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迷倒很多孩子的好故事——《中国五兄弟》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36号一本迷倒很多孩子的好故事——《中国五兄弟》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三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一、内容简介很久以前,在中国有一户五兄弟的人家,每个兄弟各具神通。当老大被诬陷要处死时,他的四位兄弟用各自的本领,机智地拯救了哥哥。二、绘本信息书名:中国五兄弟文:[美]克莱尔·于歇·毕肖普图:[美]库尔特·维泽译者:费方利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奖项: 1959年荣获刘易斯·卡罗尔奖选题策划:森林鱼童书出版社:浙江美术版出版日期:2018年5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封面中5个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都穿着蓝衣服、黑马褂、戴着帽子、留着长辫子,双手插进袖子里,看服饰和装扮,像是清朝人。再看这五兄弟的表情,都是嘴角上扬、微微含笑,一副淡定从容的姿态,大概是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想象。但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都是美国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故事会是怎样呢?他们的区别在哪儿呢!因为这是封面的立体图,从左到右侧面拍照的角度不同,使得有左大右小的视觉感受,人物中的五兄弟也就大小的渐变了。但从鼻子的形状大小区别还是很大的。这是一个有关中国情结的古典故事,我们看到两个美国人叙说的国人的故事,立即兴趣盎然,这个故事有着怎样的传说呢!【环衬】

解析:环衬中五个同胞兄弟在海边侧成一排,站在读者面前。他们服饰、身材、笑貌到姿态都出奇的相同。身后的山坡上是他们的小房子,一棵歪脖大树伴其左右,而海边两条帆船停在岸边,水波平静、微波荡漾。伴随宁静的天空和黄色的沙滩,一副悠然恬静的生活场景突兀开来。大量的留白让读者陷入无尽的思索,这是以五个中国兄弟为主角的故事,俏皮的小辫子、黑色的毡帽、长袍马褂,很有主题的代入感。【扉页】

原文:献给我的父亲,是他让我爱上中国;献给我的母亲,她天生就是讲故事的人。解析:插图作者库尔特·维泽曾经在中国生活过6年,是个中国迷。从献词看出,儿时的作者随父亲生活在中国,以此爱上了中国,而母亲一个天生会讲故事的人,让作者知晓了许多中国的文化。一个人从小接触和奠定的基础左右着一生的走向。作者让五兄弟拉成一个椭圆,既是一种游戏,又代表着一家人的圆满、团结,飞扬的小辫子让这种和谐的气氛多了一丝灵动,五兄弟简单局部的造型,让读者更多关注他们的表情。故事铺垫到这里,读者已经按捺不住了。【第1画面】

原文:从前,在中国有五个兄弟,长的一模一样。解析:首先,来展示五个兄弟的家园。大海边的山坡上伫立着一座小小的中国典型民族风格建筑,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那颗小树清晰看到五个分支顶起的小树冠,这是否暗示着这家的五个兄弟呢,而略有弯曲的树干如同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抚育与支撑。海面上的那艘小船,形状很像一头抬头翘尾的大鱼,暗示这是他们生存的基础与来源。首页,看不到长的一模一样的五兄弟,只是把他们生活的环境与家园展示给大家。之所以有盛赞五兄弟的故事,必然得益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家。这正是作者的意图。【第2画面】

原文:他们和母亲住在河边的小屋子里。解析:他们的母亲和河边的小房子,没有出现在视野中,意在让读者更多关注五兄弟的行踪。而结合上页他们的母亲一定在小屋子里在为五个孩子的生活而操劳着。看到五兄弟端坐在凳子上的背影,海面上有五只海鸥在飞翔,暗示恬静内敛的五兄弟,看似平静,但其内心已经如海鸥一样飞翔。水面的波纹也暗示五兄弟不平静的内心。长过臀部纤细的辫子,由闪亮的白色使其凸现出来。迷宫似的镂空板凳让读者难以揣测五兄弟的真实用心。这个画面内涵很丰富,读者看不到他们的表情,静谧的背后让我们从画面中其他元素去揣测。【第3画面】

