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应物兄》小感
李洱的《应物兄》是这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最有争议的,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部作品?断断续续地读完后,脑中在一遍一遍的思考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获得一点浅显的认识。
从我个人感觉来说,这是一部类似于《围城》的小说,以主角应物兄为主线,以一所大学成立儒学院,著名儒学家程济世计划回国为背景,政治界、商业界、学术界的各方人员利用此事达到不同目的为情节,主人公应物兄不愿同流合污,却无能为力随波逐流的心境为主线,演绎了一场情感、利益、学识互相纠葛的众生戏。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各有两行小字来进行暗示,上册名为“虚己应物,恕而后行”,这句话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意思侧重于待人接物;下册名为“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思侧重于顺应外物。也许这两句话便是对人物变化的最好暗示吧。
一
书中主人公应物兄,因为对儒学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很高,面对学术梦想的破灭、妻子的背叛,一个念头是马上辞职,眼不见为净,危邦不如,独善其身。另一个念头是斗下去,大不了同归于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的懦弱在于,没有抽身的潇洒,也没有争斗的能力;他的懦弱在于忍耐,用高大上的借口隐藏着自己的懦弱,面对真正的爱情只能无奈的错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用自我换取忠厚,却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无用之人。
然而,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应物兄”,身上背了太多的包袱,很多事情有心为之却无处用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最终都会活成他原来讨厌的那个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二
书中似乎是描绘了一个高级政治阶层与高级知识分子的世界,其实呢,也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个阶层的生活都有不同性格的人,每个人生活的层面都有善恶、真假、虚实。
最重要的事,我们自己怎么活。我们可以分裂,因为善良的谎言也是一种美丽。我们可以懦弱,因为有时我们的背上还背着许多爱我们的人。
但我们要保持初心,守住良知,在无力面对的困境中寻找勇敢,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出一副表面上和本质里都顶天立地的样子。
三
书中,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众生的分裂像,上至高官、大学校长、教授、商人、小市民等各式人物粉墨登场,看得过瘾的同时细思恐极啊,这种分裂碾轧着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不屑,嘴上奉承的事谁没做过?当面君子言,背后小人语的事情也见过不少了吧。我们都是俗人,逃不出这个圈子的。
然而也没有必要用道德来绑架自己,只要保持住初心,守得住底线,这种分裂也可能变成情商高的标准。
《应物兄》,一本充满国学精粹的小说,一个学术圈子的故事,一部现代社会的众生相。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的初心和底线是良知,或许是这部《应物兄》要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