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性空间艺术的美学特征1
肖旭
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两类。还有摄影艺术。绘画、雕塑的共同性特点,都是通过静止的和固定的物质材料作为媒介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感受。二者的不同点在于,绘画在二度空间(即平面中)表现对象,雕塑是在三度空间(即立体中)表现对象。
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形状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再现和描绘人物形象及社会自然物象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
1、形式的变幻。在所有艺术中,绘画是最注重形式感的艺术样式之一。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均充满了形式的变幻。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由于采用特制的毛笔,使得“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甚至有时成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所谓“笔”,是指钩、勒、皴、点等运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所谓“墨”,则是指中国画以墨代色,运用烘、染、泼、积等墨法,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常讲的“墨分五彩”(指黑色的焦、浓、重、淡、清等五种不同的色度)或“六彩”(上述“五彩”再加上宣纸的白色),使得以墨代色的中国画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西方绘画艺术也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尤其是油画艺术更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油画颜料又有较强的覆盖力,易于修改,为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便利条件。
2、瞬间的凝固。绘画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表现多维意象的艺术,因而它需要将一个瞬间出现的意象或者一个相对静止的物象予以凝结,使之以静态的风貌呈现,并在世间获得永恒。瞬间的凝固,主要在于能够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面貌做出最集中和本质的反映,在于能以一个瞬间的画面折射出广阔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这种瞬间的凝固,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绘画、雕塑和摄影等,从本质上讲都是静态的空间艺术。但是,由于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如何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成为画家、雕塑家、摄影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成为美学家、艺术学家十分关注的课题。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美学家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就是通过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诗歌和古代雕刻中的不同表现手法,来论证了文学与造型艺术在本质特征上的根本区别。可见,这种瞬间的凝固,确实是造型艺术(包括绘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3、丰富的意味。在绘画艺术中,人们非常强调意味的凝结。虽然东西方绘画在美学观念上存在着差异,但在对意味的追求上则是一致的。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然而,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那就是西方绘画更加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中国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因此,中国画非常强调“立意”和“传神”。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西洋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绘画在描写人物的形貌、神情、姿态、动作方面,在刻画自然景物、生活场景乃至对象的细节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这是因为绘画虽只能在二度空间展开,但通过透视、色彩、光影等艺术手段,可以表现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可以造成视角上的立体感和逼真效果。特别是绘画不像雕塑那样只能利用外来的光线,造成物象的明暗对比,而可以通过色调的浓淡直接把光线表现在画面上。因而它在再现物象方面有极大的确定性和质感。由于有这些优点,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居于首要的地位。绘画的艺术形象是一个静止的片刻,它不能再现变化、运动着的生活流程。这是绘画的局限,但也是它的长处。这就要求画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景象(具有典型意义),给人以自由想象的余地。宋代画家李公麟曾以汉将军李广射箭为题材画了一幅画,一匹马上是李广引弓待发,另一匹马上是匈奴人当弦倒地,但是箭刚搭在弓上还没有射出去,而弓已被李广的双手张满,已对准匈奴人。这个画面就给人以动态的感受,使整个射箭的过程在观众的想象中复活,使人猜想这箭什么时候射出,是否能射中?这样就在静止的空间艺术中产生了持续的时间效果。莱辛认为,绘画不能表现激情的顶点,因为到了顶点也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方向去看,想象就被梱住了翅膀。这就是说绘画应善于选择那些最富于寓意性的,也就是既能包孕过去,又能暗示未来的情况,让人们从瞬间的形象中看到和想到更多的东西。
中国画论中所强调的传神和写意。所谓“传神”,是说艺术家在绘画中不能仅仅追求外形的效果,而应刻意于表现形象的内在意蕴,这就是以形写神。所谓“写意”,则主张冲破形似的束缚,而自由地抒写作者的情怀。写意重意轻形,但又不完全否认形似。实际上写意论主张把再现和表现统一起来,像诗歌那样创造出形神兼备、情理兼备的意境。北宋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讲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说法就是强调了中国绘画的特殊的审美意境,中国绘画对表情性的强调,反映了我国特有的艺术审美传统。当然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绘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般特征。
如我们的国画,在皴擦点染之间状写万物之妙,其浓淡枯润之变总非世之所有。如果把宣纸比作白茫茫的雪原,而画家之挥毫泼墨却宛如雪中芭蕾,心无挂碍,一派天机,那简直是性情大自由的灵魂之舞。
文/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