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背诵男团”亮相辽博,八大家名篇您能背几何?
2020年12月初,“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辽博此次展出多件国宝级的书画作品,辅以古籍等文物,别出心裁地以“唐宋八大家”的主题将它们串联在一起,赢得喝彩无数。
置身展览现场,看到一块“请朗读并背诵全文”的黑板上列出八大家的诸多名篇,刹那间,被“背诵并默写全文”支配的恐惧又回来了。被万千学子誉为史上最强“背诵男团”,八大家名不虚传。韩愈的《马说》《师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黔之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卖油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苏洵的《六国论》,王安石的《伤仲永》《游褒禅山记》……这些经典名篇诸君在校读书时熟读成诵,如今依然能背否?在名句云集的打卡地,你是否和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句合影留念了呢?
辽博此次展览分为“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大部分,生动全面。就是八大家自己,也叫好不迭。话说开幕当天晚上闭馆后,观众散去,八大家围坐一起,追忆当年科考中举的意气风发,慨叹宦海沉浮的失意落魄……苏轼十分应景地背诵了《马说》,并满怀期待地看向韩愈,问道:“您读过晚辈的《赤壁赋》吗?”一旁的王安石急切道:“小生的《伤仲永》也甚是精彩呢!”韩愈环顾四周,目光锁定在展馆一角,指着一本《唐宋八大家诗文经典》微微一笑:“都在那里了。”
《唐宋八大家诗文经典》
定价:68.00
欧阳修拿起《唐宋八大家诗文经典》,仔细翻阅一过,说:“书中收了我们八人的诗作逾60首,文章近80篇,附有精心编撰的导读与注释,编著者真是下了功夫,堪称我们的知音。观众来看展之前,好好读读这本书,相当于提前做了功课,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看展之后,认真读读这本书,同样能对我们有更多了解,和我们有更多会心呢。”其他人纷纷点头:“然也!然也!”……
朋友们,收录了唐宋八大家传世名篇、连八大家们都称赞不已的这本《唐宋八大家诗文经典》是由辽宁美术出版社与辽宁省博物馆合作推出的。作者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骈文、散文等文体研究,现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于景祥教授和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于信。他们精心选取唐宋八大家经典古诗文,辅以导读和注释,力求让读者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唐宋八大家的了解。
今天,我们特从书中选择诗文三篇,保留导读、注释,配合展览中表现同一主题的精品画作,让大家尝鼎一脔。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1]。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3]。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4]。
清永瑢蓝关宦辙图
此幅以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意为画,取其中“雪拥蓝关马不前”句,图绘三人骑马行进在雪山之间,因大雪阻隔,马匹停止不前。从人物服饰来看,首位老者应为韩愈,虽为大雪阻挡,仍扬鞭向前。
导读
本诗作于元和十四年(819)。这时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刺史。他出长安经蓝关之时,其侄孙韩湘(韩愈侄韩老成之子)来陪他同行,于是写下此诗。左迁:降职。蓝关即蓝田关,也就是峣(yáo)关,故址在陕西蓝田县东南,因临峣山而得名。诗的前四句叙述左迁之因,表达了忠而遭贬的悲愤,同时也显示出老而弥坚的勇气;五、六句借景抒情,充满英雄末路之感慨;结尾两句交代后事,从容之中亦显沉痛与凄楚。诗中笔势纵横,开合有度,有“文”的笔法,又有诗的意境,显露出“以文为诗”的艺术特征。清李光地《榕村诗选》:“《佛骨表》孤映千古,而此诗配之。尤妙在许大题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却。”认为此诗正好与其《佛骨表》一文相匹配,很有眼光。
注释
[1]一封:指《谏迎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谏书。九重天:指朝廷、皇帝。
[2]圣明:对唐宪宗李纯的赞颂之词。除弊事:消除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一事。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此时韩愈已五十二岁。惜残年:顾惜晚年。
[3]秦岭:指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
[4]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艰险。《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师时有这样的话:“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此处韩愈化用其意。瘴(zhàng)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潮州。
马说[1]
韩愈
