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故宫里:为热爱而学习的人生棒极了

小冒坚持原创的653天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点事。

故宫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可能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

我们都很清楚,故宫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代表的优质的中华文明的精华,我们也都知道传承的重要性,也会自发地捍卫自己的优质文化的所有权。

可是又有多少人,在偶尔走马观花参观过故宫之后,还能静下心来,专门去看看,那些精美陈设背后的故事,那些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深入了解,才能知晓的无用之美?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大工程,但从不是束手无策,无法挽回,只能痛心疾首惋惜的局面。

比如,故宫的第6任院长,单霁翔。

这个成功打造将庄严肃穆,屹立不倒的故宫,变成了一个非常热门又精致的文化IP,让更多的年轻人,各种各样背景年纪的普通人,更多地“看见”故宫优秀的内涵。

然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大概更多的是两类人:

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的爱好者,以及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优质传统文化的人。

所以除去单院长,将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融入故宫文化的大趋势热潮流,其实还有很多切入点“小而美”的优质书籍,默默坚持做着优质文化的传播推广,为传承做出实际的努力。

就比如这套来自中信出版社的《故宫里的博物学》。

19年最初推出的初衷,是专为孩子打造的一套中华文化通识读本,以清代乾隆时期的皇家动物图鉴《清宫兽谱》《清宫鸟谱》《清宫海错图》为蓝本,把波澜壮阔的中华文化与自然科学融会贯通,通俗易懂,慢慢讲给孩子听。

最近又推出了更加平易近人的平装书。

这套书根据读者的反馈,从内文到封面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重要的是,它不再属于孩子专属了,以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成年人也能获益匪浅——

谁还不是个宝宝了?

01 

神奇动物在故宫里

其实我们都能感受到,现在比起所谓的注重应试的精英教育,国际一流名校提出的“博雅教育”,更能培养出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综合全面的新一代。

简单来讲,博雅教育,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追求学识的目的是学识本身,所探究的是知识如何产生,是对知识的溯源。

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要求,为了应对当前的激烈竞争,终身学习已成为刚需的成年人,也应该注重专才之外的全才能力拓展。

所以我们不是一味全盘吸收现有知识,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

学习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应该是痛苦的强迫,如果选对了方式方法。

这套书兼具趣味性,审美和科普作用,打破人文与科学的界限,从文学、艺术、动物、地理、自然、民俗、神话、志怪、典故、历史等方面,经由专家审读,以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解读120种陆地、天空、水生的神奇动物。

  • 鸟谱:遵循鸟类学家郑光美先生的分类方法,将四十种鸟归入六大类—陆禽八种、攀禽六种、鸣禽五种、游禽九种、涉禽八种、猛禽四种。

  • 兽谱:神兽二十四种、普通兽十二种、异国兽五种,合计四十一种。

  • 海错图:描绘了生物物种、传说化生动物、非生命物质共三百余种。

从此心中的古代物种,神秘的海洋动物,传说神兽怪物,都有了真实可感的模样,别说,看久了还有点可可爱爱。

一边看图读故事,一边汲取知识,种下求知的种子。

书籍只是入门,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方向,如何触类旁通,如何引申自学,如何独立思考,都是这套书能带给读者的附加价值。

也许潜移默化就会改变——比起沉迷快消文化,短视频,学习带来的快乐更持久,更高级。

这些知识看似无用,但当我们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越了解,越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复杂微妙的事物,有可能是灵感一现,有可能是习得这些人文素养的过程提升了多重能力,更有可能因为这某一方面的冷门偏才获得机遇,没有人能预期,所以人生就不应该只有一种成功定式。

生而为人,除了按部就班实现一个个KPI,更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真的快乐和满足。


02 

艺术细胞+热爱+好奇心

编者和故宫博物院强强联合,诚意满满,借着紫禁城600周年的时机,拿出了蓝本这套曾经是最详实也最权威的博物图志。

除却文字部分结合经典,有理有据,有料有趣地讲述每个动物的博物知识,那些精美的插画,更是从另一种艺术角度,打开了一个去认识这些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神奇物种。

当年乾隆皇帝启用了当时两位重量级宫廷画师——余省和张为邦,量身打造了几百幅工笔重彩画,以短细笔触刻画羽毛,以没骨法表现背景,生动再现了鸟儿行止饮啄,翻滚飞翔、剔爪梳翎各种体态情趣。

