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畅销书

说说畅销书

江雁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想起了一个文坛掌故:数十年前,世界书局的老板为了讨好读者,请当时的小说家程瞻庐先生写了一部《唐祝文周四杰传》。

程先生写好这本书之后,自认为品位不高,想要用笔名发表。但其实老板正是要用他的名号做广告,于是婉言拒绝了他的这个要求。岂料《四杰传》出版后,竟然风行一时,成了程先生最畅销的一部书。而程先生自己所认为的得意之作《茶寮小史》,却几乎是无人问津。

据说,《茶寮小史》是一部通过茶馆的发展变迁来反映旧社会的风俗人情的作品,我没有读过,因此不敢妄加评论。但倘若果真如此,《茶寮小史》一书,至少在思想内容上是高于《四杰传》的。这就不免要让人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可以做加自己觉得写的不好的作品,却颇受读者的青睐;而作家自认为是心爱之力作,却又少有人与之共鸣?这种现象能否说明所谓畅销书的真正含义?

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都是要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他自己的心声的。但是,他所要面对的读者,却是被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浸淫着的群体。在他们当中,除了少数的专业评论家之外,其实很少有人能与作家有着同样的思想高度。既然如此,当然也很少有人能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去体会他们的创作意图。他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的好恶,而绝不是和作家同样的面对江山社稷,天下苍生的悲悯情怀。于是,一些优秀作品被打入“冷宫”的现象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反,有些作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不惜降低自己的创作标准,总是针对读者的兴趣投其所好,炮制出一部部销路甚广,且很受读者欢迎的不入流的文学作品——假如必须要称之为文学的话。结果呢,光环有之,金钱亦有之,几声廉价的喝彩,几沓炫目的钞票,愣是把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弄得忘乎所以,是非不分。至于什么对生活负责的态度,什么独到的分析,都通通抛到一边,且专心做读者的奴隶去吧!

由此可见,所谓的畅销书,大多不过是某些人通过研究分析读者的爱好,为迎合他们的口味而臆造出来的产物。其闭门造车的技巧或许有,但是如果要论及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为人称道的地方那可就寥寥无几了。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畅销书都一无是处。实际上,有些作品,虽也被列入畅销之列,但它们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准,都有着可圈可点之处。譬如上世纪90年代风行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王安忆的《长恨歌》等等。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生前或许不为人所重视,但逝后他们的作品却为人类的文化宝库增添了无限光芒。像司汤达,卡夫卡,布鲁斯特……

可见,好的作品,最终还是会赢得读者的心,在文学史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关键就在于,作者能否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探究民族的文化。而一个作家的心声,一旦通过成熟的作品表现出来,也必然会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广大读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所以说,畅销书或许可以证明作家暂时的读者市场,但并不代表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因此,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时刻想着如何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而不是一味的讨好读者,屈节媚俗,追逐一时的利益,却埋没了自己的全部才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