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方法论
一,方向与目的
无论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功利心,有效的学习都不应该是一件盲目的事。以为漫无目的地学习是上策的人有时是因为懒惰,有时是受了错误观念的误导,以为可以“顿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给随便学学找到借口,放任自己。其实这样做根本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若还想拥有所谓的“顿悟”带来的巨大快感根本是痴心妄想。我还从未见过一个随便拉一拉大提琴或弹一弹吉他的人能在忽然有了表演欲时能顺畅地演奏,从而达到愉悦自己的目的的。拿我自己举例,我大学学的是理科,可是自己实实在在地下功夫学习英语,现在能翻译能教学,做的都是与英语有关的工作,可以说有小有成绩;而随便学学的法语,不但没有带来什么随性的愉悦,反而在我每次看书时因为一段话恨不能查五次字典而痛苦万分。所以有效的学习一定要有方向和目的,不一定是死的,但一定要调整到符合自己的期望并最终完成它。
二,心理准备
我说的心理准备并不是如运动员比赛前消除紧张感的心理辅导,而是对“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谓的“螺旋上升过程”是说你学习到一定时间后,必然会有一个学无进展的感受,事实是只要你方法得当,又学得认真,不可能毫无进展,其实这时需要的只是“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前再迈几步就行了。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是在学习新知的必经之路上,所以你依然可以保持信心,坦然面对,并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渡过难关,看到眼前的豁然开朗。
三,学习方法
刻意练习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打破了天赋的神话,让人们相信其实所有那些天才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莫扎特的绝对音高,还是伦敦司机的导航能力,都可以经由训练得到,所需的只是必要难度和时间。我自己设计的过程是这样的:大的框架是,选择合适的教练或教材——设置必要难度——设置练习时间——学习——练习——反馈——学习——练习——反馈,直到最终掌握。这其中有一些技巧可以运用,例如如何克服懒惰,可以用最小行动理论,将行动拆分到举手之劳。比如你想跑步的同时又想躺在床上休息,这时你可以试着先把跑鞋穿上,你会发现你的身体被自动点燃,瞬间感到了塑胶跑道的召唤。这背后是一个叫做“具身认知”的最新理论,也就是说身体是可以反过来影响大脑的,你假装微笑会真的让你快乐,你穿上跑鞋会真的进入跑步状态,同样,当你在学习中解决了一个你伸伸手够着了的一个问题时,你就会不断地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还有就是要设计好一个反馈机制。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就是因为它有十分确定的反馈机制,比如攒够1000经验,你就是会从2级升到3级。所以学习的反馈就是对你“学习经验值”的一个验收,这个反馈通常用一个能让你输出的方法最为有效,这样当你看到自己完成了一件作品时,就体验到了从学习进入创造的快乐,你自然知道自己“升级了”,达到了愉悦自己的目的。同时,如果是负反馈,因为有过事前所谓心理准备,你就知道这个情况很可能是你的螺旋曲线已经转了一圈,到了游戏的“赛点”,你不但没时间沮丧,反而更要快马加鞭,冲破瓶颈了。
另外一个就是学习中的笔记问题。柏拉图曾经说过,知识就是记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最简便也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无疑是借助于笔记。其实记笔记也需要有一个必要难度,因为最新的认知科学研究认为大脑有easy come,easy go的特点,听课时当堂记笔记不如几个小时后凭回忆记,这样记下的东西是非常牢固的,即使发现没有记住的地方,再回去复习时也就有了重点。至于记笔记的形式,可以选择卡片式、思维导图或如斯科特·扬在《如何高效学习》中介绍的一种松散的图文结合的笔记方式,这就全凭个人的爱好了,在此不再详谈。
四,一个建议
其实有许多人是不接受刻意练习的方法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方法过于机械,不符合自然规律。这种观点有它的道理,比如大名鼎鼎的《卧底经济学》的作者蒂姆·哈福德就在另一本书《混乱》中系统阐释了混乱的方式所带来的创造力和效率的提升;爱迪生也说那1%的灵感要比99%的汗水更重要。所以我们在传统的刻意学习之外也可以尝试拥抱混乱。这个混乱包括可以同时学习几门技能,学习时可以同时看几本相干或不相干的书等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学习计划形成一个有弹性的规律训练。谁知道呢,也许意外就会发生,你的大脑会因此建立新的连接。但无论如何,中规中矩的练习必不可少,就像一个晶体的形成必然有一个晶核存在,经过混乱的吸附与融合后最终成为一个令人惊叹的美丽晶体。
当然,这终归只是一个建议,如果你能坚持纯粹的刻意练习的方法,那就不需要再节外生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