要知道,这在过去,可是很少对外公开的珍品。即使公开后,这些专程去故宫,也未必能近距离一一仔细端详的图册,都被浓缩在书中。

乍看之下,这些动物图鉴,完全是中式审美,依托于传统文化和人文风情,但其实也有西洋绘画的光影技巧,细细品味,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艺术,确实有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上,但它从不应该曲高和寡,更不该是奢侈品。

我父母的童年,只图温饱健康,他们那代人为生存而活;

我们这一代,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奋斗,在爱好面前,先追求务实。

我的童年,没有意识追寻艺术,更多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兴趣,不如投入精力在更有产出和成绩的领域。一个没有天赋,或者没有机会展现天赋的小孩,普通家庭是不会去负担巨额成本去长期培养爱好。

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喜欢艺术,但至少,要给更多人一个平等接触的机会。

就拿艺术来说。

即使现在走专业艺术道路,依然很贵很难,只有天赋异禀的少数人能成功登顶。

可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红利,接触艺术,欣赏艺术,感受艺术,真的不再是奢侈品了。

不会跳舞唱歌乐器,可以去欣赏音乐,观看舞剧,聆听音乐会甚至是观看网络免费视频;

不会画画,没有条件去看环游世界,欣赏保存在各地博物馆的真迹,那也可以接触数字博物馆,甚至只需要这些可以负担得起的艺术书籍,去启蒙。

就是可以早早去接触世界上丰富有趣的一切,坚定追寻自己心之所向,在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领域,呈现出最大的创造性。

而现在,我特别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可以有更多孩子,是在为热爱而活

他们可以快乐无负担地汲取层次丰富的知识:

一边接触自然常识,更加关心生态,关注现实;一边潜移默化中被文化熏陶,还有可能激发出真正的热爱——绘画,生物,历史,考古,文物修复,为什么不可以自由率性而活?

03 

比起焦虑嘲讽,不如脚踏实地

故宫到底有多少宝贝?

这些文物分成32个类别,绘画5万3千件,碑帖28000件,18万件服装织绣,还有青铜器,其中珍贵文物占93.2%。

光是上述数字,就经过十年的努力。

故宫文化成为网红的背后,那些小小的产品,其实是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是很多人的心血和努力。

  • 汇总盘点,取其精华,打动人心的切入点稳准狠。

单院长上任之初,花5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故宫9371个房间,走访了1200座建筑。然后解决了最简单却也一直无解的数量问题。

  • 用心修补故宫和进行环境整治,开放更多区域

故宫团队做了一个7年的修缮计划,2016年建立了全世界第一所文物医院,拆除了最后一间临时建筑,每一件文物都要用原工艺、原材料、原技术,每一道工序都要详细地记录公开出版修缮的报告。

人们走进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影响安全、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蓝天、绿地、红墙、黄瓦。和平鸽来访,鸳鸯代代繁殖,200只故宫猫幸福地生活。

  • 借助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传播故宫文化

加大网站建设力度,英文网站做强,吸引全世界的人,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希望孩子们多多走进故宫博物院,加大新媒体的投入力度,在网上举办更多的展览,公布了186万件藏品信息,高清晰拍摄手段,让大家愿意访问故宫网站。

所以,是真的有一代又一代的人默默付出多年努力,让壮美的紫禁城可以延续到下一个六百年,不管是实物还是影响力和传承。

泛娱乐化的当下,流行文化,总会被误解为传统文化的克星。但其实,他们为什么一定是对立的存在,必须二选一?

其实就像单院长引领故宫IP潮流一样,我们也可以用丰富的传统文化精华作为底蕴和素材,用文创产品,IP周边,动漫,手办,影视剧,网络小说等流行文化作为载体,去发扬光大,让两种看似水火不容的文化,可以相辅相成;

发达的文化产业既能带动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形成良性循环的完整商业生态,从而鼓励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更关键的是,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愿意去接触,了解,钻研和发扬光大。

所以我们的文明才能历经上下五千年,熠熠生辉。

我曾经看过坚持出版这些精致传统文化的编者说过:

我们的手中并没有握着通往畅销的通行证,也不期待握着成功的符咒。我们能做的,就仿佛是用一艘扎实且好看的船,摆渡作者的文字,在读者的心理靠岸。

而有时候,我们和很多遥不可及的文化,高大上的神秘领域,其实就是几套好书的距离。

人生值得的人事物真的很多,给自己,给孩子,多一些生活的可能性吧。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