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5870-何泽慧:出身豪门,丈夫是钱三强,却告诉田朴珺之流何为“贵族”

田朴珺真正进入众人的视线,大概不是因为饰演《甄嬛传》里的敦亲王嫡福晋,而是与企业家王石的关系。

30岁的年龄差从一开始就是吸引舆论的焦点,无论怎么掩饰,田朴珺都难以摆脱“小三上位”的嫌疑,两人结婚后,又一次次地被推上舆论的焦点。

而这一次是因为田女士在时尚杂志发表的一篇专栏,内容是谈论贵族精神。这篇文章引起轩然大波,引起国人愤慨。

田朴珺在文中对英国的贵族教育顶礼膜拜,一副跪舔的嘴脸。在她看来,中国人缺乏英国人那般的贵族精神。

在田女士的文字中,从管家放在银盘中的写着wifi密码的纸条,感受到英国贵族的仪式感,到说当今中国这一代“有知识、没文化”,不懂得在公共场合怎样得体,再到说自己住在“哈利波特式”的建筑里,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傲人的自我良好的优越感。

为了说明国人在这方面的“逊色”,她还举了英国人讲究礼仪、仪式感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自我标榜“独立女性”的田女士,作为一个演员兼专栏作家,观点如此主观和片面,以她狭隘地“贵族精神”戳中了国人的怒点。

什么是“贵族精神”?

网络的解释集中在三个方面: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独立的意志。

此种解释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带来的流于形式的“贵族气息”,而是更多的倾向于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既没有搞清楚他国贵族精神的含义,也不清楚本国的“士族文化”,还用自以为“高贵”的他国的标准来衡量本国,恐怕是不合时宜的,只能说眼界、情商和价值观都暴露出了自身的弱点。

相比于哗众取宠的田女士,今天故事的主角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式的贵族精英。

对于大众她的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她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世界级的物理学家,也是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何泽慧。

名门望族的精英

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祖上是山西灵石的名门望族,仅在清朝三百年间,她的家族先后出过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生员。因此山西流传着“无何不开科”的说法。

她的外祖父王颂蔚是蔡元培的恩师,外祖母王谢长达是晚清著名的教育家,在他们的培养下,家门出了不少名声响当当的精英。

何泽慧的父亲何澄早年东渡日本留学,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门会。后来回到苏州开办工厂。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街道上汽车还不多见的时候,他家就有了汽车,还有照相机。假期他就带着儿女们出门旅游。

家庭条件虽然阔绰,何澄夫妇依然非常重视儿女的教育,家里的8个子女都非常有出息。

何澄痛恨八国联军给国家带来的耻辱,于是希望儿女们到这些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回国之后反击他们。他的这种观念给儿女们很深的影响,后来他的儿女分别在金属、细胞学、物理学、植物学等领域成为科学家。

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何泽慧聪敏过人,并且在母亲和外祖母的独立精神影响下,从小就有着女不输男的信念。

1932年,何泽慧从外祖母王谢长达创办的振华女校毕业,参加了高校入学考试,顺利被清华、浙大两所高校录取,她原本最不报希望却最想上的清华,居然也录取她了,非常高兴。

那年清华物理系招收了28人,其中有10人是女学生,何泽慧就是其中一位。传统观念的影响,教授们普遍认为女生不适合做物理研究,于是纷纷劝这些女生们转系。

但是何泽慧是那种“你越不让我来,我偏要来”的倔强女生,在她的观念里,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品,女性也和男性一样可以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贡献,于是她留在了物理系,与钱三强成为同学。

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她的物理天分不比男生差。

毕业之后她抓住了公费留学的机会,前往德国留学。

中国的“居里夫妇”

后来人们说起何泽慧,常常加上一个前缀“钱三强的夫人”,然而,她并非是“背后的女人”,而是有足够的实力与爱人并肩齐行的杰出女科学家。

钱三强的家庭同样显赫。吴兴钱氏家族,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晚清开始家族人才辈出。钱三强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钱玄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1936年,钱三强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并且通过了公费留学考试,正准备前往法国留学时,“七七事变”爆发,他打算放弃留学念头。

父亲钱玄同知道他的打算后跟他说,人不只该有近忧,也应该目光长远一些,一个弹丸之地的日本,敢对我偌大一个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是因为什么?还不是落后吗?一个民族的生存,并不能仅仅依靠身躯去抵抗,而是要靠国家的强大。

怀揣着父亲的嘱托,带着科学救国、强国的梦想,24岁的钱三强踏上异国的求学旅途。他进入了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

钱三强非常幸运,留学期间,在居里夫妇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进入了科学研究的前沿,并且有机会目睹了核裂变。

然而1939年,大哥的一封来信,告知他家父病逝,犹如晴天霹雳,此时不但祖国山河沦陷,他留学的法国也沦陷于纳粹德国的魔掌。1940年,他完成了学业,获得博士学位。

风雨飘零的战争中,仅有的一丝惊喜,是1943年的一天,钱三强突然接到清华的同学何泽慧的一封来信。两位老同学重新取得联系,才了解对方的情况。此时的何泽慧已博士毕业,就职于海德堡物理研究所,专攻原子核物理。

残酷的战争中,两个年轻人靠书信往来拉近距离。当时的通信,一封只能二十五个单词。但是这足矣,两个人志同道合。

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海德堡物理研究所,前往巴黎,两人在中国驻法领事馆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礼当天仅邀请了三十多位中外挚友,其中包括他们的导师约里奥居里夫妇。

两位科学家结为伉俪,为他们的生活和科研都带来了新的契机。

钱三强与何泽慧在居里实验室对原子核裂变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947年初,正式发表证实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存在的论文。

此论文一出,震惊了国际物理学界,当时的媒体称他们二人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如果说什么是贵族,钱三强与何泽慧就是。同样出身豪门,同样都是核物理专家。

1948年的春天,他们拒绝了法国方面的挽留,携女儿一起回国。

钱三强应邀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中共的赏识、重用让他感觉到未来中国原子核科学的发展大有可为。

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受命抽检近代物理研究所,何泽慧与他一同全身心的投入创建工作中。

1964年10月16日,钱三强及其团队用五年时间研制的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两年八个月后氢弹又试爆成功,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1992年,钱三强病逝,后被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真正的中国贵族

何泽慧虽然没有在两弹元勋科学家的名单中,但是她也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实起初何泽慧也在两弹开发名单之中的,但是丈夫钱三强知道这是一项机密工作,不但条件艰苦,而且每天都与核原料打交道,随时有丧命危险,心疼妻子的他百般请求,将她的名字从名单中划去。

即使这样,也不能掩盖何泽慧的才能。在原子点火中子源的研制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物理学大牛都无法搞定,最终还是由何泽慧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才使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顺利爆炸。

1973年后,何泽慧重返高能物理所担任副所长,主要从事空间科学方面的工作,在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线物理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并且是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能够生产核乳胶的国家之一。

1984年退休之后,她仍然坚持每天照常上班,将心思都花在科学研究以及培养新一代人才上。直到90岁高龄仍然带着学生到处参加学术会议。

生活上她一直过得很朴素,一张小床睡了几十年,家具很陈旧,一摞摞的书堆满了整个屋子。

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在北京病逝,享年97岁,她用一生告诉世人什么是“独立女性”,什么是中国式“贵族精神”。也向人们阐释了对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忠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