原文:五兄弟个个神通广大。大哥会乾坤术,能吞江吸海。二哥铁脖功,脖子硬如铁。三哥会伸缩术,腿能无限长。四哥会避火诀,不怕大火烧。五弟会屏息术,从不会窒息。解析:《中国五兄弟》取材于非常经典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五个聪明的兄弟各怀本领,大哥会乾坤术,能够吞江吸海。二哥会铁脖功,脖子硬如铁。三哥会伸缩术,腿能无限长。四哥会避火诀,不怕大火烧。五哥会屏息术,从不会窒息。这语言简洁有力,典型的民间故事的叙述手法,像极了小时候祖辈给我们讲的那些遥远的传说,有一种召唤人听下去的魔力。图画书有无字页,但很少有无画仅文字的画面。似乎让我们沉浸在聆听的故事中一样。【第4画面】

原文:每天早上,不管天气好坏,大哥都会去捕鱼。他带回的鱼稀有又漂亮,在村子里的集市上总能卖个好价钱。一天,他离开集市时,一个小男孩叫住他,请求和他一起去捕鱼。“不行,绝对不行。”大哥说。可他耐不住小男孩的再三请求,终于答应了。“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随时听我的。”大哥说。“好的,好的。”小男孩满口答应了。解析:微微后倾的老大站在浅水中,用力的大手足以说明抄上了一条大鱼,四目对视则是完全不同的境遇,老大振奋而欣慰,大鱼惊恐而失魂。老大善于捕鱼,而且都是稀有又漂亮,他有什么超凡的高招吗?看不出。而集市上的一个小男孩看出了端倪,非要和他一起去打鱼,以窥探其原因。当然,老大非常坚决的回答是“不行,绝对不行。”小男孩却是非常执著的一个人,这样让朴实的老大心软了下来,而条件是“你必须随时听我的。”小男孩为了能跟老大去捕鱼,也满口答应。一问一答的对话,看出小男孩有企图而无所不应,老大为安全而立下约定。小男孩能信守诺言吗?这是一个埋伏点。【第5画面】

原文:第二天一早,大哥带着小男孩去了海边。“记住我的话,”大哥说。“你得随时听我的话,看到我朝你做回来的手势,你就必须马上回来。”“好的,好的,”小男孩满口答应了。解析:为什么老大反复强调要小男孩随时要听他的话,只有深谙此道的人才会刻骨铭心的寻求承诺。海边悠然而静谧,只有海鸥上下翻飞为觅食而忙碌,那条小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似乎静观其变。两片一大一小的云彩在暗示两个男人出现在此,展开一场惊心动魄、关乎生死的游戏。两个主人公都没有出现,而是用一个跨页暗示辽阔波澜的大海,用海鸥暗示海中的猎物,用小船暗示他们要扬帆远航捕鱼吗?【第6画面】

原文:于是,大哥一口吞下了整个海洋的水。解析:不是的,老大捕鱼的方式很奇特,他把大海的海水全部吞进肚子中。这就是老大的乾坤术,能屯江吸海。所谓的乾坤术是一种神奇的功法,乾坤术动静相兼,练功时内气储于丹田部位,更采天地之阴阳,使全身气血流通、经脉无滞。有运转乾坤之功,托天拔地之力。老大掌握了这一神术,有屯江吸海之力,这正好顺应了小读者带有荒唐色彩的幻想,吸引他们的眼球和兴趣。这一般集中发生在孩子的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表现,而且对孩子的人格成长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这时他们已开始了解世上有不少东西是自己永远无法拥有的,有不少事情也是自己无能为力去做的——面对这些无望、无助的消极感觉,幻想世界却是绝好的帮助他躲避的港湾和发泄情绪的出气口,由此心理便可获取新的平衡。老大跪在岸边,一口气把整个海洋都吸进肚子中了,沙滩暴露出来,各种海鱼再无安身立命之水,惊恐稀世的遭遇,引来了海鸥的捕猎。老大身边带来一个网兜和小桶,这是他的每日的劳作,维持生计的工具。【第7画面】

