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之信:我理解的道家符箓底层结构略说1
转载请说明出处
商业合作请扫描文后二维码
每周坚持两篇原创
致力于跨界读书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符箓的来历之我见。
1/4
什么是符?
前几天发的文章《湮灭,生命折射的多样性》中提到“衔尾蛇符号”后来演化为希腊语符号无穷大∞,符号的意义由最初的生生不息、循环,演变为重生、重构,同时也提到这个符号在西汉砖画的“伏羲女娲交尾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好者的兴趣,给我留言,希望能多讲一些此类知识,遇到这么主动的读者,我当然非常愿意,那么今天就讲讲我所理解的道家(注意不仅仅是道教)符箓。
符箓之学,为道家秘学之一,其术最玄、最神,而且庞杂纷繁,源头难找,经常有立志于学习符箓之学以图正本清源的贤者,学习之初雄心壮志,学着学着就感慨学问体系庞大,浩如烟海,再接着就缄口莫言,因为发现可能自己穷极一生,也学不到符箓学的千分之一,还何谈正本清源呢。
本文我谈的符箓底层结构,只是对我接触到的《道藏》中的符箓进行研究的心得体会。《道藏》我只看了不到四分之一,还有很多符箓没见过,但如果全部读完且研究透彻的话,估计这篇文章得二三十年以后再写了,那位热心读者也要等得脖子跟长颈鹿一样,所以本文有叙述不到之处,是我孤陋寡闻,与道家无关,与我的祖辈无关,也请大德贤者斧正,同时请杠精退散,退避三万舍,退出银河系,急急如杠帝律令!
《说文解字》说:“符者,信也。”符本来是古代帝王下达旨意的凭证,在尚方宝剑普遍成为帝王意志的代表物之前,兵符和虎符等符节就有无上的权威,持符节者,可以向人们传达天子的意志,这种行为称为“奉天子敕令”,如果使者传达的事情很急又很重要,那么再加上“急急如律令”,有时候会简化为“急急如天子律令”这样的格式,在符箓学和咒语学中,这样的格式很常见,几乎每一张符的制作都要经过这个程序。
我们总结一下:符的作用就是某人作为使者,传达位高权重者的意志时使用的凭证,信物。
2/4
玄龟衔符
汉代纬书《龙鱼河图经》里说:“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以制蚩尤……有玄龟衔符从水中出,置之坛中,盖自是始传符箓。”
这部书不但是第一部记载“九天玄女”的史料,同时也指出了符箓学的起源,源于黄帝时期。按照神话和历史的混合记载,黄帝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大爆发时期,华夏文明很多文化体系的建立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同时期大爆发的文明大致有古埃及文明和稍错后一些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我想,黄帝时代的符箓应该是刻在石板、龟甲或者青铜板上的,如果是丝绢或纸质,用墨书写的话,玄龟就无法保证从水里出来衔出来的时候,墨水不会化掉。话说回来,那个年代还没有纸,只有埃及生产莎草纸,中国没有莎草,造不出莎草纸,那时候也没有WTO,国际贸易不发达,也无法进口。
那么符箓是不是用朱砂书写的呢?除非亲眼看到玄龟衔符的过程或者有看到的人记录下来,否则这一点永远无法确切知道。不过我以理推之,假设是符箓是朱砂所写,玄龟从水中衔符而出的时候,朱砂也可能遇水而化,除非是用特殊工艺将朱砂粉粘在板上,当然,这只是猜想。
所以,最早的符箓是镌刻在某种坚硬板上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大致同时期的文明,埃及也有把重要的信息刻在青铜器上的习惯,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则是直接刻在泥板上。
所以说,黄帝时代,符是刻在板上的。这个习惯在后来的门神文化中也有体现,门神最初的表现形式是桃符,是在桃木板上镌刻符箓或画像,然后挂在门上辟邪,当纸张和印刷术大行其道以后,就改为纸张印刷的门神画像。
《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3/4
三光之灵
以上清派著作为主要基础的大型道藏类丛书《云笈七签》中说:“符者,三光之灵文,天真之信也。”
