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缠论的你是否也认为MACD指标具有滞后性?
学习缠论的你是否也认为MACD指标具有滞后性?
我们在前期的文章中有跟大家讲解到如何利用MACD的双线来确定分笔以及利用MACD的双线来判断线段的终结,这已足够说明MACD指标的强大性了,今天晚上有一位粉丝问我,说如何避免MACD指标的滞后性?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没有逻辑,如果你单纯的靠MACD双线的金叉和死叉来判断买卖点的话,那么我想你对MACD的理解还是太浅了!接下来,老哥跟大家详细来解读下很多人对MACD指标所谓“滞后性”的理解。
我们首先举个例子来充分说明MACD指标在缠论实战中的应用,以下股票为例。
第一步,我们要等到中枢出现。
当然,该股本轮下跌,必然是要等待五分钟中枢出现。
第二步,我们要观察,在中枢构建过程中,哪个周期的macd双线在回拉零轴。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将5、30和60分钟周期图上的macd拿了过来。
1.在五分钟构建过程中,很显然5分钟周期图上的macd已经反复上下零轴好几次了,对实操价值不大。
2.在五分钟中枢还未完成前,30分钟周期的macd有一个双次回拉零轴被压制的情况,一般来说,这种形态后面大概率会有急跌。
3.在五分钟中枢构建过程中,只有60分钟的macd是单次回拉零轴,并且刚好在九段临界点开始死叉。
其实90分钟周期的应该也是单次回拉,只是双线距离零轴一定非常远,所以60分钟是最合适的。
第三步,留意柱子伸缩的变化。由于第二步确定了合适周期,所以,我们针对60分钟周期图的macd进行分析。
从临界点开始,也就是macd死叉开始,macd一共出现过两次缩短的情况。我们分别来说。
第一次缩短的时候,其实如果不考虑行业指数或者大盘指数,是可以小仓位介入的。为什么是小仓位呢?
1.上面说过,30分钟周期图的macd双次回拉零轴,但未站上零轴,一般其后都有急跌预期。
2.上方一分钟中枢是奔走型的,在下跌中,这类型的中枢是比较弱势的,只是比三卖要好一些罢了。
介入后,该股以盘背引发反弹,但却转化为了一分钟三卖,此时就要先离场了,我看了下时间,第二天还有一个小高开,完全可以离场。
由于这个三卖,导致了macd双线还未金叉,便又开始拐头了,macd双线在形态上表现为唇吻形态。
第二次开始缩短的时候,此时K段的力度已经大于了L段力度,因此,此时不好介入,因为反弹后,仍可能形成类三卖继续下跌。
只是,这个反弹,接触了L段的低点位置,属于小转大情况,所以后面再回调,就有一分钟二买预期了。而这个回调刚好在尾盘出现,如果看到,当然要搏一把了。
紧接着第二天的一个小高开,让双线形成了金叉,一般最合适周期的macd金叉,往往形成反转的概率比较大。
第四步,金叉后,要观察红柱子的伸缩情况,一般这里有两种情况。
1.红柱子缩短,但双线并未站上零轴,或者仅仅是小幅度的站上。
2.红柱子缩短,双线已经站上零轴,且距离零轴比较远。
而药明康德,刚好就出现了第1种情况,所以此时必须要先出来,因此第二次回拉零轴站不上,意味着后面大概率还有急跌情况。
并且,在前面分析中,我们提过,市场无论接不接触3500,都必然还会再次下跌,更何况下方还有缺口。
当然,如果后面突然市场转强,又拉上零轴了,那么也可以根据二买或者三买重新介入。
第五步,试着将中枢右移,重新组合走势。
如图,我们将扩展中枢右移。走势在60分钟周期macd零轴的压制下,再次向下,刚好可以认为是b的过程,其后,我们侧重的应该更多是120分钟周期图的macd。
为什么首先要举个例子呢?因为有一个MACD结合缠论的实战案例会让你更容易理解下面的一些理论知识点。
其实很多人对技术分析的绝大部分理解都是错的,为什么老哥会这么说呢?因为你要的正解不是回答这些提问,而是纠正认知,推翻这些提问。
之所以说MACD指标有“滞后性”,是因为你把整个技术分析等同于“预测”,甚至于整个交易都等同于预测。你认为指标(或者任何工具、方法)的作用在于预测,但你发现实际上总是有什么行情才有什么样的指标,并不能完美预测,所以你称之为滞后性。
