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吊坠”大卖:为爱自残的女孩和扭曲的爱情观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讲述了华老栓夫妇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
鲁迅先生应该怎么也想不到,中国开展扫盲行动都已经69年了,还有人在以这种吊诡的方式让本就贫瘠的智商不堪一击。
这段时间,一种名为“血吊坠”的饰品悄无声息地流行起来。从商家手中发出的,其实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磨砂小玻璃瓶。
(图片源于网络)
真正玄妙的地方在于,中间空心的部分需要买家自己灌注鲜血。据说,把这份心意送给男朋友,可以逢凶化吉,消灾辟邪。
买“血吊坠”的人不在少数,首页排名靠前的几家店铺,月销量都在几千甚至上万。有些无良商家甚至“以爱之名”,通过直播,拼出10万+的单。
(图片源于网络)
评论区里一片血腥,条条都能做恐怖片小素材。“女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这样的毒鸡血又有了新的用法。
(图片源于网络)
不知道为爱自残的女孩们是否了解,鲜血不仅是忠贞爱情的见证者,还可能成为殒命的细菌培养皿。
在抽血整个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而我们根本不知道用来取血的工具上隐藏着多少的细菌病毒。
不到20块钱就买齐了玻璃瓶子、取血针、滴管、创口贴,真的能心安吗?
即使抽血过程非常幸运,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一不小心,象征着爱情的“血吊坠”破裂,爱情的酸臭可能会扼住命运的咽喉。
法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纳伯格的研究数据表明:80%的自残青少年都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残行为的频率增加,直到20岁之后会下降。但是,从近几年的观察来看,自残现象在女大学生中也不少见。在血吊坠的评论区下,也有大学生的身影。
(图片源于网络)
比抨击这种行为更重要的是,沉浸在这种情绪下的女孩,如何修正这种歪斜的爱情观,如何走出这种“恋爱困境”。
这种行为更像是一场吊诡的为爱献祭的仪式,鲜红的血代表着爱情的忠诚,自残的行为被蒙上了神圣的色彩。
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把毁灭自我的权利交给对方。有的女孩明明知道这种行为不可取,还是选择“把自己真挚的情感献给对方”。
在心理学中,这种行为来源于取悦恋人的一种欲望。为了获得对方的爱,低姿态的一方愿意为爱舍弃一切。选择以自我伤害来唤起对方的关注和怜爱,无疑是一种卑微的爱情表达。
可女孩们,不管你有多爱对方,都不值得你这么做。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会受到侮辱、诋毁、嘲笑、冷眼......受伤害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我们常常在受伤和自愈中反复。
可真正爱你的人,不愿让你受到伤害。自残再刻骨铭心,也不是爱。
在一个等级分明、对女性极其严苛的社会下,长相平凡、出生低微的简爱依然自尊自爱,不卑不亢。正是这份真诚直率,得到了罗切斯特的珍视。
简爱在书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你以为就因为我穷、地位低下、相貌平平、身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真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我的心也会和你的一样富于情感!”
(图片源于网络)
一颗真心在这个社会难能可贵,这样真诚的情感不该为无良商家的宣传买单。这不是爱情,是陷阱。
希望每个女孩都能像简爱一样,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
(图片源于网络)
作为一个鲜活而独立的个体,女孩们不必用抽血的方式来示忠贞,不必以这种疯狂的方式向感情中更为强势的一方展示自我,更不必被不公平不合理的角色定位作茧自缚。
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的时代,更不能放弃爱与自由。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个公益纪录片导演。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留英双硕士,有14年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我还是一位妈妈。三重角色使我时刻审视着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所有我分享的,都是基于自己从教、为母经历的真实教育案例和思考。我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也希望为妈妈们打造一个“舒适圈”,减轻带娃负担。欢迎关注、转发分享、讨论、提问,一起探讨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
推荐阅读
孩子不是私有财产,何时才能让人渣父母真正放手?
一心可以二用,碎片时间也能促进亲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