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逡巡在江边

来到南京,师徒俩住在莫愁湖边的一家旅店。“好一个虎踞龙盘之地啊!”方晓打个舒身,推开旅馆的窗户,南京的夜晚,处处是霓虹灯光彩闪耀。从这里可望见紫金山宏大的背影。想象这虎踞龙盘的石头城,明孝陵早已沉睡在茂草之中,蚊子叫着,蝙蝠在古墓里飞翔。空气里飘荡着多少亡国之君的哀婉的灵魂穿越青砖无梁殿,陈后主与爱妃藏身的枯井,以及明孝陵的神道,石兽、石人和爬满青藤的城墙,然后再看风雨后,巍然屹立的孙中山铜像。

夜色已经很深,方晓进入梦乡,起了鼾声。肖承均听见,吝啬的几滴雨敲打着楼顶。窗外的法桐叶子细心地收集、放大、张扬着那几滴雨声。无眠的他正可以用心去体味雨的圆润、莹透、潇洒,想到莱布尼兹的哲言,用听觉分辩那雨声,没有两滴完全雷同。“雨是刚毅的生命滋养,像父亲,雨是善变的欧罗巴,缠绵的维纳斯……”肖承均忽然诗兴大发,灵光一现,他黑着灯摸索着赶紧用炭笔记在速写本上,这种盲写方式他在家里早已习惯。

当他们醒来时,一睁眼就是个清爽宁静的南京的早晨,窗外只剩了那蓝天,那多种鸟的叫声。方晓洗刷完毕,衣冠楚楚地站在门口,换上了光洁的棕色皮凉鞋,手里摇着他的链子钥匙:“准备一下,我们到街上逛逛,然后去中山陵。”“啊,好!”肖承均洗漱完毕,跟着老师走到小巷尽头,听到有箫声响起,循声望去,一道拱形圆门,里边是石子甬道,甬道连起大院,院中是一些红叶梨树,也不知那箫声是从哪家里传出,让你想到江南和那些古典的诗韵与笛声。这里还不是江南,但是他们仿佛已经置身江南了。

改革开放耸立起的高楼,森林一般投下巨大的投影,穿过这些投影,他们走过一个小市场,有花房、装裱店,古玩、书画,有卖青苔腐植土的,还有鸡血石和上亿年的石胆,他们走马观花,无心太留意。路过一片青砖青瓦和白灰墙的居民区,青石铺就的小巷,瓦房修长的山墙及飞檐已初步展示了徽州的建筑风格,在青一色的瓦房区域,也有些高低错落的楼,那雪白的淡绿的水砂石墙体,最先迎接了早晨的曙色。他师徒两个稍一停蹰,便把眼前的景象画成了线条流畅的速写。

他们沿着法杨与柏树相间的林荫道,披着旭日的斑驳光影,清风拂面,时闻蛙鸣,走向中山陵。在紫金山苍凉的怀抱里,中山陵的大门、石阶、塑像,由近及远,层层递进,起伏变奏直推向高潮——孙中山灵堂。依山坡铺就的路直达灵堂,蹬这宽大的台阶就是登山,就是攀登一种思想。中山陵上整个灵堂结构典雅雄浑,靛青色琉璃瓦,整齐的石墙。也许这靛青色象征着开放的海洋文化和三民主义精神,一扫帝王的红红黄黄。灵堂里是汉白玉孙中山坐像,背景是总理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方晓登上来,平静地仰视靛青色檐瓦,肖承钧登上来,喘着粗气,就势坐在灵堂门槛边上,观看不断涌现的拾阶而上的游人。“喂,走开!”一声严厉的叫喊。一个中年男子在喊他,迎面是青年男女两人抬着硕大的花篮,后面跟随着一班领导和记者正向灵堂走来。他恍然记起今天是迎棂日,立即站起来,也随着走进灵堂,门里中山坐像前的人们也迅速躲闪一边。“革命尚未成功,革命尚未成功……”肖承均肃立着随着游客,看完这一场难得的祭奠仪式。

