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脚丫的童年时光
俗话说,小满不满芒种开镰。小满已到,阳光一天比一天强烈,干燥的热风掀起层层麦浪,麦熟的清香气息渐渐浓郁起来。小时候,到了这个时节,男孩子们就一个个光着脚丫在麦场上欢快地跑来跑起。那一双双脚丫就如同不受约束的我们,不管是土里、泥里、水里、河里,都可享受那份童心带来的乐趣。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光脚丫,不过,不到夏至大人们还是不允许我们赤脚乱跑的。大人们虽然天天叮嘱,对于我们几乎都成了耳旁风,只要出了家门,离开了大人的视线,我们就把鞋子藏在一个隐蔽处,撒欢一般,脚丫子和心情一下子就舒坦起来。麦场上晾晒的麦子要时常光着脚丫蹚一遍。一遍麦子未蹚完,脚面就被滚热的麦粒烫得发红,沾满一层厚厚的尘土,脚趾间也存了黑黑的污渍,有时还会用手偷偷地搓几下,一个个泥蛋蛋儿滚落下来。蹚完麦子,浑身燥热,我便小跑着到麦场东边的小河边清清爽爽地冲洗一下。高高地挽起裤腿,双脚浸泡清澈的河水中,凉丝丝的,那舒爽的感觉传遍每一个细胞。撩起一串串清澈的河水,看水面上溅起一个个晶莹的水泡,闻着浓浓的水草清香,辨别那“呱呱”直叫的青蛙的位置。捡起身旁的一块石块,扔向蛙声传来的方位,“啪”的一声石块落水,接着就是“砰、砰”几声,好几只青蛙从岸边的水草中慌乱地跳进水里,圈圈涟漪快速地向岸边扩散开来。
放了暑假,光脚丫的日子便多了起来。大人们整天忙在庄稼地里,根本顾不上我们,我们几乎天天光着脚丫玩耍,爬树、割草、擗柳条、放牛、游泳,好不快活。白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村里村外的土路也变得滚烫,若是连着几天不下雨,土路上就会积攒一层厚厚的浮土,如同炒豆时细细的沙土,又细又热。脚踩在土路上,发出“噗、噗”的声响,两只脚似乎要被烫熟的感觉。再热的天气,我们也能找到玩耍的地方,村东大河上石拱桥下的涵洞就是我们挑选的最佳位置。桥两侧各有三个拱形的桥洞,桥下是清澈的河水,水面上微微的凉风从桥洞穿过,浓郁的绿色倒映在清清的河水中,阵阵蝉鸣从两岸树林中高高低低地传来,响亮的蛙声也凑热闹般从墨绿的水草中传来。风声,水声,蝉声,蛙鸣,在炎热的夏天交织成一首乡村独有的乐曲。我们钻进桥洞玩泥巴、看连环画、打扑克,或是平躺着讲解那些从老人嘴里听来的鬼鬼怪怪的故事。太阳偏西后,我们就跑到河边挖几块暗红色的泥坨,在桥面两侧的水泥平台上反复摔打,将泥坨摔打成“熟泥”,这时的熟泥已经很是光滑柔软,还有些劲道。把熟泥做成中空的窝头状,窝顶端捏的薄薄的一层,站起身,把做好的“窝头”握在手中,窝口朝下,狠狠地扣在水泥地上,只听 “啪”的一声响,窝顶那薄薄的泥层就鼓开了花。“啪、啪”的响声激起阵阵欢笑声,我们的脸上也瞬间了开了花。
更加快活的时光莫过于光着脚丫蹚水了。夏天雨多,特别是入伏后,雨量剧增。下雨的时候我们有自己挡雨的好办法,披一块塑料布或是肥料袋的内胆,不管外面再大的风雨,我们照样赤着脚、穿着短裤来回蹚水,撩水。看着蹚起的水泡和水花,或大或小,或成型,或破灭,一串接着一串,知足就挂满脸膛。绕着村子周围是圩子沟,雨水通过圩子沟流入村东的小河。庄南的圩子沟连着西南角一个很大的藕湾,湾里养着很多的鲤鱼。遇到大雨,湾里溢出的水就会顺着圩子沟流向小河。湾里的鱼儿便顺水跑进了圩子沟,被呛坏的鲤鱼一个个露着脑袋在水面上游动,看得一清二楚,我们便光着脚,蹚着水,撑着网子在圩子沟里忙活着逮鱼。这时的圩子沟是最热闹的,沟里满是孩子,争先恐后地逮鱼,岸上挤满大人,一个个都挽着裤腿,指指点点,吆吆喝喝,像是在参加一项劳动大比赛。
自从上了高中,光脚的时光几乎没有了。如今只能光着脚板在客厅了走几圈,我戏称“接接地气”。我时常望着自己那双又肥又大的脚丫,心想,是不是小时候过于的释放才成就了这样一双大脚,可自己的那双大手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想着想着,我不禁有些嘲笑自己!
如今的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从小到大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时时刻刻都在大人的“关照”之中,再也感受不到光脚丫的滋味了。虽然鞋子再漂亮,再时髦,可童年的趣味却少了许多,对泥土、对田野的那份情感自然就少了很多。
童年那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态度,也是一种生命的享受,也因为简简单单的脚下释放,让炎热的夏天多了几份珍贵的记忆。有人说,童年才是人生的巅峰,再也没有哪一段时光,能像童年一样,心无负担,每天只负责玩耍游戏。那种纯粹的快乐,属于每个人的是仅有一次的童年,唯有更多的体会和参与才能让那段时光变得更加珍贵。多希望现在的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自然,融入自然,度过一段自在的童年时光,也愿我们历经生活的风风雨雨,归来仍有一颗童心,时常回忆一下童年往事,用简单的心态对待一下繁琐的日常,日子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作者:胡付营,山东邹平人,企业职工,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于《滨州文学》《东营微文化》《西王文苑》《邹平文苑》《梁邹文化》等媒体,曾获第六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