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不赞成晚上活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译文:人身的阳气,如象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王洪图讲解:它比喻人体阳气重要性,就好像天上的太阳那样,自然界没有太阳,这就不可想象是个什么样子,说阳气就是那么重要,“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就是所在、场所,失其所就是失去正常的规律、作用,折寿就是短寿,不彰就是寿命不彰著、不显著,也就是短寿。“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天体的运行应当是有日才能光明,而阳气对人体而言呢,阳气的作用是有向上、保卫人体的作用,所以说“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这个“因”教材注释4作为顺应、依顺来讲(因循的意思吧)。这个因字其实还有一解,可以作为“大”来解,它的字形就是形容大的意思,是说阳气很大、很强大(有点牵强)。

[理论阐释]强调了阳气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我要重点指出来的呢,就是一个“重阳思想”,就是重视阳气。当然不是说不重视阴精,没有不重视阴精,也重视阴精,也重视阳气,更重视阴阳协调,但是在阴阳两者之间,从理论上来看,确有强调阳气作用的思想、强调阳气作为主导的作用。阴阳之间的关系,是以阳气作为主导作用。确有这样的理论,《内经》也体现得出来。而且这个理论在临床上也还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来,所以中医在看病的时候,经常重视机能的改变,说这个胃不好、食欲不振,治来治去他说不痛了、食欲好了,脉象上摸摸没什么大变化,其实那就可以认为是好了。自古以来他精神好了就说明他机能好了,没有必要再去做胃镜看他溃疡长好了没有。实际上是什么,它还是把它看作是阳气。当然,教材也引了张介宾《类经附翼》上的话,他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强调了阳气的重要性。

原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译文: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被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薄。

王洪图讲解:“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是说阳气在一天之内的盛衰情况,人是生气通天,所以人体的阳气也随着每天天气的变化而有盛衰的变化,人抵抗外邪的能力在一天之内就有强弱的变化。阳气白天主于外,夜间主于内。“平旦人气生”,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气就是阳气,也就是《生气通天论》里的那个生气,人体的阳气也开始生、上升,阳气夜行于阴、昼行于阳,人体的抵抗外邪侵犯的能力也开始增强。“日中而阳气隆”,我们在讲《营卫生会》的时候不是说“日中为阳隆”吗,隆就是隆盛,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所以日中的时候抵抗外邪的能力最强。“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太阳西沉了,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下降了,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虚弱了,汗孔应该闭合,而不要再像中午那样开启、出汗。“是故暮而收拒”,所以到日暮的时候人们的活动应该用收敛的方法来抵御外邪,“无扰筋骨”,不要再扰动筋骨,过分地体力活动。“无见雾露”,不要再过分地接触雾露等外邪之气。“反此三时”,违反了阳气盛衰这三个时辰的变化,“形乃困薄”,因为阳气受损,形体就会困顿而衰薄。

这是从人与自然相通应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的,特别是在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个时代,这个强调是很符合实际的。但是你说现在呀,就是有这个特殊情况,一些个体育比赛偏偏在晚上,而且据说现在研究人到晚上的时候,精力、活动能力反而增强,还有这样的报导。当然晚上比赛有市场因素,白天人们都去上班了,你组织比赛谁看得到?但是从我们传统的理论上来看,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是一致的,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已虚,因此人的活动应该按照这个规律来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