两银子,日子过得较为艰难,这一下子掏出一个月的工资凑份子,更得叫苦连天。
尤氏心怀怜悯,不但能体察他人之苦,还以实际行动为他人解难。
她趁凤姐不在,把两位姨娘和几个丫头的银子一并归还,慑于凤姐的淫威,两位姨娘还不敢收,尤氏道:“你们可怜见的,那里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知道了,有我应着呢。”二人听说,方千恩万谢的收了。
其实尤氏并非像凤姐说的那般“无才干”,她办的生日宴就十分妥当,赢得贾母及众人的肯定;后来她独自办理公公贾敬的丧事,也处处想得周到,并不比协理宁国府时的凤姐差,连贾珍都对她称赞不绝。
她不过是行事低调,不事张扬,不像凤姐那样爱卖弄才干而已。脂砚斋评论她:“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
她悄悄把银子退还两位姨娘,并非想得到她们的感谢,更不是为博行善之名,而是发自真心的体恤,虽为小善行,却是真善良。
与凤姐动辄打骂下人,处处树敌的举动相比,尤氏心存善念,广结善缘的行为才是处世的大智慧。
凤姐机关算尽,反被聪明误,赔上了卿卿性命,结局凄凉。《淮南子》曰:“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凤姐亏在德行。红楼未完,尤氏的结局未知,但她心中有善,必会得到命运的眷顾。
《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若善良,天必佑之。一个微小的善念,一句简单的善言,一次随手的善行,都可能让你结下一段善缘。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人只需顺应天道,不昧良知,做该做的事,行该行的路,余下的,老天自有安排。不是有一句话吗?你只管善良,福报已在来的路上。
结语
鲁迅先生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对于被岁月裹挟前行的中年人来说,看见的是一条条简约素朴却惊觉触目的至理:予人方便,终会方便自己;给人余地,就是给自己退路;防患未然,有备无患,是应有的觉悟;心怀恻隐,与人为善,是生而为人的慈悲。
这是处世的智慧,也是人生的真相,愿你我都能懂得。
作者:杨文娟,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