世有伯乐[2],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3],骈死于槽枥之间[4],不以千里称也[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9],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10],食之不能尽其材[1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2],执策而临之[13],曰:“天下无马!”呜呼[14]!其真无马邪[15]?其真不知马也。
北宋徽宗赵佶(传)王济观马图
此幅绘画为绢本工笔设色人物画,左上方钤双龙骑缝印,瘦金体书“王济观马图”五字。图中人物形象比例失调,线描比较笨拙,女人的胳膊画得较小,几个男人的手、脚,画得生硬臃肿,不合法度。另外,此双龙方印与宋徽宗的双龙方印有所不同。“王济观马图”五字也缺乏赵佶瘦金体书法的神韵。所用绢本不是宋绢,而是流行于元代,直到明代仍见使用的一种比较细密的画绢。所以此卷为仿宋徽宗之作,大约作于明代。
导读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韩愈的《杂说》共四篇,是一组杂感、寓言式的小品,这是其中之四。文章通篇以相马做比喻,托物寓意,借题发挥,笔锋犀利,尖锐讽刺了当时社会践踏人才、埋没人才的不合理现象。韩愈本人在仕途上非常坎坷,入仕后又多次遭受贬谪,由此本文中自然借机抒发了自己有志难伸、沉沦下僚的不平。因此,这篇文章既是作者从切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同时又很具有典型性,因为它生动地概括了封建专制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
注释
[1]说:本义为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后来演变为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2]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是秦穆公之臣。擅长相(xiàng)马。伯乐相马的故事见《战国策·楚策四》。
[3]祇(zhǐ):只是。
[4]骈(pián)死于槽枥(cáoI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即与凡马同死于马厩之中。骈:两马并驾。槽枥:喂养牲口用的食器。
[5]不以千里称:不被人们称为千里马,意思是不以千里著称,指马的千里之才被埋没了。
[6]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粟:小米,这里指饲料。一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7]食(sì):通“饲”,动词,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露。
[9]且:即使。
[10]策之:鞭打它,即鞭打马。策:马鞭子,名词作动词用,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以其道:按其道,即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
[11]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满足它的食量,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
[12]通其意:明白它的意思,通晓它的意愿。
[13]临:面对,指站在马的身边。
[14]呜呼:叹词,相当于“唉”。
[15]其:难道。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七贤画序[1]
欧阳修
某不幸,少孤[2]。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3]。生四岁,而先人捐馆[4]。某为儿童时,先妣尝谓某曰:“吾归汝家时,极贫。汝父为吏至廉,又于物无所嗜[5],惟喜宾客,不计其家有无以具酒食[6]。在绵州三年,他人皆多买蜀物以归,汝父不营一物,而俸禄待宾客,亦无余已[7]。罢官,有绢一匹,画为《七贤图》六幅。此七君子,吾所爱也。此外无蜀物[8]。”后先人调泰州军事判官,卒于任[9]。比某十许岁时,家益贫[10]。每岁时,设席祭祀,则张此图于壁[11]。先妣必指某曰:“吾家故物也[12]。”后三十余年,图亦故暗[13]。某忝立朝,惧其久而益朽损,遂取《七贤》,命工装轴之,更可传百余年[14],以为欧阳氏旧物,且使子孙不忘先世之清风,而示吾先君所好尚[15]。又以见吾母少寡而子幼,能克成其家,不失旧物[16]。盖自先君有事后二十年,某始及第[17],今又二十三年矣,事迹如此,始为作赞并序[18]。
元赵孟頫(传)竹林七贤图
此画描绘的是“竹林七贤”闲适纵歌、饮酒品茗的景象。画面虽无背景衬托,但已表其意境。此作传为赵孟頫所作。画尾有题:“大德二年八月十九日为雪楼作于松雪斋”,并署“子昂”(赵孟頫)款。拖尾有元末明初人杨维桢题跋。
导读
