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477期】【《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拾柴

   
作者/孟宪洲
提起拾柴,八零、九零、零零后根本没有概念,但在我们五零、六零、七零后这几代人中印象太深刻了,虽然没有粮食那么重要,但却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东西。
奇了怪了,粮食不够吃时,连烧火的柴禾也供应不上,一年四季总是缺柴烧,特别每遇阴雨天气,那简直是作了天难了!七挖八凑地,甚至将铺床的秫秸拽下来都烧了,没有烧锅柴草,你有粮食面粉也白搭。于是,还必须保证每日三餐升火做饭的柴草,保证入冬到次年“三夏”的过冬柴草。这也需深挖洞,广积柴。
从我十岁开始,便到地里打玉米茬、芝麻茬,秋季可以用木耙到荒草地耧,夏季只有割青蒿,晾晒后烧火,每年从生产队分得的玉米杆,大豆杆根本不能满足入冬到次年夏季的烧饭用。所以平时要注意多积攒柴秸。在拾掇柴秸方面,从十多岁,我就是高手,往往比大一点的孩子拾的还要多,别人一晌拾一萝筐,我拾两箩筐,用棍子挑回去,搂荒草别人一晌拾一捆,我搂两捆,用木耙杆挑起两捆,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甚至在我上小学时,上学还带箩筐,放学回家的路上顺着荒沟、荒岗,边走边拾,到家也能拾满一箩筐。
记得秋收季节,为了抢收柴草,我和伯父天不亮便到收过的大豆地搂脱落的干豆叶,我们跑马圈地,把几亩地边上一圈,然后搂成一堆一堆的,最后拉上架子车,一捆一捆地垛到车子上,等天大亮,其他群众上地拾柴时,我爷儿俩早就拾了满满一架子车,用草绳刹得结结实实,两人拉上回家正好赶上吃早饭。用这样特殊的“抢夺”柴草的办法,基本解决了燃火烧柴做饭的问题,很少出现断柴现象。有些时候,伯父还趁我星期天的时候,带上干粮,拉上架子车,带着铲车、耙子,到村西两公里外的闯王寨山下茅茅山上(也就是现如今的保安境内楚长城遗址)铲山草,山草很好拾的,一人铲,一人搂,大半天时间,足足拾上满满一架子车,顺山而下,一路下坡,虽然十三四岁,我也能驾驭架子车,我爷儿俩采取了这种有效的办法,解决柴草不足的问题,着实起到了较大作用,别的家常常因烧柴不足,却燃一些不干的青柴,以至于狼烟四起,把烧火者呛得两眼泪花,做一顿饭没有一两个小时,饭是到不了嘴里的。所以,烧柴富足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重视,到了冬季,有可能毁掉木制家具当柴烧,也不能烧锅断顿。
唉!这些看似鸡毛蒜皮子的事情,要放在今天简直让后生不可思议,甚至看做是笑话,而在当时那可是活生生的现实!

作者介绍

孟宪洲,亚圣孟子第七十二代嫡孙。笔名:丑牛,号:黄城山居士,农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二出生,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高级书法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河南省黄庭坚书法艺术研习院院长,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平顶山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叶县政协委员。

从事书法创作40余年,参加过全国、国际书画大赛百余次,在泰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2016年12月在湖南长沙举办了首届个人书法展,成为第二位在湘办展成功的中原书法家。之后参加了北京、徐州、绍兴等地举办的国内、国际书画展,均获殊荣,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香港华人台等2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当代最具影响力书法家”、“中国百杰书法家”、“世界儒学书法大师”等资格称号。有大量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商家、友人收藏。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
河南孝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河南智泰实业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