主要以元末明初清微派著作为基础的《道法会元》就说:“符者,令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炁合彼神之炁,神炁无形,而形于符,此作而彼应,此感而彼灵。”
“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能用之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遵。”——《道法会元》
我们看汉代的《龙鱼河图经》,符是由西王母委托玄龟交给黄帝,让黄帝代自己行使权力的信物,而到了东晋,符则演化成了“三光之灵”和“天真之信”。
“三光”即是“日月星”的光芒,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规律,认为:
太阳每天升起落下,形态没有大的改变,同时滋养万物;
月亮从盈到亏,非常形象的模拟了人的一生;
星星在天空中组合成神秘的图案;
北斗星还能给人指明方向,是非常神奇的,具有某种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因此形成了“太阳崇拜”、“月亮崇拜”和“星辰崇拜”,这些崇拜仪式在目前的道教科仪中还经常能见到,比如延寿改运的顺星拜斗科仪,就是星辰崇拜的表现。
在东晋时代,符中蕴含的就是“日月星的灵气”,这三光灵气是如何进入符中呢?“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炁合彼之炁”,“精精相附,神神相依”,这就是“存神”阶段,将自己的意念集中起来,感应天地之间玄妙的能量,然后以自己做为媒介,把这股能量引入到符中,使“尺寸之纸”具有一定的活力磁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这个特点是黄帝时代没有的,玄龟衔符出水交给黄帝,黄帝马上就能用了,没有记载黄帝举行了存神仪式,也没有文字记载九天玄女教授过黄帝存神仪式,有文字记载的记录表明,九天玄女只是教授黄帝,收到西王母的符以后,把符挂起来祭拜。
不过也许西王母在制作符箓的时候,已经把“三光之灵”引入符中,然后作为信物交给黄帝,但是到东晋时候,符已经演化为不仅仅是西王母的信物,而是“天真之信”了。
4/4
天真之信
“天真”不是天真烂漫的意思,很可能指道家一位重要的神仙:天真皇人。在道家《玄蕴咒》里有这么一句:“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表明天真皇人通过记录天地开辟之初,充斥在天地间约三米见方的各种能量光晕的轨迹,完成了三洞四辅真经与道家符箓的底层架构,天真皇人记录下来的文字叫做“真文”,共六百六十八个,后来也形成了符箓学的基础,天真皇人也成了符箓的创始人。这个过程我在2017年底的未来发布会上给学生们讲过。天真皇人记录真文的详细经过记录在《太上灵宝度人经》中。
基于这个理论,后世的道家就普遍认为“符是天真皇人的信物”,一旦按照某种特定仪式制作出来,就可以代表天真皇人行使权力,号令一些隐秘的力量,这些力量很强大,可以达到“此作而彼应,此感而彼灵”的效果。
天真皇人是道家典籍记载中的上古大神,按照《神仙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200年间的2200年里,道家涌现了大批量的神仙,这些神仙们要想让人类替自己做一些事情,就像西王母让黄帝做的事情一样,或者人类想请求神仙,做神仙的使者行使一部分权力,该怎么做呢?
就像印章和签名一样,每位神仙都有自己独特的印章和签名,如果你想请某位神仙给你“符节”,作为信物,那么就需要知道该位神仙独特的印章和签名,加上了独特的印记,就像加上了防伪标记,不会出现假冒公文的情况。神仙数量越来越多,符的种类就越来越来,同时,人们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很多种类,种类一多,一个人就不能完全学完,那么就出现了术有专攻的形式,专攻某一类符箓或者专攻某几位神仙之学的人聚在一起,慢慢就形成了教派。
至此,符箓开始分派别了,但是本文讲不完了,下一篇再讲。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培训资讯系列
与人生哲学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