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大历史(十一)伟大的发明家神农,开创了中医药的灿烂历史

本文依据《历代神仙通鉴》改编而成,如果与你心目中的神话不同,请翻阅原著。

精卫的事告一段落,火帝虽然悲伤,但他还得治理这个天下。这时他却又为另一件事开始焦虑了,这就是疾病。

上古的人都很朴厚,没有物质欲望的侵染,没有为金钱而操劳。这时的人五脏坚牢,肌肉紧密,内邪不生,外邪不入。所以生病的人很少。就算是生病,也是因为血气枯竭,精神衰弱,不是外界的原因导致,而是天生的真气有限的结果。但三皇以后,有了美味的食物、男女的情欲、起居不按规律,饮食没有节制,所以使皮毛变稀疏了,脏腑也空虚了。(其实也就是猿人时代拥有的体魄退化了)。七情六欲是内因,五运六气是外因,所以夭亡早死的人变多了。

其实进化与退化是相对的,科学证明,伴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确出现了一些退化,如肠道变短,牙病增加等等

火帝很担忧这事。他认为一定要先确定岁气,也就是掌握季节规律,不要损害自然的和气。只要岁气不乱,和气就不会导致人们生病。于是确定了上元节的时间,调整气朔,每年规定了八个节日,确定每一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当时用岁星纪年来调整年月日三朝,又按日月五星七曜在天空中的运行来确定日子,但这样还是没有搞清时节的序列。所以制作了历法。这时人们才了解了月亮的运行周期,一年有十二个月,而按时间来做事,趋吉避凶,这样才明晓有准则可以凭借。

然后火帝又设立了个叫“司怪”的官员来占卜,让巫阳、巫咸两兄弟负责预测,于是了解变化的数术成为一门大学问。当时认为万物没有比在“艮”位上更兴盛的了。所以八卦排序注重艮卦以之为首,所以这时的用来占卜的易经叫做“连山易”。火帝又多了一个名号即“连山氏”。

确定岁气后,没有大的疫情了。但是这样依然没有能够直接治疗病情的药物。其实上古没有医生,只有巫师。有病的时候多半还是请巫师来家里作法。火帝一次出行发现人民还是面黄肌瘦,很多人在遭受病痛的折磨。他这时已经超前地明白了,药对驱除人的病痛有帮助。

医学是在巫术、宗教中发展起来的,中医中有更多的巫术残余。

于是火帝又寻到了一位叫“九灵老龙吉”的隐世高人为师,效法他崇高的典范而制定准则。后来他又找到一位隐世高人为师,对方告诉他峨眉山太壹皇人懂得医术。火帝就亲自去寻访,询问治病的方法。正好遇到太壹出游,只有他的小儿子章在山里。火帝就问:“太古之人寿过百岁,后世人却不能尽享天年而多夭折的,这是哪种邪气导致的结果?”

于是章就唱歌道:“天有九门,中道最长。字曰老人,出见南方。长生不死,象曜同光。”(这首歌其实是唱南极老人星的。)

然后向火帝解释太始时代人的形体的产生原因,解释人的生命长短是人自己控制的。如果既不知道在未病之前保养,又不知道在垂危时吃药,就会从轻病转为重病。

火帝说:“是这样啊。”

于是在峨眉山这里住了几天想等太壹,但对方一直没回来,只遇到太壹的朋友僦贷季,这是上古的一位医学家,火帝恳求对方和自己一起回国为人民治病。好不容易僦贷季才同意了。这时小子章又给火帝讲述了五运之气间的关系,与四时感变的道理,传授他《天元玉册》。

火帝接书回去学习。他研读书籍,思考出人所以受害生病,有内因和外因,须要有饮食的东西进入肠胃,让药性到达脏腑,通到四肢,才能够治病。于是就在草木中搜寻,并且让人四出采掘,天下诸国都将药草送往了曲阜。

神话中,神农为治疗万民疾病亲尝百草,后来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火帝亲自尝药汁,咽下去后用存想之术感应药效归入何部,于是就记载下来,写成一部经典。他曾经一天遇到七十种毒,交叉中毒,好在有调和之物,不致于伤害自己的身体,而这些调和物最好的就是黄芽茶。