不如这样想。滞后性那么讨厌,那么什么样的指标或方法是你期待的呢?A即时性?就是某个指标(或者工具、方法)发出一个确定的信号立刻带来某种确定的行情。或者更爽一点,B提前性?就是某个指标(或者工具、方法)发出一个确定的信号预知未来一个确定的行情?是不是听着就很扯?哪里扯?“确定”二字很扯。你知道没法确定,一切信号只是对应一定概率的后市,没有100%的确定。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一定概率究竟是多少,也没法确定,它肯定不是100%,但究竟是百分之多少你没法得到这个数字(有没有可能继续去研究直到得出一个可靠的概率?也许可以,但是请相信我,几乎所有个人交易者都没有这个知识储备和能力)。基于这个事实,你应该承认,提前性和即时性都是不存在的,对于指标而言,滞后性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既然“滞后性”是无法改变的,它和预测之间的矛盾又无法调和,那么有问题的就不是滞后性而是预测。所以你应该考虑,不以预测为目的,该如何看待指标(乃至整个技术分析),再往下延伸就就变成不以预测为目的,该如何做交易。或者说,如果做交易不是做预测,那它到底是什么。
仔细想你会不难发现“滞后性”三个字就是因为预测才会有,如果不预测,就根本不存在滞后性。而如果思路往不预测的方向去探索,也将不会存在“它到底能反映什么问题”这样的提问。审视一个问题往往比得到答案更重要,问题不一定非得解决,而最好能绕过,就好比路上有大石头,你能绕过它为嘛非得砸它呢?你遇到的问题不是问题,你为什么遇到这个问题才是问题。
Q:我所指的滞后性其实就是能不能反应当下? 我换成两个问题请教您: 第一:macd能否反应当下,是如何反应的? 第二:在您眼中macd的作用是什么?
A:第一,所有技术指标都一样,只能反映已经存在的,确定的信息。所以准确来讲指标只能反应过去,“当下”如果是指还在实时变动的状态,那么指标当然可以实时改变实时反映,但这种反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只能反映过去道理很简单,指标就是根据价格计算出来的,比如y=f(x),MACD是Y,价格是X,输入X才算出来的Y,而不可能反过来。好比影子,你怎么动影子就怎么动。
至于能反映当下但没有意义是什么意思呢。这和K线一样(其实K线也是一种指标)。现在时间是下午两点,如果我说“昨天日图是一个阳线”意思是这个K线已经收线,且为阳线,这是日图上呈现的事实。但是如果我说“今天日图是一个阳线”显然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今天还在变化,只能说目前日图上是一个阳线,到底是不是那还是得等日图收线了才能确定,指不定3点的时候日图呈现出阴线4点又呈阳线……确实它能反映当下,实时反映绝无延迟,但这是没有意义的。这一趴很简单,讲这么多已经是啰嗦了,这个问题搞清楚实际你就发现它很没营养,不值得深究。
第二,认真回答这个得从头讲起。技术分析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它不是预测,那它是什么?直接上答案——是假设。
大多数脑子是这么运转的:根据指标(或者其他什么信息),根据一定的因果关联,得出结论推断未来。但在这个模式下得出的结论从来都是“有概率如何如何”,你会发现如果去掉“概率”就会不严谨,可如果要深究这个概率究竟是多少又无法回答。说不清是多少的概率其实还是不确定,不确定性是始终客观存在的,这和预测的本意是矛盾的。归根到底是因为“一定的因果关联”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因果关联是基于个人经验或者想象归纳出来的。
所以预测行不通,做不到——不单追求确定做不到,连追求概率上的确定也做不到。不确定性是分析贯穿始终都必须承认的事实基础。始终承认未知的做法是这样的:根据指标(或者其他什么信息)假设后市如何波动,根据这个假设做出选择——既然是假设,那它自然是可能成可能败,多少概率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必须能证实或证伪,行情波动进行下去你必须实时知道当下的情况对你当初的选择是有利还是不利,你需要一个监测和评估的体系。(TIP1:可验并不完全和盈亏对应,不是一个单最后赚了就说它是成功的亏了就说它是失败的,点到为止)。
当然,检测和评估只是一个系统的操作实践部分,是整个交易很靠后的一个环节了。在此之前,你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以达到以下效果:1,解构盘面——只有能恰当的描述盘面,才能处理波动,遇到问题只有反映出问题才能处理问题,才能根据解构来设计波动模型;2设计波动模型,不断复盘修正看怎样的模型能舒服地盈利,这个模型里的每一个细节如何判定;3,实践操作的标准化,根据设计好的各种判定来执行这个模型,刚讲的检测和评估就在这里。(TIP2:所以,盈利不是预测来的,是通过设计,筛选积累来的,点到为止)。