“来这边,这边角度好。”是方晓老师在山坡上喊他,他赶到老师身边,顺着老师指点的方向看去,那里山峦起伏,山岚缭绕。“从那里开始,就是江南的山水了”。方晓说:“为什么北宗山水,多用斧劈皴?因为北方的山多是石头山北方的山多雄壮。为什么米点皴出现在江南?南方多土山,草木葳蕤,烟雨迷蒙,南宗山水就婉约滋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与表现对象,笔墨随时代变化是自然而然的”。

黄昏的船票,他们逆流而上驶往九江。最低等的客仓里大多是短程的南方乡民。他们或立或蹲,身边是鱼篓、扁担,黑色的渔鹰驯服地缩着长颈,立在扁担上打着瞌睡。师徒二人买的是二等船票,自己的皮包,包裹、画夹可以放在各自窄窄的床上,床上是简易的薄褥子被单子,挂着蚊帐。到达九江住一夜,第二天坐专程旅游大巴到庐山。五天庐山写生,对肖承钧来说收获也颇为丰厚。一是开了眼界,在庐山上,仙人洞,那最美丽的吕洞宾传说,不知是羽化升天还是驾鹤西去,已子虚乌有。庐山上的九大会址早已成为历史的景点,那些风云人物都沉寂在史册中,而《庐山恋》成就了一座专场电影院,每天给云集的游客反复放映着《庐山恋》。在庐山会议会礼堂外,肖承均突然来了灵感,给老师随口吟诵了一首诗:

《稻乡印象》

镰刀沙沙如雨

收割稻乡四溢的金黄

空洞的钟声早已忘记

素朴憨实的稻穗

不再有饥肠辘辘欲鼓欲呼的愤怒

也抛弃了载歌载舞的狂想。

香炉峰正是多水季节瀑布微渺,面对香炉峰,师徒二人各自选择好自己的角度展开画面已是老半天时间。方晓用水墨,肖承均用炭笔。肖承均完成了三幅速写,然后聚拢到老师身边,老师的水墨斗方也接近完成,他一边画,一边问肖承均:“你看我是在写生吗?”“当然!”“其实,也是在创作。要画眼前的山,更要画心中的山。临帖可以意临,意临就已是书法创作了。像我这个年龄,在中国画这个领域,如何能比十年前画地更好,比二十年前表现的更好呢?”

方晓停下手中的笔,他眯着眼睛,把画面推远,他说:“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什么?国画要想不断进步,就要把中国画的实质性的东西再提拔一下,譬如写实的因素,惟妙惟肖不如年轻时画的好,我要想比年轻时画的更好,就排除一些写实的因素,在形式感上、线条上、构图上,书画结合上,题上诗歌,盖上章,书法用笔强调一下,对一根线的理解,这根线的完整性,这根线的高度保持中,就是石涛的一画问题,解决‘一画’的问题。中国的传统要在线条上下功夫,要在每一根线条上下功夫,每一根线条都是美的,都是非常微妙的。还要在过程中追求画面的效果美,还要追求过程美,每一条线和下一条线的衔接,它们的衔接是非常微妙的,线与线之间的关系上,笔与墨的融合上。思路理清以后,你越老画就越好,综合修养会让你不断上升。像我这个岁数,虽然手无缚鸡之力,身体没劲了,可是手握毛笔,毛笔一接触宣纸,手就不抖了,就有劲了,线条就能画出来。拿起毛笔,毛笔一接触宣纸,照样比五十岁画的还好,在形式感上,在对形式的理解上,在对中国画线条的把握上,再做文章,加进一些对造型的理解,加进一些适当的变形,加进对书法的理解,对书法的锤炼,画家对书法的特殊的理解和感受,以书法用笔来完成一幅画,那效果是年轻时绝对达不到的。齐白石到了七十岁变法,七十岁以后的画比六十岁还好,黄宾虹九十岁的时候山水,画完后,用清水再点染一遍,他九十岁到了最高峰,他不拼体力了,不拼年轻时的热情了,他拼对中国画的理解 ,对中国画特殊的感受,把这些东西推向极致,齐白石和黄宾虹他们直到八十岁还在进步,直到九十岁达到了炉火纯青呢。”