原文:所有的鱼都躺在干凅的海底,所有的海洋珍宝都暴露了出来。小男孩高兴极了,不停地跑来跑去,口袋里塞满了奇特罕见的卵石,贝壳和海藻。解析:这是小男孩第一次露脸,漫画的造型,大脑袋、小身段,凸显其内心的算计。他看到暴露在眼前的海底和海洋珍宝以及奇特罕见的卵石、贝壳和海藻,双手交叉在胸前,显露出满满的奢望,高昂的脑袋都是陶醉。站在高高的岸边,俯视满眼的珍宝,没有给他捡拾的镜头,而是凸显其内心的膨胀与野心,不停地跑来跑去,口袋里塞满了奇特罕见的卵石,贝壳和海藻。已经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这为后面的失言做好了铺垫。小读者看到裸露的海底,到处是海藻、贝壳、螃蟹等水生动物,已经发痒,手也伸了过去。让他们找寻海底的生物,当然还有那两艘沉船。这是一个大跨页,凸显海底的辽阔与物质的丰富,也是对小男孩内心的一个揭示。【第8画面】

原文:大哥嘴里含着海水,在海边捡了几条鱼。他有点儿累了,快含不住海水了。他做了个手势,让小男孩回来。小男孩看到了手势,可他不理不睬。解析:大哥吸满了海水,头变得非常非常大,像一个巨大的球体,而身子很小,头重脚轻、比例失调的样子让人觉得很好笑。大哥有点累了,弯腰硬挺着,小眼睛瞥向后面,是一种焦急的期待,快含不住海水了,他知道一旦含不住海水的后果。小男孩跑来跑去,贪婪地想把各种宝贝全放进口袋,看到大哥在用手召唤他回来也丝毫不理会。而大哥,含着海水,像平常一样,只捡了几条鱼。大哥的小桶里面只露出一条鱼尾巴,这与贪婪的小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9画面】

解析:这是吞下海水之后,忍不住要喷出来的画面,皱着眉头内心难受、弯腰仰望故作镇静。作者用了慢镜头来描写,明明是很着急的事情,在慢镜头的陈述之下,更显得紧张。这页没有文字,只有画面,此地无声胜有声。大哥难忍的姿态与善良的用意,不用文字就能全然感悟到。这里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吸水和憋水的情节,当讲到大哥吞江吸海时,就让孩子嘴里含上满满一口水,一直含到他们憋不住为止。【第10画面】

原文:大哥使劲地挥舞着手臂,示意小男孩赶快回来,可小男孩呢?不但假装没看见,反而跑的更远了。大哥的嘴被海水撑得鼓鼓的,拼命地做手势呼唤小男孩,可小男孩不光冲他做鬼脸,还拼命往前跑。解析:绘本中对此有一个“四连拍”一样非常细致传神的描写:皱着眉头,先是向前倾,接着仰天撑腰,憋得头上大汗直流,感觉马上就要爆炸了。作者语言特别简洁,把故事干净利落地向前推进,图画也呼应了这种简洁,构图上大量留白。可以说,图画作者把中国文化中“留白的艺术”发挥得非常好了,可见其对中国文化是非常熟悉的。我们看到大哥在吞江吸海、使劲地作着手势,可是画面中并未出现和他一起出海的小男孩,这就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小男孩到底是如何贪婪地把各种珍宝都放进口袋,每个读者脑海里的图像都不尽相同。【第11画面】

原文:大哥一直含着海水,感觉快要爆炸了,突然,海水冲出他的嘴,小男孩被冲得无影无踪了……解析:最后不得已把整个海洋的水慢慢倾吐出来,而大哥的脸又慢慢变小,恢复成正常人的样子。不幸的是,小男孩被倾吐而出的海水淹死了。大哥含着海水坚持不住的面部表情,用了整整四页,来诠释大哥的坚忍、善良,而这其中始终没有出现小男孩的身影,让读者看到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哥形象,而更加凸显小男孩的失信、妄为、自私、利己的负面形象,为读者树立了一个对比的形象。这种形象通过很长的篇幅来让小读者能够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画面人物采用流线型的曲线,以凸显快速释放和内心舒畅的感觉,而大哥即使这样也是非常用力,一滴汗水流了下来。而突出的海水就像是燃烧的火焰,炙烤着大哥让其留下汗水。看到身体下方,海岸边的小鸟形状的图形了吗?是大哥留在岸边的倩影?是小男孩虚幻的化身?开动你的思维畅想吧!【第12画面】