于是火帝大量收集各种药物,一共找到了三百六十五味,分为谷蔬、草木、金石、土蜕之类。用来治疗苍生四百多种病。最终将这写成了神奇的医书。书里将药性分为寒热温平四等,又标明其味道是甘辛咸苦淡酸六味。再分辨药性恶畏忌反五情,用药符合君臣佐使的道义。所有的药材都采用之前的穗书方式登记下来,用一药治一病的方法叫做“本草”,用数药治一病的方法叫做“医方”,将这些传告天下,治疗人民的疾苦。自此开始人没有白白夭折的,而医道也从此开始了。

火帝又命僦贷季整理肤色与经脉的关联,对照药剂与针炙的疗效,调整参考,以养性为治命之本,因此人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命状况。神农再查看四方泉源的甘苦咸淡。这也具有先进意义。在他之前,没有人注意到饮水问题。百姓都是哪有水就喝哪的。结果经常喝了深渊里的沉积水,受污染的水,导致生病。火帝让人们掘开地层一丈多,饮用深处自然涌出的泉水。这样的水经过砂石的天然过滤,就要比普通积水卫生许多。如此他让人民注意饮水安全、居住安全和劳动安全。如果有误中毒的可以采用嚼荠苊(沙参)甘草的方法来解读。人民都称颂火帝是神。

神话中,神农有一个水晶肚,什么药草吃到肚子里都能透过肚皮看到它起的作用。这样神农就了解了每一种药的药效。而“茶”是一种最好的解毒剂。“茶”也就是“擦”。神农吃下后可以将五脏六腑里的毒素擦出来,这就不会中毒了。也有说他每次尝药之前要先尝甘草,以甘草来解诸药之毒。所以《本经》将甘草列为最重要的第一位药。但就是这样,神农有时一天要中毒七十多次,但他还是行遍天下,为人民寻找治病的良药。

第一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

到了汉代,有人将神农时代传下来的医方汇总,编成了一部药物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这就是中医药的源头。不过后来专家说这不可能是上古传下来的,因为没找到上古有关的记载,因此将书的源头定在了汉代。其实如果这种确认交给外国人用他们确认古希腊史的方法来论证,可以把时间定到史前一万年。

火帝经常巡视四方教化人民,年终统计官员业绩,又设置“明堂”处理政事,这样各个部族间较为和睦。治理天下日久,天下风俗转化为质朴厚重诚实有信,不需争斗而财货充足,没有制定命令而万民顺从,威严而不好杀,法律细致而不烦多。

火帝又根据燧人氏开创的贸易之道,设定了各种度量衡以用来公平交易,让商人没有欺伪。这一套工具分为权、度、量、数。权是用来称重量的,分为“分钱解两”等单位。度是用来丈量长短的,分为“寸丈尺”等单位。量是用来算体积的,所以有“升斗斛石”等单位。数是用来统计东西进出的,所以有“十百千万”等单位,最后才确定货物的价值。而贵贱随时变动,所以就在国中设置店铺,以日中之时进行货物交易,让百姓们先聚货,交易完了就退出,各得其所。这些高明的措施让人民能够更加方便地生活。后世医、农、商、技四道都是从这开始了。其实这些正好是国家形成的表现。后世把统一度量衡这些功劳给了秦始皇,其实在上古时代已经打好基础了。

度量衡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火帝又想到白天有太阳照亮万物,但晚上如果是满月时还可以活动,但如果遇到阴天或者月晦,就看不见对方。于是他寻找草木中有膏脂的,将其点燃照明。然后又把草捻成芯,挤出植物的膏也就叫“油”浇在上面,名叫“细烛”,用它来祭祀神明,迎接亲友,这可以接续白天一样的亮光。人民以为是个好兆头。

于是火帝就以火来做为官员的名称,因此被叫做“火师”。春官(礼仪官)为天火,夏官(军事官)为鹑火,秋官(监察官)为西火,冬官(建造官)为北火,中官(政事官)为中火。五官各自分工,教化整个天下,于是改尊帝号为炎帝,也就是火上加火。

那年的阳月(农历十月),炎帝率领万民举行了蜡祭。聚集各种祭品,上供百神,以报答祂们赐下的丰收。他又用赭鞭击打草木,使它萌发新芽,这条鞭是传说中神农氏的神器,据说是天帝送给他的,在击打草木的时候,可以检测出不同的颜色,以分辨是否有毒。但后世认为这条鞭所以是红色的,是符合炎帝的火德,击打的方向就是没有丰收的方位。这样的祭祀后来成了国家的常祀,一代代传了下来。这时九方的各个方国,都带着当地的特产前来进贡。从南到达交趾(古代安南,现在的越南一带),北方到达幽都(古代燕地,现在的北京),东方到达旸谷(日出之地),西方到达三危山(古代沙州,现在的敦煌一带),没有国家不服从炎帝的教化。

