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墓砖壁画里的故事之一

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历史风俗文化,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古人的生活。这些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历史文化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绘画,朴实、简洁、生动、趣味,其中所表达的故事丰富多彩,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关于魏晋墓砖壁画的故事,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采桑

砖画是古代的绘画形式之一,它上面不仅凝聚着作者的辛勤劳动和艺术审美观点,而且也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

魏晋政权建立在东汉崩溃后,当时由于政权没有稳固,时时受到外族威胁,当权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轻徭薄税、休养生息的策略,使得当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凡桑叶无土不生”。河西地区在魏晋之前,气候温暖,适宜种植桑叶,以至养蚕、缫丝。以后,气候逐渐转冷,无霜期缩短,植桑者渐渐少了,养蚕者甚至不见了。

墓室6内9号壁画,刻画了一位提篮采桑的女子和手持弓箭护林的少年。少年有明显鲜卑人的特征。画面上采桑女子与剑拔弩张的少年紧张对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生动描绘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墓室5内13号壁画,描绘了两男子正在树下采桑,一男子提篮摘桑,面带一丝丰收喜悦。另一男子回首翘望,表情沾沾自得。采桑图中,鲜卑人频繁出现,并且扮演保护蚕桑的角色。反映了当时的乡土风情,也说明庄园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分工。另外,鲜卑本是游牧民族一直居无定所的一个流浪民族,壁画却刻画其从事农业活动,与汉族人民共同生产劳动,和平相处,因此这些壁画也成为民族大融合的有力证明。

砖画中那一幅幅采桑图,一张张驱鸟护桑图、妇女采桑图,以及那绢帛、丝车等画面,都十分真实,河西地区是一个桑蚕、丝织业区。在有的墓葬后壁砖面上,还绘着丝、绢及养蚕、缫丝用的器具——高足盘、扁笼、方盒、锅、斗、笊篱等。这些都是古代丝织业发达的明证。魏晋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但它用绘画记载了这一辉煌的历史片段,这是世界上用绘画记录历史的一个创举。

嘉峪关新城镇政府院内的这棵饱经沧桑的古桑树,就是遗存至今的古代植桑养蚕的见证。这棵古老的桑树,树干粗大,树冠如盖。每到五六月份,还可以吃到鲜美的桑葚。

车马

出游乘犊车、露车,所见都是牛挽车。车辆不仅可以载人,也可载物,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在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中反复出现数量较多。河西走廊历代名马颇多,以汗血马、岔口驿马最为优良。魏晋墓中出土的《配种图》就是培育良马的例证。彩绘砖画《放牧图》,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畜牧业的繁盛状况。如今,河西地区虽已发展成为甘肃的粮仓,但畜牧业仍相当发达。

清流如织,绿洲无垠,我们仿佛听到一种古老的声音。“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潇洒英姿和西域入贡的乌孙骏马,正奋蹄浩浩荡荡向东奔去。

墓室5编号61画有一男子肩膀落一兽鸟,胯下骑骏马,正在追逐两只猎鸟。画面经过了精心布局:男子既不持弓也不握剑,而是紧拉缰绳。骏马飞腾,猎鸟飞速之快则用其尾后阴虚长线刻画。很显然本画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刻画猎鸟飞速之快。画匠使马紧跟猎鸟之后,奔跑高度与鸟相同,来凸现骏马奔速之快才是本画真正目的。表达手法与雷台汉墓的马踏飞燕有异曲同工之妙。墓室7编号46的壁画:一乘马车,前有一车仆,后有一跟随。但是这幅画中马的造型有很明显牛的痕迹。显然是以牛车起稿后改为马车的图画。在众多的车骑图中,这是唯一的一辆马车图,说明当时马车在河西地区并不常见。饲养马的基地,马匹居然紧缺,此原因就在于马匹主要用于征战和狩猎,而不以农耕、驾车或食用为目的。故在农耕和驾车的壁画中一律为牛,无一用马。仅见的一辆马车也是起稿为牛,画成后才改为马的。相比之下更突出牛的重要用途和马的特殊作用。

出巡、出游

汉魏时期,河西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历代王朝重兵防守的战略要地,有“河西不保,中原危机”之说。

嘉峪关依山靠水、地势险要,是河西重镇酒泉的门户。为了抵御匈奴对中原的侵扰,保证河西走廊这条中西经济、文化交通要道的畅通,自汉代始,历朝都在河西设郡屯兵防守,并先后多次派大军西征,派使节出访西域各国。庞大的营垒、营帐,是当时屯兵驻守的明证。嘉峪关魏晋墓中出土的这幅浩浩荡荡的军事《出巡图》,再现了当时出征前和外出巡游的大规模场面。战马奔驰,旌旗如潮,一群威武雄壮、头戴铁盔,身穿铠甲,手握长矛,声势显赫的威武之师,仿佛把人们带到叱咤风云、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汉武帝元狩二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统军万骑出陇西,立马横刀,耀武扬威,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河西之战。歼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河西地区匈奴连遭数次打击后,匈奴降汉者数万人,号称十万,从此河西走廊正式归入汉王朝的版图,随即又设了郡县,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两关就是“阳关、玉门关”。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民族战争,也是一场历史上首次双方使用强大骑兵,以机动对机动,实施大规模的迂回、包围,远程奔袭的战争。

