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和大学生谈写作
和大学生谈写作
近日,应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关工委邀约,我来到该学院校园,和爱好文字的大学生们进行了关于散文写作的第一场讲座。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经国家批准、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是一所以“德法兼备,知行合一”为校训,涵盖公安、司法、法律类专业全日制高等政法类职业院校。
学院已有27年的办学历史,2009年被中央政法委列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学院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专门开设写作讲座,是体现这一办学特色的途径之一。
那一天,学校关工委和团委共组织的近两百名学生,统一身着警服,井然有序地进入报告厅。据关工委徐主任介绍,前来讲座听讲的学生,有学院关工委通讯联络小组的报道员、小记者,团委宣传部的宣传骨干,以及部分2020级新生。
按照和徐主任商定的安排,我的第一场讲座以“我的写作成长之路”为题,介绍了我在写作的跋涉中一路前行的一个个小故事:从初小升高小考试时,写的作文,受到巡考的校长嘉许;初中的时候,作文被别班的老师拿到班里讲评;这些偶然的惊喜,触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负责连队黑板报时,为连队领导写材料,参加团报道组的一块块“小豆腐”文章见报,让我对写作的兴趣日益浓厚。从连队调到团机关,“爬格子”便成为家常便饭。转业地方工作后,及时出手的《工作简报》成为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拓展工作的有效载体。
我向同学们坦言,如果说,我以上所述写的是“官样文章”,那么十年前的深圳之行,则是我创作文学作品的起始。
那次到深圳,我和战友聚会时欣悉原部队战友有个“老三团网”。在女儿的耐心帮助下,从未摸过电脑的我,一步一步地学习操作,一笔一划地开始写作。当兵后第一个连队的六件往事,发到网上后受到热情鼓励。于是,我沿着军旅的足迹一路写下来,与战友们分享着激情岁月的回忆,同时充实了自己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三年前,又是战友的欣喜相告,我有缘进入“冬歌文苑”,创作激情更浓,笔耕更为勤奋。在“冬歌文苑”已发表作品114篇,另在“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灌河文学”等公众号发表作品100余篇。特别欣慰的是,以“冬歌文苑”为媒介,有10余篇作品被《军嫂》《西藏旅游》《云梯关》杂志,“东方旅游文化网”,以及“安徽两会”(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和安徽商会)期刊《家园》刊发。一篇篇作品,流淌着亲情友情,倾注着军旅情战友情,吟唱着南疆北国江山情。我向同学们由衷地感叹:以文字滋润心田,以写作表达情感,我在以文字记录生活轨迹中,抒发着人生欢歌,享受着“与心灵对话”“我手写我心”的快乐。
向同学们讲述我的写作成长历程,以及在这个历程中的一些感受与体会,旨在鼓励有着文字爱好的同学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我向同学们坦言,写作虽然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又是一件“苦差事”。
正如有人所言:“写作的过程,如同十月怀胎,比较痛苦,写文是人生一场不断修身修心的苦修行。”我刚到团机关的第一份工作总结,被杨主任两次退稿;深夜起床起草党委工作报告,睡眠中偶发灵感偷偷起床速记,而被老伴发现,受到指责;连续三年为市委书记写讲话;“冬歌文苑”总编和文友的“三板斧”帮我完成“七.一”专稿……我以自己在写作中经历的这些苦衷,言词恳切地告诉同学们:“只要你足够相信自己,还有足够的坚不可摧,足够的执着信念,足够的渴望成功,足够的耐心等候,老天爷就会在那种全是墙的地方,给你打开一扇窗。”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一番番道甜诉苦,就是要帮助同学们加深这样的认识:“文字是一个人灵魂的独白,内心的吟唱”,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写作正是提升一个人的品味与素养的修炼过程。因此,不管多苦多累,无论严寒酷暑,我们都要锲而不舍,都要一往无前,向着诗和远方一路前行。
为丰富同学们的阅读生活,我向他们赠送了六本“冬歌文苑”散文集《四季恋歌》和《踏歌而行》。这两本文集收录有我的四篇作品。
讲座结束前,我为同学们播放了散文《晨曦龙眠》一文的诵读。这是我在“冬歌文苑”的处女作,热情讴歌了家乡的一处处美景。琼台师范学院声乐资深教授刘成激情的朗诵,为作品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博得同学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军旅二十六年,转业地方后,从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作品多见于《冬歌文苑》《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等公众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冬歌文苑》名誉顾问。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