本文作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当时欧阳修四十七岁,在颍州居母丧。文章按照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顺序安排层次,以《七贤画》为线索和议题,颂扬父亲的廉洁、母亲的勤勉和循循善诱,同时表达了自己继承“先世之清风”的心愿。第一层着眼于“过去”,引用先母的谈话,叙述《七贤画》的来历,展现父亲“至廉”的风范和好客尚义的美德。也通过母亲的言语,展现出她对儿子的悉心教诲和引导。第二层着眼于现在,叙述自己当下所作所为,一写自己入朝为官,二写自己对《七贤画》的珍惜和爱护,让画工把它装裱成画轴,以便保存更长的时间。第三层是面向将来,要把《七贤画》作为欧阳氏的纪念品长久保存下去,一方面教育后代子孙不忘先祖的清廉风尚及其好客尚义的美德,同时也要后人见识其母在年轻守寡、儿子年幼的困难情况之下,却能担负起持家治业、教育子女的重担,又不损弃先父遗物的高尚品格和特殊节操。全文言近旨远,娓娓道来,而其意蕴则耐人寻味。清人林景亮在《评注古文读本》一书中对本文作了多方面的评价。第一,赞美本文的篇法:“是篇名为序七贤画,实则序画此七贤之因,故为因流溯源法。文为传序体,而与序其人之姓氏、事业者不同。文生于情,施之是题,洵称佳构。”点出本文篇法是“因流溯源法”。第二,赞美本文的章法:“是篇章法,大致序《七贤画》之已往与现在及将来。首四句,追叙前事作起。次段自‘某为儿童时’至‘此外无蜀物’,皆系述母训,兼及父言,为出题张本,实是题之前一层。自‘后先人’至‘故物’为第三段,引起故物,亦尚系前一层。至‘后三十余年’以下一段,方是正文。末尾用年代总结,不胜今昔之感,顺势点明作序,以见饶有深意,亦情之不容已也。”点出本文章法是“大致序《七贤画》之已往与现在及将来”,即按照已往、现在、将来的时间顺序布局。第三,赞美本文的句法:“‘此七君子’两句,系父言,不另标‘曰’字,为带述句法。因两句中有‘吾’字在,口气显系父语,故可一直说下。惟在今世,要以能详为是。”点出其句法精巧。第四,赞美本文的字法:“曰‘捐馆’,曰‘卒’,曰‘有事’,一义而三易词,以避复沓也。”点出其用字精微,如文中“一义而三易词”,避免了重复之病。仔细品味,这些分析合乎文章实际。
注释
[1]七贤:或指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序:文体名。本文是为画作的序。
[2]某不幸,少孤:我不幸,小时候就死了父亲,成为孤儿。某:作者自称。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称孤。
[3]“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二句:先父做绵州军事推官时,我才出生。先人:指亡故的父亲。绵州:隋朝始置,在成都东北二百七十里,治巴西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
[4]生四岁,而先人捐馆:长到四岁的时候,先父就不幸去世了。捐馆:对“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捐:放弃。馆:指官邸。
[5]“某为儿童时”数句: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先母就曾对我说:我嫁到你们欧阳家时,你们家极为贫穷。你父亲为官特别廉洁,又对外物无所嗜好。先妣(bǐ):亡母。归:女子出嫁。
[6]“惟喜宾客”二句:只喜欢交接宾客,不考虑自己家里有没有备办酒饭的钱。
[7]“在绵州三年”五句:在绵州任职三年,别人都大量购买蜀地的物产带回故乡,你父亲不购买一件物品,而总是把薪俸用在招待宾客上,这样就没有剩余的钱财了。营:购买,置办。
[8]“罢官”六句:任满离职之时,仅有一匹绢,用它画成了六幅《七贤图》。这七位君子,是我所敬重的人物。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蜀地物产了。
[9]“后先人调泰州”二句:后来先父调任泰州军事判官,最后在任上去世。泰州:在江苏。
[10]“比某十许岁时”二句:等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家里更加贫穷了。比:及,等到。
[11]“每岁时”三句:每逢年节摆案祭祀的时候,就在墙上张挂这幅图画。
[12]“先妣必指某”句:先母必定指着它对我说:“这是我们家的旧物啊!”
[13]后三十余年,图亦故暗:后来过了三十多年,《七贤图》陈旧暗淡了。
[14]“某忝(tiǎn)立朝”五句:我愧列朝中为官,害怕它时间久了会更加腐朽损坏,于是就取出《七贤图》,叫画工把它装裱成画轴,这样还可以保存一百多年。忝:自谦之词,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15]“以为欧阳氏”三句:把它作为欧阳氏家族的祖传旧物,而且能使子孙们不忘先祖的清廉之风,还可以显示先父的爱好和崇尚。
[16]“又以见吾母”三句:又能以此显现出先母虽然年轻守寡而且子女年幼,却能保全家庭,又不失旧物的风范。克成:完成,实现。
[17]“盖自先君有事后”二句:大概自先父去世后二十年,我才考取进士。有事:指其父亲去世。及第:在中国古代进士科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殿试考试之后中选的称及第,即成为进士,这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所以,“及第”特指考取进士。
[18]“今又二十三年矣”三句:至今又是二十三年了,《七贤画》经历的事情如此令人难忘,我才为它作赞并加序言。今又二十三年:指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中进士到他作此文的皇祐五年(1053),正好是二十三年时间。赞:赞颂某人或某事的一种文体,多用韵文写成。
怎么样,三篇诗文读过,对八大家是不是有了更多了解,朝着学问家的路上又迈进一大步?若您想了解史上最强“背诵男团”成员们的更多佳作、人生顿悟抑或雅集趣闻,就请拥有由辽宁省博物馆策划、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诗文经典》,让它带您穿越时空,给您艺术的享受吧。
此外,我们还专门为这场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出版了图录,内含北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明仇英《赤壁图》、明文徵明行书大字《醉翁亭记》等超强阵容的国宝名迹,让您一饱眼福,将国宝带回家。
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仇英赤壁图卷
明文徵明行书大字醉翁亭记卷
宋徽宗瑞鹤图卷
赵孟頫归去来辞卷
南宋高宗书马和之画唐风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