原文:大哥独自回到村子里,马上被抓进了监狱。他被判了刑,要被砍头。行刑的那天早上,大哥对法官说:“大人,您能放我回去,让我和我娘告个别吗?”“这个要求可以满足。”法官说。于是,大哥回到家……换了二哥顶替他。解析:本是一桩成人之美的美事,本是一桩迫不得已的差事,本是一桩信任与失信的失衡,却陷入了人命的官司。大哥被法官判了刑,要被砍头。小男孩被淹死,大哥到底有没有责任?故事发展至此,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得出自己的判断:怪只怪小男孩太贪婪。大哥行刑前,央求法官允许他回家和母亲告别,中国自古重孝道,于是大哥回了家,偷偷换了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二哥来顶替他。【第13画面】

原文:村里所有人都聚集在广场上看行刑。刽子手举起鬼头大刀,狠狠地砍了下去。解析:那个言而无信的孩子,以及法官的处理方式,算是这本书的一个争议点,大哥该不该以命偿命。但大哥一家没有抗拒,而是用一种滑稽的方式抵制不合理的诉求。只有看热闹的民众,没有血腥的镜头,更多是文字的陈述,让文图达到完美的互补。在人群中,只看到了两个完整清晰的侧脸,前倾伸长的脖子,惊讶的表情,众多的观众,人们要见证一场不合理的命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第14画面】

原文:只是二哥站起来,面带微笑,他长着铁脖子,脑袋怎么也砍不下来。大家都很生气,商量着用水淹死他。解析:还记得二哥会什么?没错,铁脖功。刽子手举起大刀朝二哥的脖子狠狠砍过去,二哥居然面带微笑,脑袋怎么也砍不下来,大家决定用水淹死他。刽子手与二哥的形象对比,二哥面对围观的人,面带微笑伸出双臂拥抱大家,身后的小辫子飞扬在空中以示内心的喜悦。而刽子手伸长着脖子、双手扶着大刀一脸的差异与莫名其妙,为什么这个人的脖子竟能抵御住锋利的刀片呢!从两个人的穿戴看,刽子手光着膀子、穿着拖鞋,这哪是行刑呢!岂不是满满的滑稽,作者意在说这是一场多么滑稽之事。既然判决已下,行刑有多种选择,面对二哥看似嚣张的举动,行刑团队自然很生气了,竟有人公开质疑他们的能力和决心,于是改用氺刑。【第15画面】

原文:行刑的那天早上,二哥对法官说:“大人,您能放我回去,让我和我娘告个别吗?”“这个要求可以满足,”法官说。于是,二哥回到家……换了三哥来顶替他。三哥被推上了出海的船只。解析:这已经是二次行刑了,没有必要再去告别了,之所以重复就是增加戏剧性,增加重复的环节,让小读者加深对故事的认知与感受。这个场面是第二次出现,完全相同的布局和人物形象,甚至还有雷同的对话,只是大哥换成了二哥。故事使用了民间故事常用的重复的手法,包括情节和语句的重复,重复中又略有变化,递增的紧张感一步一步把故事推向高潮。这个画面已经出现过两次,这两次有何区别呢?孩子们内心是否想着:下一次的惩罚是什么呢?下一个兄弟会遇到什么考验呢?他们兄弟能成功逃脱吗?这激发孩子的无限想象力。【第16画面】

原文:到了宽阔的海面上,三哥被扔进海里。解析:狭长的跨页以示宽阔的海面,远景中的小船见证了水淹行刑的一幕。两个大力士合力把三哥抛到水面上,而三哥没有一丝的惊恐,却像是在做跳水的动作,双腿笔直向上、双臂笔直向下、小辫子高高翘起、身体自然下落,动作很优雅,心情更愉悦。要知道三哥可是会伸缩术腿能无限长。那大海对三哥会造成伤害吗?【第17画面】

