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急救法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
一般于经期来潮前数小时即已感到疼痛,成为月经来潮之先兆。重者疼痛难忍,面青肢冷,呕吐汗出,周身无力甚至晕厥。
针灸
治则:寒湿凝滞、气滞血瘀者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气血不足者益气养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痛经的经验效穴)
加减:寒湿凝滞加灸水道;气血瘀滞加合谷、太冲、次髎;气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
操作:针刺关元,宜用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下传导;寒凝血瘀者针后在小腹部穴位加灸。
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治疗,发作期每日治疗1~2次,间歇期可隔日1次。
穴位贴敷
取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阿是穴。经前或经期用1cm见方的“痛舒宁硬膏”贴敷。每日换1次。
取嚏法
药物:皂荚3份,冰片1份。
操作:上药共研极细粉末装瓶备用。凡遇痛经患者使用时,取药末少许置患者手帕或掌中,令其捂鼻呼吸,倾刻患者张口收腹,喷嚏频作,继而周身微汗,精神振奋。
每日1~2次,一般患者1~3次痛经可除,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脐敷
药物:生吴茱萸粉2份,云南白药1份,陈醋若干。
操作:上药用陈醋调和成面团状即为吴茱萸白药膏。治疗时每次取药膏如蚕豆大纳神阙穴,外用伤湿膏固定。
从就诊当天及月经期前6天开始,至月经来潮后第6天止,每日1换,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对肝郁湿热证患者,每次取六神丸1粒研碎和入药膏中同敷。因云南白药及伤湿膏均为孕妇忌用品,故已婚妇女做此治疗前需排外妊娠,治疗过程中需避孕。
注意事项
1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一般连续治疗2~4个周期能基本痊愈。
2 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疗法减轻症状后,应及时确诊原发病变,施以相应治疗。
3 经期应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
来源:大象医友会,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