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可能帮你实现阶层逆袭
【“未来靠什么致富”系列评论之一】
过年期间,很想和大家谈谈“未来靠什么致富”这个话题,主要是纸上谈兵,不过也确实做过采访,有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未来靠什么致富”是我准备写的一个系列评论,我的观点是:科技有可能帮人们实现阶层逆袭。
【科技公司也可能破产】
首先泼冷水,科技创业的失败率高,所以,我并不认为科技创业就一定会帮你成为扎克伯格或者乔布斯。
破产的科技公司也不少,不要盲目崇拜科技公司,不是进了科技公司就一定发达,我只是说主趋势。此句主要是防杠精。
【体制外的“蓝海”】
科技领域相对而言不容易被某些力量垄断资源,它们更喜欢垄断可见的资源,比如石油、高速公路、土地、金融渠道,至于科技嘛,某些人的思维确实跟不上,所以他们在腾讯、阿里巴巴崛起之初是懵圈的。
即使是马化腾自己也不知道拿了一堆流量该怎么办,差点把公司卖了。不确定性让垄断力量不敢盲目进入,因为他们怕担责任,怕留下“错误决策导致某某资产损失”的把柄。
既然是做领导,不要出错就好,这是一个空当(“蓝海”),不确定性留出来的空当,这是科技公司崛起的大背景。
中国的科技公司有希望,主要是可以做某些管制决策的领导们不太懂,而且不太敢冒险,初期也确实看不上,从这一点来说:创业成功的科技企业要感恩体制。
【成本相对容易控制】
你可以把公司注册在国外,这可以解决税负过重的问题,某些海岛以及香港都是选项。
只做国外的生意,这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
以上两点当然是非科技公司也可以做到的,要看具体业务。不过,科技公司这么干的可能性更大。
公司的实际办公地点可以自定,比如一部分人员放国内,可以节省成本。不少科技公司在国内的二线、三线城市招人、设点,有的甚至主动到大学城附近租办公室,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学生兼职。大多数科技公司只要有网线、电脑就可以办公,而且未必要集体办公,这是优势。
成本控制是科技公司的优势,科技创业相对地产、金融致富以及其他实业、制造业的巨大优势就是对体制的依赖不太深,成本更容易控制,它不需要庞大的生产车间和耗资甚巨的设备,更大程度上是要靠团队的核心科研能力。
其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程序员的工资不低,不过,这个可以靠股权来解决。在某香港上市公司就存在两种工资体制:其一,有股权的,工资一般。其二,无股权的,收入和竞争对手接轨。
只要研发能力过硬,产品刚需,其实问题都不大,后面就是营销的事儿。
【对情商要求不高】
不管是做地产还是做金融,你必须要认识几个领导,具体场景不描述,如果你是做实业,你见了任何一个可能收拾你的部门都可能要磕头,内陆尤其厉害。
所以,我一直力阻朋友们返乡创业,除非你本身就是八面玲珑的高手。
返乡创业基本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企业不行,没人理你,企业好了,要安排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就业,不然一定给你小鞋穿。企业家的情商有时候决定企业的生死,领导不高兴,税务马上上门查账,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但是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如果你在类似广州、深圳、佛山这样的城市创业,大概率上得到的服务远超地方政府的管制。
即使是一个情商不高的程序员在广州创业,也没有什么部门可以把公司搞垮,而只是提供服务。所以,张小龙这样的闷瓜在广州做出了微信,环境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当然,张小龙的成功主要是靠个人天份。
【资本的助力很重要】
科技公司要成功,除了研发一流,产品刚需之外,资本助力也很重要。没有资本助力,很容易死在半路上,研发试错和营销都需要钱。
【总结】
科技公司是未来实现阶层跃升的可能渠道之一,炒房、做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去贸易公司、制造业公司就业实现阶层跃升的可能性极小,不是没有。
至于风险,我在第一点就说过了,“科技公司也可能破产”。
但是人嘛,这一辈子总要搏一把,是公司上市还是自己下岗,我觉得还是前者更有意思。连梦都不敢做,活着也就是活着吧,只是来世上走了一遭。
谷歌在车库创业居然做出了世界级的企业,这是科技公司的魅力。
个人靠科技致富也是国家保持活力的重要助力,国家其实也乐见个人进行科技创业,城市甚至拼抢此类公司。
斯宾塞说:“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这一点在商业上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