原文:只是他的腿不停地生长,一直长到海底。解析:一个竖式的大跨页,旋转90度惊喜地看到,三哥果然会伸缩术,腿在水下伸长,一直踩到海底,而头部刚刚露出水面,三哥双手合在一起,微笑而淡定地看着行刑的官员,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水下则引来了鱼虾的围观,这么细长的东西是何物呢?这是一张侧视图,让小读者看到水下不同层面的生物的活动,波动的水波纹真实中是看不到的,只是给小读者一个生动形象的认知,提高了画面感。能够喝下大海的水,脚能长到海底,这些都是奇趣夸张的元素。但小读者却不以为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第18画面】

原文:他面带微笑,脸随着海浪忽上忽下。海水根本淹不到他的头。大家都很生气,又商量着用火烧死他。行刑的那天早上,三哥对法官说:“大人,您能放我回去,让我和我娘告个别吗?”“这个要求可以满足。”法官说。于是,三哥回到家……换了四哥来顶替他。解析:三哥昂头微笑面对不公正的判决带来的伤害,而五个兄弟一起面对判决的结果,一是不得已,二是充满智慧,用滑稽的方式面对人身的伤害。有人抱怨这个民间故事中有“暴力”,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暴力,读故事也不该是读表面形式与文字,而是智慧与滑稽的内涵,这才是本文的重点。二哥提出要回去看母亲,这回换了三哥来,而三哥面对水淹而实施的伸缩术,让行刑人又一次很恼火,改用火烧的办法,继续行刑。五兄弟的轮番上场,各显其能的神通,让行刑成了一场游戏。【第19画面】

原文:四哥被绑起来。火点燃了,四周围满了人。熊熊的火焰中,只听见四哥说道:“真舒服啊。”“多添些柴火!”人们大叫。火越烧越旺。“现在更舒服了。”四哥说,因为他根本不怕火烧。大家更生气了,便商量着把他闷死。解析:这次换来了四哥,他有避水诀,不怕大火烧,又一次让对方计划落空吗?故事情节明显在加快,省掉大部分重复的环节,提高了小读者的关注力。捆绑在刑场的四哥,面带微笑,还是无所畏惧。面对熊熊大火中微笑的犯人,出现了六个执法者,还有一位官员,但他们都是面面相觑、满脸的疑惑和不解。四哥不怕火烧,这让执法者更加生气了,已经四次行刑都未果,让他们的威风顿时扫地。故事里五个聪明的兄弟各怀本领,面对故事里的酷刑,每一次行刑都有惊无险,五兄弟在各种酷刑面前,悠然自得的样子丝毫没有痛苦,反而有快乐的基调,让孩子们爆笑。【第20画面】

原文:行刑的那天早上,三哥对法官说:“大人,您能放我回去,让我和我娘告个别吗?”“这个要求可以满足。”法官说。于是,三哥回到家……换了四哥来顶替他。广场上,人们用砖头砌起一个大炉子,里面装满浓稠的奶油。五弟坐在铲子上,被塞进奶油里。接着,炉门紧紧地锁上了,大家都围坐在一起,等待着结果。解析:五哥上场了,执法者在大炉子里装满了奶油,施行闷死术。看五哥的表情结果会如何呢!可五弟会屏息术啊,可以让孩子捏着鼻子,让他们体验不能呼吸的感觉,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五兄弟的神通广大。【第21画面】

原文:看他还能玩什么把戏!为了以防万一,人们整晚都守在那儿,一直到天亮……解析:现场的观众,前倾的身体,伸长的脖子,奇异的眼神。都想见证这砍不死、淹不死、烧不死的犯人,究竟是哪路的神仙。天亮了,他们守在这里整整一个晚上。可见这次行刑的犯人的关注度了。【第22画面】

原文:他们打开炉门,把五弟拖出来。只见他伸着懒腰,打着哈欠说:“啊!睡了个好觉!”大家都目瞪口呆。法官上前一步说:“我们想尽办法处置你,可就是办不到,看来你是无辜的。”“对。一定是这样!”大家齐声喊道。于是,五弟被放回家了。解析:经过多重考验,五兄弟安然无恙,也印证了他们的本领不是假的。法说,“我们想尽办法处置你,可就是办不到。看来你是无辜的。”众人也一致认为法官说的是对的,于是五弟被放回了家。当然,法官压根不知道每次受刑的不是同一个人,这个秘密呀,除了五兄弟,嘘,只有读过此书的你知道啊!《中国五兄弟》在紧张刺激又富有幽默感的情节中,肯定了中国人讲究诚信、伸张正义、重视家庭的美好情感,饱含民间智慧,同时也呈现了人间百态。通过故事去体会这些珍贵的经验,对孩子来说就是获取智慧的力量。所谓兄弟齐心,齐力断金,这五个兄弟互相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克服了种种困难,迎来了美满的结局,如此看来这五兄弟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尤其是五弟被扔进了装满奶油的大炉子关了一夜,大家想闷死他,可是打开炉门,只见他伸着懒腰,打着哈欠说:“啊!睡了个好觉”。【第23画面】