看方晓笔下的香炉峰,雄奇刚健而气象氤氲,今天的他已经逐步确立雄浑与飘逸,冷峻与酣畅,缜密构思与随意挥写相结合的艺术追求。他请朋友为他刻了两方印方章,一曰“雄逸境界”,一曰“我师我心”。他的山水画气势恢宏,粗犷浑朴,空灵奔放,兀立着山的博大与人性的深邃,神秘恢宏中流溢着智性之水。在他的山水画中,各种皴法、墨法等传统语汇,得到了延伸和强化。展示生命的律动与张力,于笔墨之间塑造另一种崇高。《易经》、老、庄、禅宗、金石书法与诗歌融会贯通,将千年文化积淀的深沉情感精微法度,化作一腔激情,淋漓尽致地完成一种写意,于笔墨之间物我两忘。他的山水画融山的品质与人格为一体,宏中求微,小中见大,体现着自然浩气,隽永的书卷与文化气息,散发着山岚幽草的清香。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书画?书法和绘画有什么区别?

    书画:一幅画,几行题字,这几行题字的好坏,不但检验你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你的书法水平也是得以体现的,再用上一枚红色的印章,最好这枚印章也是自己设计,自己亲手刻得,上面刻上自己的雅号或者名字,再题字旁印上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逐日大河魂 2

    方晓师生联谊会,暨"黄河万里写生"接风活动,就在东营的芦荻秋酒店举行,这家酒店是仿古样式的装饰,有几扇门窗像民国或清代的东西,进到叫观海的大厅里,墙上挂了方晓一系列黄河写生图稿.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逐日大河魂 1

    方晓以花甲之龄,奋发有为,不惧酷暑,亲历身为,弘扬主旋律.扎根生活实践,精神着实可贵.暑假里,肖承均陪着方老师,从高原农家,见识过羊皮筏和安塞腰鼓,到壶口瀑布,到孟门山.平阳等地辗转两个月. 暑假结束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壶口有奇遇

    "他们会不会不下来清场告知?"肖承均问,"他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肯定下来,至少会喊一声"方晓坚定地说.手机没有信号怎么办?也没有准备食物啊!一时间黑暗的焦虑,饥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站在高原上 2

    乘车赶往壶口的路上,肖承均问:"老师,这次黄河写生,为什么先选择西北高原,然后去壶口?您是第一次去壶口吗?""不是第一次.黄土高原蕴含着民俗文化,壶口瀑布是黄河的核心形象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站在高原上 1

    美好的仪式总是一个瞬,"黄河万里行--方晓黄河写生"启动仪式是暑假前进行的,院党委书记,省美协主席,兄弟院校的代表人,方舟文化传媒姚总,还有部分同事.学生.资深摄影家等嘉宾出席了仪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高蹈火莲花 2

    方晓刚刚搁笔休息,一个女子嘻嘻地笑着跨进了房门,她白色鸭舌帽檐下的暗影里是一双戴着黑边眼镜的睿智秀雅的眼睛,月白马蹄袖短袖衫,得体的蓝黑色紧身裤露出白皙的脚腕子,一双银色的丝袜拢在褐色的高跟皮凉鞋里.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高蹈火莲花 1

    方晓.肖承均和海岩共同坐上了开往市里的客车.车窗外闪过一些丹桂婆娑的树影,大片的稻田如绿丝毯般铺开去,直到天边."唉!现在的人啊!有文化没信仰真可怕!"方晓说.海岩说:"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浪花美与伤 2

    他们慕名到十里外的一个文化小镇走走.徒步一路,正好能仔细欣赏海边的丘陵地貌,高低起伏的红色橙色褐色丘陵,亦如大海的波涛,或者像德彪西的<大海>印象.来到小镇上,古老的文化街,街面都是磨得光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浪花美与伤 1

    船行江水阔,水路行程有一种微妙的起伏的动律.返程,他们要乘船直抵长江入海口.客轮上,中午饭铃声响过,方晓和肖承均师徒俩来到甲板餐厅里,四个卖饭的小窗口,只三块钱就可买一大碗米饭和一条不小的炸鱼.餐厅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