炎帝既然教会了百姓食用谷物,但是农作是很累人的事,很多人干不下来,炎帝也在想节省气力的方法。于是他想到了要找一种能够替人代劳的动物。在百兽中,他注意了牛的力气又大又耐久,容易驯化,比诸大象这些饲养成本又低,所以就下了道命令,让用铁来制成犁,系在牛背后,一个人随行扶犁,用它来耕地翻土。(家牛驯化时间约一万年前左右,是不是炎帝时代就不好说了。)在他又发明了圆盘水车,赶着牛围着圆盘走动,取水灌田。人民遵从他的教诲,奏起音乐庆祝起来。

牛拉水车

炎帝就拿出一把五弦琴,这是按宫商角徵羽五音设计,正合五行之义。他又用土烧成一个陶筐,中间是空的,用兽皮蒙在上面,这就叫“土鼓”,用草和土编成了鼓锤击打它,这叫“蒉桴(kuàifú)”。炎帝还用苇管做成了籥(yue)吹奏它,这种乐器象笛子,有三个孔而短小。于是大臣刑天创作了几首音乐,如“扶犁乐”、“丰年咏”,用以歌颂这时代,保护天地太和之气,让神明和凡人和谐。

炎帝深感前代圣人的伟大创造,想回报这种恩情。他得知太昊已经被葬在了嶓冢山,女娲还停灵在柳 城,于是在曲阜西边的会通为女娲找了一块风水宝地,派人夫在那里筑了一座女娲陵,也就是现在济宁的女娲陵),准备迎柩安葬。那时的棺椁没有标准,女娲的柩比普通的要大得多,众人都无法移动。炎帝就在柩前拜见,说道:“圣人不想在东边安家吗?或者想回到华胥圣母那里吗?”于是灵柩不施力就动了三次。众人都很惊异。炎帝知道女娲的决定了,就让众人抬起柩来,感觉就象是空的一样。于是将它上到灵车里,亲自护送到黄河南岸荆山下的风陵堆。灵柩却突然从灵车里跳出来,众人急忙想要扶好,已经陷入沙滩好几尺了。炎帝让从四周把它挖起来,结果就象是长了根一样。于是炎帝让就在这里筑下陵墓,用土石盖上高高的封土堆,在周围植上树木,这就是现在河南阌县的女娲陵。

当年北方的共工氏人民,感念女皇对那里的治理,就想将其迎到自己的地方安葬。这时听到这样的灵异事件,就请求将女皇佩带的昆吾剑赐给了他们,就将剑藏在石匣里,埋在了汾河和荣河之间,这里也取名叫“娲皇陵”。炎帝便沿着河回到了柳城,立太昊的孙子休作为娲皇的祭祀官,拿了女娲平常使用的桌子和手杖,回去埋在了会通的曲折地方。

女娲陵

补遂国的人民见炎帝在柳城工作,以为他是为了自己谋私利,其实是在把财物搬到这里,于是就起兵围攻。炎帝就登上城楼招了他们中的几个首领觐见,让他们问这里的百姓自己的作为。祭祀官休也出城证明了炎帝作为,补遂人才知道炎帝的本意,于是后悔地哭着道歉。

其实怀有二心的国家不只有补遂,夙沙也是一个。它的国君残暴不仁,持强凌弱,擅杀忠良。在一次大会中,炎帝的大臣提议征伐夙沙。但炎帝却不肯动兵。其实在这《三十六计》中叫“隔岸观火”,在对方情形不明朗时不轻易动用武力。不过被后世儒家美化成炎帝决定修德感化夙沙了。

结果夙沙氏的百姓自己忍受不了了,发动了起义,把国君杀了,将人头献给了炎帝。当然,这也是“修德”的作用。如果不是先有心系万民的声望,人们怎么会来投奔他呢?炎帝重赏了起义者,夙沙氏的危机得以解决。

炎帝就这样完美地治理了天下,而且他也可以说是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后来外国人看到有关记载都认为这是个发明家最幸福的时代。可惜这在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这就是中国的幸运。中医药更是我们民族的永远瑰宝。

中医药的辉煌自炎帝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