原文:五兄弟和母亲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很多年。解析:这是中国的民间故事,插画也很有中国特色,满足了国外对东方的想象。《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安徽滁州·天长卷》中记录有《刘家五兄弟》,故事是这样:在山坡下有一个刘家庄,村里面有一个刘大娘,一次生了五个儿子,谁也都分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只有刘大娘能分清。五个儿子长大了,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老大不怕水,老二不怕火,老三的腿可以变长可以缩短,老四呢比钢铁还硬,老五懂得各种鸟语。有一次,城里的大官要来打猎。老五知道了,用各种鸟语和兽语通知鸟类和兽类。大官连一个小鸟都没打到,大官把老五押进监牢,明天把他的头给砍掉。老四知道了,连夜赶到了城里,找到了老五,他说:“五弟,你回去吧!明天我来对付他们。”第二天早上,只看见一个大将军拿着刀,往老四的脖子上砍,只听“嘭”的一声,刀断成了两节。大官说:“换刀!换刀!”连换了几把刀,都听“嘭!”“嘭!”“嘭!”。大官把老四押到了监牢里,“明天把他扔到大山下!”老三知道了,连夜赶到了城里。找到了老四,他对老四说:“四弟,你回去吧!明天我来对付他们!”第二天早上到了,大官把老三押到了大山上,把老三扔下去。老三说:“长!”他的腿就比山还高。大官把老三押到了监牢里。“明天放火烧死他!”老二知道了,连夜赶到了城里。对老三说:“你回去吧!我来对付他们。”第二天早上到了,大官点了一个火堆,把老二扔进了火堆里。大官看老二在火里边还不能烧死,还在火堆里朝大官笑。大官把老二押进了监牢里。“明天把他扔进海里!”老大知道了,连夜赶到了城里,对老二说:“二弟,你回去吧,明天让我来对付他们!”第二天早上到了,大官把老大扔进了大船上,使劲地把老大抛进了海里。老大在海里张开了他的嘴巴,开始吸海水了。老大吸的水把船给弄翻了,船上的人都喂了鲨鱼。老大走上岸,就回家去了,妈妈正等着他吃晚饭呢!美国人写的中国传统故事,可以说是继承了传统也有了创新。五兄弟的本领还是那样的本领,这个故事却改成了因为意外而要被杀头,更符合现代孩子的胃口,而且这个意外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封&底】

解析:《中国五兄弟》出版于1938年,这个充满传奇色彩、饱含智慧的中国民间故事,自出版后受欢迎,在1959年荣获刘易斯·卡罗尔奖,其荣誉意味着“该书够格与《爱丽丝漫游奇境》放在同一个书架上!”在过去的80年里,这本书也引起过很大争议,被指责在美国助长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它的图画部分,比如五兄弟的长相、刑场上的看客,他们发黄的皮肤则暗含着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事实上,1930年代的图画书还只能4色印刷,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书中人物的脸是黄色的。2007年,这本书再次入选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教师推荐百佳图书”,一本已经在出版了七八十年后,还能获此殊荣,足以说明读者对它的喜爱。四、作者信息克莱尔·于歇·毕肖普,出生于瑞士的美国童书作者和图书管理员。2次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另获乔塞特弗兰克奖。她的第一本英语童书《中国五兄弟》成为经典之作。库尔特·维泽,著名童书插画家。出生于德国,曾在中国生活过六年,后移居美国专业从事童书插画。曾2次获得纽伯瑞奖,2次获得凯迪克奖,作品为《天上的鱼》《你会写汉字》。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