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怀古
山羽萱作品系列之二02于秦淮的神往,半是由于冠载八艳的美誉,半是由于那篇《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的比肩齐文,但不管是地以人传,还是地以文传,秦淮河成功的将两者收入麾下,吸引着无数游人向而往之。与俞老一样,在仲夏之夜踏上秦淮河畔,繁华和盛名之下,秦淮河倒失去了想往中的气势,略显孱弱之态,让人不敢相信它曾经承载的重重叠叠的千年史时和无数个艳绝古今的故事。岸边的霓虹中透露出一丝昏黄,河面上没有俞老笔下晚霞妆成的胭脂般薄媚,只有灯影下的朦胧笼罩着的疏离感,让人不禁怀疑所处的真实了。
从夫子庙前的画舫停泊地出发,桨移波动时,秦淮之游缓慢开启,忽然发现,当身在岸上时,艳羡的是河中美景,是水中如夜之精灵般闪耀着的画舫。但当置身河中,人们眼波流转处,口中赞赏地却又是两岸的风景了。大概,在人微妙的心理转换中,为景者,始终是无法触摸到的远方吧。灯影桨声中,伴随着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女声解说,无数个历史片段如电影花絮的剪影般从眼前掠过,让人来不及仔细体会古人的悲喜,不仅慨叹,我们循着古者的足迹而来,但始终也只能是匆匆的过客而已。只因,悲喜已经逝去,留下的,不过是一个个供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罢了。而听着充当的,也仅仅是它的另一拨传承者,我们都不是故事中人,他们的悲欢离合,我们只能远远的观望一眼,感叹几许,继续远行。
思绪伴着夜风飘远。不知金陵的帝都之运是否真的与秦始皇的断运之鞭有关,因为即使冠誉六朝之都,也难逃短祚之运。秦淮河在三国的狼烟烽火中登场,为吴在鼎立中挣得一席之地,随后,从乱华胡狄的铁骑下拯救了一个仓皇南逃的王朝,将其流离颠沛之苦收匿,并用其不够强大的帝王之运维系着华夏民族最后的骄傲,延续着司马氏的帝王之梦,尽管秦淮不及大河的壮阔,无法再现中原王朝的宏伟,但它却用这一脉水系孕育出东晋的风采,于是,秦淮河畔,留下了王谢的风流英姿,桃叶渡旁,传诵着献之夫妇的伉俪情深,总觉得,金陵的东晋,就象这条河,纤弱却灵动。
之后,膜拜着六朝的风流,刘禹锡来了,感叹着凋谢的王谢风华,留下了让后人追捧的乌衣巷,;杜牧来了,带着国破家亡的满怀怅然,留下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夜泊秦淮》,清朝的吴敬梓也来了,带着世态炎凉的归隐之心,留下了秦淮水亭的淡泊通透。只是,六朝之后,秦淮似乎穷尽了所有的帝王之气,陷入了沉寂,直到那个草根起家的朱元璋在这里短暂驻足,虽然抵抗不住金陵帝都之运衰弱的厄运,但他仍在秦淮这个被人诵吟了千年的河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文德、武定。由此,闹腾的秦淮又被续接。但与朱元璋这位满身戾气的帝王相比,秦淮八艳的香艳才情似乎又给那个冷漠血腥的灰色年代增添了一丝温情和艳丽,巾帼柳如是,刚烈李香君,豪情寇白门,痴情董小宛,“祸水”陈圆圆,每一位似乎都为秦淮染上了不同的色调,宏伟的,忠贞的,温婉的,但秦淮以其孱弱身躯塑造了中国历史上旷古绝今的名妓文化,为此,它似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再也无力为其打造完美的爱的结局。
秦淮八艳冠古今,余恨空留在人心。或许,秦淮就是一位智者,深知,帝王之梦可以达成,而让人遵守一份虚幻的天荒地老的承诺却不可能,因为世俗者易,唯爱者难!只是不知,是否如俞老所言,日夜不息的河水已经带走了她们密密匝匝的绮恨呢?秦淮河畔,迎来送往,帝王将相,名媛佳人,粉墨登场,自然,那个最显耀的群体——士子也不甘寂寞,要在河畔留下属于这个群体的声音。那河畔矗立的夫子庙和贡院,诉说着一代代江南才子齐家治国的政治诉求和光耀门楣的渴望,而孔老夫子那高大的身躯,忧郁的眼神,是否在担心彼岸的金粉会销蚀掉士子们的士气呢?
才子与佳人,历来都是标配,无独有偶,秦淮将其天各一方却又巧妙的浑然于一体,夜色中,这一方如缎带般的清水啊,留给了后人多少俊才佳人的千古奇缘呢?……画舫徐徐前行,只觉繁华一梦,这只小小的画舫瞬间已带人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但眼前所见,心中所想,竟只是那一个个游走于历史之中的古人,即使是循着朱俞二人的足迹前来,回眸遥望,也已然是民国之事了……大概,于我而而论,秦淮美景,仅为爱在历史吧!金陵之游留念
作者简介:山羽萱 本名代晓,南阳人,中学教师,爱生活,爱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