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设计具有珍贵的可塑性和多样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交方式、我们的工作方式,甚至我们的觅食方式,都被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当这一切习惯都被改变以后,与这些息息相关的行业,也渐渐起了一些变化。
例如 设计。
日常是构成每个人人生的一大部分,它是重复的,是连续的,是常态化的。也因为如此,日常生活在所有人的感受中是普遍的。在全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今天,自然资源愈加珍贵。
于是对于每个人而言,尊重自然、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美学,都有了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如果说精致与奢华是顶层人士与中产阶级的面子,那么自然美学所带来的温度和舒适,就是他们的里子;如果说丰富的物质是顶层人士与中产阶级生活中的糖,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无限的甜蜜,那么自然美学就是盐,是一种在漫长时光里带给人们前进力量的滋味。
(在当下,越来越多人自持“崇物”的处世态度,即自视为庞大自然的一员而非与之对立存在,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人们对物的把握必然是直观的、感性的,不那么强调理性认识)
作为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物品,设计的美首先应该体现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善意,并且对人类生活的环境负有责任。在当下喧嚣的时代,以生活情感为切入点,将设计理念融入自然美学,往往能够产生诸多妙不可言的创意,并能够最直接的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这方面, 石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千里江山图》局部,传统山水画中,石头也往往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石头是自然的历史。苍茫大地,自然界的石头如黄河中的沙一般不可计量。一直以来,根据自然变化形成的天然的质感、造型、颜色、纹理等,都是传达情感和诠释自然美的好材料。
一般来说,联想到石头,都很容易把它定义为灰色、褐色、白色、黑色等单色,或者云母、白云岩、花岗石、大理石等名词,但仔细观察石头的话,就会发现它总是 由无数种元素复合在一起,这种特质,使得石头有着发自内心的深邃感,更容易产生幽美的视觉感知。因此在中国,石文化从来不仅仅是注重实物表达,而是更注重形式下面潜藏的“意”,通过外现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
也是因为如此,在昔日高士名贤眼里,石头俨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无限世界,是以让他们寄澄怀于拳石之中,观象得意、格物尽理。
(日本国宝级造园大师枡野俊明的枯山水作品局部)
(雕塑家Matthew Simmonds创作的石雕作品“巴西利卡教堂III”)
从现代美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常规认知中的石头总是一副坚硬、冷漠、贫瘠、荒凉的形象,因此,保留“石”本身的素洁,同时通过对石头的形象进行重塑,赋予石头在常规认知里所不具备的温暖、舒适、温柔等反转性格,不仅能够给人以一种超出一般观念的惊艳观感,使人在觉醒中平淡宽阔,且更加契合当下自然美学去繁就简的特质。
(西班牙AMOO团队创作的Juanola(s)模块石桌)
(瑞典Studio E.O设计工作室设计的Indefinite Vases系列花瓶)
(设计大师Zaha Hadid所创作的Tauvases系列花盆 )
另外,石材还天然具有一些可供设计发挥的特性。
例如, 不均整性——石头总是不规则、不对称,能够创造很多不呆板、充满惊喜的造型;
例如 简单性——它不需要有过多的装饰,只需要设计需要被设计出来的部分,即可发挥出更大的魅力;
例如 枯高性——基于质地与纹理,无论怎样的石材,都容易给人以成熟、稳重、严谨且经得起推敲的视觉观感,让人沉思安静,不浮夸,不躁动;
例如 自然性——石头是原始的,是自然的,是不矫饰造作的,这意味着它往往带有含蓄和寓意,在创作意图上它能够指向更深的思考和内涵。
(日本设计师以鹅卵石为灵感设计的餐具。可见,只要合理运用某些石材的特征,便容易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而在建筑装修中,近些年来, 舒适度与文化感也在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看重的要素。简约风格的石材,在很大程度上,也刚好符合现代人的这些追求,无论是时尚又奢华的简欧风格,还是大气又内敛的新中式风格,石材正在为更多室内设计师所用。
(smartvoll团队仅仅利用石材和玻璃,便创造了令人愉悦的私人养生会所“wellness temple”)
(常州旭辉铂悦天宁生活艺术馆,地块位于高层组团密集社区内,且后期有转为社区中心的需求,基于亮点限制,设计师对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进行了再思考,利用石材的特性,打造了“江南式栖居”)
(DK大可设计利用山东日照当地的石头,创造出石头房子“磐舍”)
(林开新团队设计的江滨茶会所)
从产生需求,到购买产品,到最终用完产品或某个产品不再被需要,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用户体验。消费者对于设计的选择,实则是在探讨未来生活的可能,落脚点无非是希望过的更好。因此,好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用户体验,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要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也要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这就要求在石材设计中除了要将传统技术和设计美学有机结合起来,也要将实用性发扬光大。
(水相设计在台湾新竹设计的室内空间,其在餐厅别出心裁的 置入一座原石桌脚,看上去非常自然)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风雅生活论》中指出,要过风雅生活,单靠后天致富或者出生于富豪之家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风雅生活的意识。其实,创造迎合自然情趣的美的空间和物品,也都要以生活品味与格调为前提和基础,因此,陶冶情操,培养日常生活的审美态度,对于石材产品设计和空间设计的从业者而言便非常重要了。具体说来,日常生活的审美态度,便是要拥有热爱生活之心、创造生活之心和品鉴生活之心。一来,只有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精神,才能做到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从而真正介入生活,接纳、珍惜并感恩生活而不是厌恶它;二来,生活情趣多寡从来不在于情境规模的大小,而是在于生活的兴致、闲情与蓬勃的创造力,只要有心,对任何细节进行再创造,都可能收获精神的愉悦;三来,要对日常生活保持高度的敏感和注意力,像品鉴艺术品一般去品鉴日常生活,去感受和体验日常生活,对日常中的事物能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这样才能获得美的感受。其实,无论是对材料本身的认知,还是对日常物的重塑,很多时候,功力都源自于对日常物的敏锐与捕捉,重视日常的任意细节,并且将它们有趣的瞬间留存与放大。
(意大利marco ciarlo associati设计团队打造的海边综合体项目,建筑仿佛从海滩中自然生长而出)
在石材业大举进军家装领域的背景中,国内石材从业者中试图将石材与设计、文创相结合的并不在少数,但至今始终没有一个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这其中,固然有石材设计对于设备、工艺要求极高,还没有完备的生产线能满足石材设计的需求,而文创工艺品由于用量小,暂时无法实现量产,使得单位成本较高,价格无法达到亲民的缘故,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的设计还只是停留在石材的异型加工与不同品种石材的简单组合,不少企业浮于表面,没有沉下心去精力和能力去钻研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去探索表现石材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方式。不能触及消费者的内心、缺乏人文关怀和生活温度的产品,自然无法成为企业的主营业务,而只能作为产品线上的附加产品,如此的循环,便导致石材设计无法真正走入大众视野。
(Patricia Urquiola团队创造的可持续毛毡NUANCES系列广受好评,利用羊毛复制石材纹理外观是该系列最大的亮点)
如何在日常中重塑石头的形象,这是石材从业者在设计方面需要自己去探索答案的一个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通过设计手段,为石材释放更多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对石材这种天然材料的物尽其用,也是对石材这种天然材料的尊重。
来源:花岗石直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