终于要回答到你的提问了。指标(包括MACD)的用处就在于数据化和图形化,体现在各个方面。解构、模型、监测评估,全都需要数据化或者图形化,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在这里,指标的作用就只是反映现实,没有预测也不需要预测,是不是也就没有所谓的滞后性了?审视一个问题,往往比得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
讲到模型,打个岔子(反正本来讲得就乱,索性想到哪讲到哪),波浪理论其实就是一种模型,好不好用另说,但它实在被误解得太深了。如果要操作,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哪里到哪里是所谓的浪,哪里是回调,要追求标准化就势必要用某种工具去重新解构它,如果没有标准,那就千人千浪,同一个人今天这样浪明天那样浪,也不知道怎样评估自己浪得对还是不对反正就是看心情浪,乘风破浪的姐姐都没有那么浪。而且他们不知道这是个模型,不知道套得上的就套,套不上不能瞎套,他们不知道做分析其实是在做假设,他们认为是做预测,有预测就有解释,于是怎么预测都是对的,因为怎么解释都可以,所以他们说起来都是一套套的孔明在世料事如神……
所有说到概率的时候都没法回答那个概率是多少,对此你的解释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因人而异”,但这没意义。就好像我问你身高多少,你说因人而异——这没意义——当然每个人身高是不同的,我问的就是具体到某个人的身高,而你没法回答,这很荒谬,具体到某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竟然没法回答,这很荒谬好吗。我们谈论的概率当然就是指某个具体的人具体的操作中的那个概率,不然你不用说别人你就说说你自己,某次预测的概率是多少,你答得上来么?你上一次下单的时候你问问自己到底那个概率是多少,你答得上来么,够具体了吧,就那一次而言。
再来。不能具体的概率,就不能说大概率,不能具体概率的预测就是不能准确的预测。所以,大概率(或者任何形容词修饰但得不出数据的概率)=不具体的概率=不能准确预测,所以,你说的“大概率预测”=“不能准确的预测”,你说的“因为大概率所以预测”,其实就是“因为不能准确预测所以预测”,明白了吗,这就是完整的逻辑,这是矛盾的,是荒谬的。
交易圈很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有概率思维,一切都是概率游戏,是的,概率是数学啊兄弟们,数学你没有数字成什么数学啊?概率思维,连得不到数据的概率没有意义这样的道理都不懂,谈什么概率思维啊兄弟们。
遇到迷惑的问题,就用一个更大的迷惑来解释问题,于是交易就变成艺术、修炼等等等等,也包括你们谈的概率。这哪是什么概率,哪是什么艺术,这是玄学啊。
不然,你扪心自问,你们的疑惑问来问去到底解决了吗,你们问来问去得到最多的那些玄而又玄的答案帮你们解决问题了吗,你扭亏为盈了吗,你心态好了吗,在你听到交易是艺术是修炼之后你现实遇到的问题有变少一点吗?交易是概率是艺术你在心里默念一万遍你的的交易就做得好了吗?
我常常说,交易上思维的沟通是很难交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基础不一样,你只能通过学习去不断提升形成共有的共识——莫说形形色色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就连该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讨论问题都没有共识,各人眼中的交易,根本就不是同一样东西。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觉得有收获,右下角点个“在看”!
>>>歇后语:笔者接触过国内外各式各样的交易分析理论,但笔者始终觉得缠论才是真正唯一完美的一套适合东方投资者的交易分析理论。这套理论不仅仅是讲解分析思路,更是一套集合了交易分析、仓位管理、心态与资金完美结合的东方交易理论圣典。这套理论涵盖的包含关系、分笔、一买、二买、背驰等等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一个交易参与点,这是国外很多理论不能比拟的。同时,缠论它不仅仅适用于股票,还适用于期货,数字币,外汇等等一系列用K线表示的市场!并且学习缠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