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高山仰止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嵩山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书院创建于公元484年(北魏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605年隋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嵩阳书院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司马光、范仲淹曾在嵩阳书院讲学,且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是在嵩阳书院撰写。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永载史册。
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现存建筑布局基本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共有古建筑106间,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古朴大方,雅致不俗,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两侧配房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
仪门为新修的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四字,因书院除具有讲学的主要功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孔子的功能,仪门的设置是提示学子到此要注意言行举止,注重礼仪。
过仪门不远,路边柏竹翠影掩映下有魏碑亭。亭内石碑源于东魏时期,是嵩山地区保留下来历史较早的石碑之一。石碑上有许多佛教造像,保留有北魏时期造像“曹衣带水”的风格,可以追溯当时佛教寺院的兴旺程度,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破坏,许多造像已经面目全非。
拾阶而上,左边空地有一个圆形的石坛,周匝平台栏杆,中间一棵杏树亭亭如盖。清初中州著名学者耿介主持倡兴嵩阳书院,循孔子杏坛讲学旧说,在此除地为坛,坛上古杏树传为耿介手植。
杏坛前面就是嵩阳书院三宝之一的大唐碑。石碑的正式名字叫“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刻立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献九转金丹的故事,由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笔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具极高文物价值。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这么重的碑帽在当时是如何安装上去的,民间流传着鲁班化身为工匠的传说。
嵩阳书院的建筑都属于灰筒瓦覆盖、硬山卷棚式建筑,代表着儒家主张朴素、中庸、平和的思想理念。大门上“嵩阳书院”四字是由登封著名书法家宋书范仿照苏东坡字体所写。两侧对联为乾隆御笔:“近四旁为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大气磅礴。
先圣殿是嵩阳书院祭祀孔子的场所,又叫先师祠。面阔三间,建于一米多的基台之上。殿中根据画圣吴道子所绘制的孔子画像而塑造了高2.21米孔子行教立像。 塑像两侧立四块石碑,分别刻画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四位著名儒家代表。
先圣殿阶下的登封县图碑刻立于明万历癸巳年(公元1593年),图中详细而形象地表示出明代嵩山地区80多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并描绘出登封的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它不仅是一副山川地理图、又是文物分布图、还是旅游向导图。其历史之久远、内容之详细、范围之广大、保存之完整,为国内所罕见,是明代石刻县图的珍品。
先圣殿后面就是讲堂。为纪念北宋名儒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清朝河南学道林尧英把自己的俸禄捐献出来所修。前面有修竹丛生,为书院平增了许多幽雅的气氛。殿内陈列的用具是1989年根据宋元时期的讲堂风格而复制,一面墙上面绘制有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时的场景;另一面墙壁上介绍了嵩阳书院的教学特点。
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据传西汉元封六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三将军柏毁于明末。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书院三宝之其二。
为何二将军反而比大将军粗壮,亦有相关传说。据说当年汉武帝游览嵩山时此处还是茂密森林,他偶然遇到了第一棵大柏树,叹为观止,信口封为“大将军”。前行不久发现第二棵更大柏树,汉武帝踌躇半天,由于皇帝金口玉言,只好按照先入为主的方法,封其为“二将军”。谁知没走多远又发现了第三棵树,比前面两棵更大!汉武帝无奈自嘲地说:“再大你也只能当三将军了!”汉武帝走后,三个将军各有反应,三将军身为最大的柏树,却屈居最末,遂羞愤而亡。二将军气性相对较小,一口气把肚皮给气炸了,形成现在的树洞。大将军有自知之明,体量最小却被封为大将军,羞愧难当,终日耷拉着脑袋,天长日久,树干也歪倒在墙头上了。
讲堂之后是泮池,北面建筑为道统祠。孔子家居泮水之滨,少年常在泮水边读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学宫或书院里修建泮池,以表示不忘先师的意思。道统祠殿内是三尊石膏塑造的艺术像,分别是帝尧、大禹、周公三位在嵩山地区这块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的先驱。
藏书楼是嵩阳书院的最后一层建筑,现藏有古代书籍8部57册以及部分珍贵刻版,再现了藏书楼的历史原貌。里面还藏有嵩阳书院的第三宝:武则天除罪金简。公元700年,武则天派使臣胡超将她祈告上天的一封金简投放在嵩山主峰峻极峰上。1982年,金简被当地的一位采药老农发现,后献给国家。金简长37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上刻63个字,上面很多文字是武则天自创。这块金简对于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皇帝金简。鉴于金简的文物价值极高,国家文物局已禁止其出外展出。而真的金简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此处展示的是复制品。
走马观花,走出仪门时恰逢一群身着汉服的儿童结对而来, 应该是要在书院内举行什么传统仪式。传统文化之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登车离去,窗外群峰环绕,嵩高峻极,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