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京剧中的板式,比如西皮流水,西皮导板,西皮散板,西皮二六等等?京剧中的板和眼具体指什么?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者:新水令
板眼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用以控制节奏的单位,一般把板和眼对应为西洋音乐中节拍的强拍和弱拍(性质其实还并不完全一样,但不妨这样理解。个人认为板眼源流以洛地先生阐释最有见地,但文繁不能引,详见《词乐曲唱》)。京剧唱腔各种板式是京剧最基础的常识,网上有很多介绍,但不了解的人未必能一下子看明白,我用曲谱标注板眼简单说明,曲谱来自《余叔岩唱片曲谱集》和《梅兰芳唱腔选集》。
【原板】,一板一眼。即:板-眼-板-眼-板-眼-板-眼... 。这是京剧各种板式的基础,故名“原”,节奏快慢适中,从容舒展。 如余叔岩《珠帘寨》【西皮原板】“刘关张结义在桃园”,节选前六句(这里举例用的几个曲谱,都是方括号中的上谱为唱腔谱,下谱为伴奏胡琴谱,小节线就是板位,唱腔谱记成0的为过门无腔。过门前奏板眼略):
注意【西皮原板】唱词每句的第一个字位于眼上,【二黄原板】唱词每句的第一个字位于板上,末字都在板上(每句末字即韵脚,板以点韵,韵脚字落在板上是传统歌唱的常规处理)。
把【原板】扩充一倍后就是【慢板】,为一板三眼。即:板-眼-眼-眼-板-眼-眼-眼-板-眼-眼-眼-板-眼-眼-眼... (三个眼可以分别称为头眼、中眼、末眼),节奏缓慢,因而得名,有大的过门和拖腔。另有【快三眼】,也为一板三眼,略快。在昆曲中还有再慢一倍的“加赠板一板三眼”。 如余叔岩《空城计》
【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节选首句(过门前奏谱略): 如梅兰芳《玉堂春》【西皮慢板】“玉堂春本是公子他取的名”,节选首句(这是旦角唱腔,虽也是一板三眼但整体节奏比上面老生的要慢,过门前奏谱略):
注意【西皮慢板】唱词每句的第一个字位于中眼上,【二黄慢板】唱词每句的第一个字位于板上,末字都在板上。
----------------------------
【西皮二六】也是一板一眼,比【原板】紧凑,每句间没有大的过门间奏,顶多为长一两板的小垫头,据说是因起唱前有过门前奏长十二板而得名(二六一十二)。 如梅兰芳《太真外传》【西皮二六】“挽翠袖近前来金盆扶定”,节选首两句:
【西皮二六】唱词的第一个字位于板上,之下每句的第一字位于眼上,末字一般位于板上(也有例外)。另有速度较快的【二六】,有板无眼。
【流水】、【快板】,【原板】放快一倍就是【流水】,【流水】稍慢于【快板】,都是有板无眼。即:板-板-板-板-板-板-板-板...,节奏快,流流下水,朗朗上口。 如梅兰芳《御碑亭》【西皮流水】“自幼父母骄生养,盈盈十五嫁王昌”,节选首两句:
【西皮流水】唱词的第一字位于板上,其后每字一般多在板的后半拍上(未必都如此),末字位于板上。
-----------------------
【散板】【导板】【摇板】,唱腔都是自由节奏,无板无眼,其中【导板】一般用于一个大的唱段开始处,犹如前导;【摇板】是所谓“紧拉(打)慢唱”,伴奏速度明显快于唱腔,颇有特色。另有一些其他板式,网络上都有简介,可举一反三。
------------------------
在京剧伴奏中,起指挥作用的司鼓,在上板的唱腔中,凡是板位都会击板,但为了唱腔的清晰,一般不再以单皮鼓打出眼(顶多会在拖腔中的眼位酌加鼓点),过门音乐又采用若干鼓套子,所以不如昆曲司鼓那样板眼都能听得清楚明了。题主可找来上面几个谱例的录音,对照着来听,并根据节奏用手击打板眼(如一板三眼,拍一下手掌表示板,击打食指表示头眼、击打中指表示中眼、击打无名指表示末眼),多听多琢磨自然能够领悟不同板式的特征。演唱中更需顾及板眼,如若节奏唱乱了,谓之“走板”。 另外,相同板式的过门主腔通常比较近似,旋律大多有鲜明的特征,题主可以找每个唱段前都标注板式的录音或视频来多听多看,听熟了,一个过门的前奏就知道是西皮还是二黄和什么板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