河西归汉。人民向往光复和自由。画师饱含满腔热情,歌颂了领军的统帅和士兵。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前呼后拥着统帅,整个画面,构图疏朗,精细逼真,构思大胆。画师把并排的五匹马的马头画成四个,而把马尾画成五个,他采取中国传统“藏头露尾”的表现手法,达到了意到笔不到的高超境界。《出巡图》无论从构图、线条、色彩、形象或者从它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都为研究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来源丨甘肃日报(文/胡杨)
编辑丨甘小博
转载自 这里是甘博
(0)

相关推荐

  • 走进墓室看砖头

    除了墓碑,在许多大型墓葬中我们还能看到更多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墓砖画就极具特色. 七十年代初在我国甘肃嘉峪关一带的古墓群中发现了一批精美的古墓砖画.与1949年前考古学家发现的敦煌壁画相比,这些转化绘制 ...

  • 果园—新城墓群 | 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是时(唐朝天宝年间)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其巨著<资治通鉴>中饱含深情如是道,他用笔端 ...

  • 走进“地下画廊” 打开另一个世界

    从狭窄的甬道进入,黑暗愈加密集,台阶愈加深邃和神秘,在那重重叠叠.突然降落的雕塑和画幅中,你仿佛是其中的一部分.一幅幅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着最原古的信息,从无尽的黑暗中走了出来.农耕.狩猎.宴饮 ...

  • 魏晋壁画墓

    开了一上午车,时近中午开到了嘉峪关.嘉峪关作为长城关口的名气很大,但与西汉时期就有的酒泉相比,明朝时才建关的历史也更短.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嘉峪关都是作为酒泉下面的一个县,直到建国后在这里发现了一个 ...

  • 绘画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更需要的是画里有生活画里有故事

    曾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人无癖不可交"这大概就说得有癖好的人做一件事情会是比较专注的,你有喜欢的东西往往证明你的专注力是比较专一的而不是分散的,有喜欢的东西那么证明你的兴趣爱好是 ...

  • 大师们的画里有故事!

    艺术有你  历史人物故事画,是指那些生活记忆中的.文字记载的世人耳熟能详的属于过去时代的特定人物(真实的).故事通过画笔表现于画纸之上,随着时间推移,历代大师名家持续不断地就此进行个人化探索表达,留下 ...

  • 端午的习俗都在这画里——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赏析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局部 徐扬,清代画家,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 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共八开,分别描绘了端阳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 乾隆皇帝作为出身于满族的清王朝统治者, ...

  • 影星和画家的故事:在画里表达爱意

    今天给大家讲述英国著名女演员艾玛·沃特森和一位画家的故事,当时画家还没出名,而艾玛还是一个小女孩,她就特别喜欢这个画家的作品,他的名字叫马克-戴莫斯坦德,是来自曼彻斯特的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 现在艾玛 ...

  • “春节里的故事”获奖作品公告

    "春节里的故事"获奖作品公告 由冬歌文苑工作室主办的"春节里的故事"征文活动,自2021年1月20日启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截至2021 ...

  • 母亲节 | 沙画里的慈祥的母亲,感恩母亲给我们的爱与温馨!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慈祥的母亲 降央卓玛 - 金色的辉煌 母亲是绘画作品中永恒的歌颂对象.而那些画作中,母亲与孩子定格于一瞬间的亲昵,也总是轻易得打动观画者的心灵.母亲节,谨借沙画视频,唤起我们和 ...

  • 宋画里的花鸟:精致细腻,回味无穷!

    北宋 赵佶<花鸟图> 宋画非常重视技法,注重写实,在写实技巧上已臻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顶峰. 生活在北宋的书画鉴赏家郭若虚提出: "画花果草木,自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 ...

  • 古诗七律:画里渔舟醉夕天,落辉月影著闲烟

    沙湖拾韵(5)渔歌 作者:如是人老百姓(米占富)宁夏银川 画里渔舟醉夕天,落辉月影著闲烟. 风吹喜悦霞飞彩,歌荡涟漪跃大鲢. 沙湖拾韵(6)沙湖月色 作者:如是人老百姓(米占富)宁夏银川 岸上千丘沙似 ...

  • 【安徽诗歌●以声传情】依依 雨润 ▎一幅画里流淌着山水

    一幅画里流淌着山水  作者│依 依     朗诵│雨 润 把山画峭一点,就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在头顶静美 把竹子画再长点,就可以凸显俊逸与刚直不阿 把山谷的泉水画得透,甜 就可以感受到山的深幽,悠远,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