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应以纸媒的标准办平台
应以纸媒的标准办平台
严圣华||湖北
我是一个自由人,自主的时间比较多,每天都会花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游览网上的东西,也会花一部分时间来看书。自媒体公众号出现以后,先后关注过多个相关公号,也向他们投过稿件,大部分稿件都被采用,有的还被《今日头条》类的公号转发。在国家级的纸媒日报上,也发过几十篇小稿。从2020年10月开始关注《冬歌文苑》,发现《冬歌文苑》和其它平台相比,更显正规,形式更活泼,所以,慢慢向其它地方投稿就很少了。随着自己对平台的越来越喜欢,因此,也希望它办得越来越好。
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平台上如果总是那么一些人,写的总是那些体裁,时间长了,就会让人觉得春意不够。我认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其实还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刊物,虽然不在线下发行,但过去纸刊的有些特点是可以保留的。比方说,在现在平台的刊头上,是不是可以标出每期的期号,每年的第一期,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发刊词,最后一期,也可以做一个年终回顾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由编辑来主创,也可以向网友来征文。这样,平台会显得更正规,更完整。现在平台所用的稿件,基本都是作者们自由发挥写出来的,主要以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为主,我想,平台能不能利用每年的八一、国庆、元旦、春节、中秋、元宵等节庆,出不同的专题,结合当年的热点和重大事件,也集中组织若干个专题,比如庆祝、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专题。这样平台可能更具时代感,可以在作者自己写的方式以外,还能通过平台来引导大家写。纵向看起来,平台的文章,并不都是分散的点状,还会有块状与条状的变化,更显得丰富多彩。
文风需要多样。现在平台发稿的作者比较集中,尽管作者中有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小朋友,有公务员、商人、教师、军人等,但还有很多行业的从业者是平台所没有的。平台需要百花齐放,也需要百家争鸣。需要阳春白雪,也不能少了下里巴人。我当然不是说现有的作者的作品不好,主要是一个人的文风和自己的性格一样,是很难改变的,文如其人么。就像一个非常爱美,也会修饰自己的女人,花很高的代价,买了一件由世界顶级的设计师设计,用最好的面料制作的,全球限量版的衣服,偶尔穿出来,一定是惊艳的,自己感觉好,别人也会目不转睛地叫好,可是,这件衣服要是360天都穿在身上,也是会散发汗味的。我们的文章也是一样。平台需要花功夫做宣传,吸引更多的作者进来,丰富作者队伍的人群,同时,也一定会让我们的平台更富生机与活力的。还有,平台定期的点评,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形式,对于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不过,从我关注的几次点评来看,还是有些一边倒的气氛。思想要碰撞,才有火花。大家都顺着一个方向说,就没有碰撞,那么,点评的效果就会打折扣。文学评论本也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为写评论而写评论,还是应有“点”有“评”。不能是被评者怎么舒服,就怎么评。我觉得点评一篇文章,应该和给人按摩一样,按在一般的肌肉处,是舒服的,按到有的穴位处,可能还会有酸、麻、胀、甚至痛的感觉的,但按过之后,全身又会轻松些。
平台需要精雕细琢。我从2020年11月20日开始,到今年元月10日的50天里,从平台推送的文稿中发现了49处明显的错误,那些错误有的是作者的用字(词)的问题,编辑没有发现,有的是输入时出现的错误。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也是平台的硬伤,多了以后,对平台的形象是有影响的。在纸媒里,都是有专门的校对人员的,不知我们平台有没有专门的类似人员来把关。
让大家一起努力,把平台越办越好吧!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严圣华,湖北荆州人,从军20年后退役,现定居于武汉。专注于金融投资、研究。业余时间爱好阅读、思考,所写文章散发于期货日报、新浪财经等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