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辉:妈妈的三绝活/“5.12母亲节”献礼
妈妈的三绝活
/“5.12母亲节”献礼
刘海辉
今年的春天,因为连日来淫雨霏霏,仿佛比往年来的迟了一些,在这润湿的空气中,心情也开始沉郁起来,春困更成了常事。就这样,妈妈便悄然走进了我的梦中,呼唤着我的乳名“燕子”,把我拉回到了那艰难而又温馨的岁月……
妈妈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菜,最让我们兄妹垂涎的是“百宝菜、煨萝卜和地耳子”,可以称得上是妈妈的三绝活。
“百宝菜”其实就是扎菜,可妈妈做的扎菜不一般。首先是选材不一般:外婆、大姨、舅妈家的扎菜很单一,要么是豆角扎;要么是刀豆扎;要么是油茄扎。妈妈的扎菜五花八门的菜都可以入选,只要新鲜都可以做成扎菜。菜园里的丝瓜花、南瓜花、刀豆花、冬瓜花;校园里的栀子花、槐花,在不同时节的每天清晨采摘下来,细心清洗,聚集起来也有好几斤,格外清香 。吃不完的丝瓜、冬瓜、茄子、辣椒等,则被切成丝晒干或晾干后用塑料袋打好包备用;还有吃剩的西瓜皮,妈妈耐心的削去红瓢、青皮,切成合适的厚薄晒干,一点点积攒起来;芋头苗自然不会被放过,都被妈妈做成了扎菜;当然不用说常用的蔬菜豆角、刀豆等了。因为选材五花八门,各种蔬菜季节也不一样,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把扎菜坛子搬到屋子中央,倒在篾席子上,把新做的扎菜和原来的扎菜拌起来,并配上豆豉、辣椒、盐。我们常说何必这样麻烦呢,直接放在上面就好了。妈妈笑着柔声地告诉我们,只有拌匀,各色菜都有,吃起来才有滋味,这才叫“百宝菜”。其次是坛子不一般:因为各色菜都被细心的妈妈收集起来,做成了扎菜,我们的扎菜坛子也格外不同,足有半人高,能装几十斤扎菜呢!只是每次拌菜就成了一项大工程,非要全家人齐动手才行。还别说,我们家的扎菜就是比别人家的好吃,一揭开坛子,满屋清香,尤其是其中的花扎比肉还好吃。因为独特好吃,学校的老师常来讨一些,大方的妈妈,也总不吝啬,有求必应。妈妈做的这些美味的扎菜,伴我们度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真是百吃不厌啊。
妈妈做的煨萝卜也是一绝:香、脆、甜。尤其是放入久置已快化为水的霉豆腐汤里,那更是入味,真叫人几日不忘。要说煨萝卜,必须先说说爸爸打的地灶。所谓地灶就是在屋子靠窗户的地方挖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洞(那时候还没有水泥地板),把里面的泥土掏空,分二层:中间先放一个自制的铁架子用来连通上面的灶芯子,便于烂了的煤球漏下去;再在铁架子上放一个灶芯子进去,在灶芯子周围抹上一层水泥,然后把土回填进去,在周边的土上刮几厘米厚的水泥;最后在灶芯子外面围上一个木框,在木框外另挖一个小洞,联通铁架子和灶芯子,一来用于通气,二来用于出煤渣。平时做饭做菜就打开火塞子,烤火时就用一块布包着火塞子堵着洞口。爸爸的地灶用起来方便极了!冬天的晚上在地灶上放一张小方桌,我们兄妹几个在上面写作业,爸爸妈妈在旁边指导或做其他事情,特别温馨。冬天妈妈菜园子里的萝卜成熟了,一担担挖来堆在墙角:一部分成了饭桌上的菜肴;一部分被晒成了萝卜干;还有一部分个头较小的,被妈妈用黄泥涂抹好,夜晚临睡前一个个摆放整齐,放在地灶上煨。千万注意哦,要用上好的黄泥,涂抹厚度要合适,火不能太大,半夜时还要翻一翻。如此反复数日,萝卜变小变软了,天气晴好的时候洗干净,一个暖阳晒干,就可以入坛了。用煨萝卜炒腊肉,那真叫一个香脆甜呀!如果用霉豆腐汤做成凉拌,那也是极佳的口味,保证你赞不绝口!
知道什么是地耳子吗?哈哈,其实它就是“雷公屎”。春天雷雨过后,学校附近的田埂上,六中对面的铁路陡坡上,到处都是“雷公屎”。这时我们兄妹三人便挎上菜筛,沿着田埂、铁路翻开一丛丛绿草,将探头探脑、晶莹透亮、肉乎乎软绵绵的“雷公屎”拾起来。真多呀,每人能拾半筛子呢。回家后,一家人围着脚盆一遍遍地清洗,趁着天气转晴,用篾席子晾晒起来。干了后用袋子装好扎起来,挂在通风处。那时我们根本没有听说过木耳云耳之类的名字,更不用说品尝了,妈妈这一做法也是一种创造,以备不时之需。来个客人什么的,用温水一泡,沥干,拌上酸菜、葱、姜、辣子、蒜子等一炒,叫客人啧啧称赞。妈妈还为它取了一个美美的名字——地耳扎。
妈妈的故事朴实无华,一如妈妈的为人。但正是这份朴实,才培育了一身正气的大哥,热爱文学、扎实工作、亲情满满的兄妹几人。妈妈的爱沉甸甸,值得我们一生去回报。
【作者简介】刘海辉,网名海海。邵东县城区一完小副校长。中共党员,汉语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喜爱文学创作,曾有散文处女作《栀子花开》在《语文报》发表。大学时任文学社社长,负责编辑学校《月刊》。参加过著名诗人龙郁的笔会并有诗选编入围。荣获绿汀文萃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最受读者欢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