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进沙家浜

走进沙家浜

一片片芦荡/层层叠叠/摇曳着江南水乡的秋色/一汪汪碧水/纵横交错/诉说着峥嵘岁月的沧桑/春来茶馆的那一杯清茶/演绎着一个女人的传奇/京韵慢板中18名伤员/诉说着鱼水情深的故事……

在江南富庶之地,有个地方叫常熟,在常熟有个地方叫沙家浜。据史书记载,沙家浜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唐市、横泾两座古镇,复社先驱杨彝、藏书家毛晋定居于此,明清时期产生进士举人40余人。抗战时期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新四军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沙家浜革命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唱红大江南北。它讲述的是江南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他们和当地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结下深厚的鱼水之情。沙家浜镇的地下联络员阿庆嫂以开茶馆为名,利用伪军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地与他们进行斗争,并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协助下冲破险阻,最终使18个伤病员安全转移。全剧歌颂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很好的诠释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主题思想。沙家浜因此闻名遐迩,成为全国人民景仰的地方。

金秋时节,我随党性修养培训班的同志们一起,走进了沙家浜,去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触摸红色印记,感受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

走进沙家浜红色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瞻仰广场。广场占地1.33万平方米,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题创作的大型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生动地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

瞻仰广场西侧是原海军司令员叶飞题词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场东侧是绿草茵茵的活动广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户外组织活动的空间。

走过广场,我们进入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陈列了400多幅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多件革命文物以及200多幅常熟市双拥成果照片。主要介绍了建党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常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艰苦斗争的英雄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随着解说员的解说,我们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岁月,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些以阿庆嫂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拥护革命、支持革命,舍命保护伤病员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了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民战争,什么是军民雨水情。同时我们也为沙家浜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赞叹。

从纪念馆出来,沿着绿树环抱的大道,我们走进了心中一直向往的芦苇荡景区,去寻找那些军民雨水情深的历史记忆。

坐在游船上远远望去,一片片苇荡层层叠叠,像一座座小山一样俯卧在水面上。尽管时节已近深秋,芦苇已开花,但仍是绿绿的一片,看起来特别养眼。纵横交错的水网十分发达,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的波光,仿佛在与我们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偶尔几只野鸭从水面上快速游过,引起大家的惊呼。发达的水网和苇荡构成了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的苇荡空间,令我们想象当年新四军辗转芦苇荡的情景,感受烽火年代的艰苦斗争和生活。

从苇荡出来上岸后,就是沙家浜老街景区。一走进景区,远远可以看见郭建光原型夏光同志题字的春来茶馆,京剧《沙家浜》熟悉的唱腔扑面而来。“垒起七星灶,摆开八仙桌…”我们仿佛看见阿庆嫂与鬼子、伪军智斗的场面。在老街行走,那富有江南特色的建筑,街旁小店里的各类风味小吃,印染的蓝印花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从文昌阁、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一路走来,听着熟悉的旋律,体会江南水乡的风韵,我们感叹岁月的沧桑,更加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如今的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5A级旅游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沙家浜人民利用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把景区建成了集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军事训练基地、芦苇水陆迷宫、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横泾剧场、美食购物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区域,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张亮丽名片,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走出景区,原海军司令员叶飞将军题写的“芦荡火种、军民情深”这八个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我想中国革命不正是在共产党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下,如同那一个个火种形成燎原之势,最后取得了胜利。同时作为有过二十几年军旅生涯的我也在深思,如果再爆发战争,广大人民群众还会像过去那样支持我们、保护我们的军队吗?我想这也是新时代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站在金秋的阳光下,秋风温柔的缠绕着我的发丝。那摇曳的秋色,淡淡的幽香,还有每个游客脸上绽放的笑容,无不让我感受到这份岁月静好。我想,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沙家浜革命先烈那样的英雄们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永远不会停歇。“勿忘历史、砥砺前行”,这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牢记和传承的责任。只有这样,那些先驱们的血才不会白流,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花开不败,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插图/网络

诗人简介

倪宝元,笔名晓波,祖籍江苏海门,从军多年,目前在上海工作生活。一个心里有诗和远方的中年男人,其散文和诗歌在冬歌文苑和中国诗歌网等文学平台发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0)

相关推荐

  • 春来沙家浜:军民鱼水永颂扬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沙家浜,因"文革"期间的中国文艺旗手江青亲自捣鼓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而唱红大江南北.我孩 ...

  • 沿着新四军的足迹寻访(游记)

    作者:杨传泳 在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里,我感受到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转战大江南北尽英豪,战功显赫传捷报.有幸参加集体活动,沿着新四军的足迹寻访,更深切地感念新四军驰骋江南的丰功伟绩. 2003年,随着 ...

  • 现代京剧《沙家浜》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到这个标题,你肯定会认为是自己看错了. 但是,笔者不得不告诉你,这标题没有错. 接着你会认为,小编会不会是头脑有病,现代京剧<沙家浜>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无论是在反映的时代 ...

  • 大洼苇荡的温馨一幕

    大洼苇荡的温馨一幕 文 陈炯章 今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参加了由四川.贵州.河北三省散文学会联合组织散文作家在河北沧州市开展的为期5天的采风活动.这次采风活动先后参观游览了冀东的黄骅市.南大港风 ...

  • 散文||走进洞庭湖博物馆

    走进洞庭湖博物馆 一觉醒来,仿佛春天就溜走了.柳絮已飘远,杨花了无踪,百花凋谢零落成泥.这一切皆拜夏天抢跑所赐. 初夏的阳光热情而友善,如一双温柔的手,抚摸在身上令人倍感舒适:热一分,汗流浃背样子会很 ...

  • 散文||走进遵义

    走进遵义 遵义,因一次伟大的会议而名扬四海:遵义,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神圣的火种. 遵义,小学时的印象是家里堂屋墙上贴的一幅年画--"遵义会议会址".彩色年画中的会址,为二层楼 ...

  • 【山西】李文龙丨散文/走进春天里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李文龙:70后,山西绛县人,运城市作协会员,目前在农业发展银行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自由喜欢文学,有文字在省市县报刊杂志变成铅字,多次在金融系统 ...

  • 【山西】刘云霞丨散文/走进丁村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云霞:大学学历,军转干部,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侯马市作协副主席.先后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山西文学>.< ...

  • 散文 ‖ 走进中世纪童话小镇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不同于南欧的艳阳和文艺复兴的绚烂, ...

  • 散文||走进云水谣

     走进云水谣 江涵茹||福建 早就听说,云水谣如一幅精致优雅的山水画. 今年暑假里的一天,我们慕名而往.爸妈带着我们姐弟俩,从家乡云霄,向着那享有无数美誉的南靖云水谣古镇出发. 一走进云水谣,映入眼帘 ...

  • 散文||走进农村看秋天

    走进农村看秋天 金秋十月,果谷飘香.一排排茁壮的玉米像卫兵一样整齐地挺立在田间.绿色的包衣再也裹不住饱满的棒子,丰满的棒子再也合不拢笑开的嘴,露出粒粒金黄.收获的季节来临了. "到你家地里了 ...

  • 散文||走进春天

    走进春天 暖冬的最后一场雨雪过后,上海的春天就像含羞的少女,欲说还休的走来了.尽管是早春时节,南风还带着些许寒意,但按捺不住的春色已站满枝头,洒落碧水. 炮台湾湿地的腊梅在迎春的旋律里开始零落成泥,留 ...

  • 散文||走进"黑土地"

    走进"黑土地" 江浙一兵||江苏 走进东北的黑土地,耳边顿时会响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山,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梁--"的旋律,还有<人人都是活雷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