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与断舍离
梁东方
收拾东西,因为要搬家而收拾东西,这才发现,多少年以来,自己和家人一直和这么多曾经与自己有过交集、但是那一次交集之后其实就再无任何一次交集的物品共处一室。
一张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入园的押金条,一张当年装修房子的时候的工程单,一张半页纸大小的火车补票,一次看演出的宣传单和门票,这些曾经经历过但是早已经忘记了的人生瞬间,在这收拾的时候,与你的第二次交集中突然被激活,使人生出深长的感慨。
不过这第二次交集基本上就意味着永别了,你不可能再将它们作为一种累加起来的负担带向新的生活场景了;拍照以后丢弃已经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尽管当初留存的时候脑子里往往是有过这样一幅画面的:人已经老了,坐在屋子里,一点一点地将过去的琐屑的小物品捡起来观看,回想!
收拾东西给人的警醒是,在生活进行中就大可以直接将这些物所代表的那一段场景珍视,过后则不必事事收藏。大可以拍照留念,大可以写出文字来留在电脑中。
这让人想起生活中其实经常可以见到的这样的场景:一个年轻人拿着刚刚收到的包裹走到垃圾箱边,直接将邮件包装和物品包装从外到里全部拆除直接扔进垃圾箱,包括说明书和各种单据,什么也不留,只拿着那实用之物而去。这就是年轻人对待物品、对待生活的态度,不拖泥带水,不过度恋物。经常让自己保持轻装上阵的轻松状态。他们好像不必人到中年再进行断舍离,他们当然并非天生就懂得生活的真谛,但是时代的步伐之下,环境气氛加诸身心的影响从来都是潜移默化。
在大多数人都已经告别了平房时代,都已经不得不花高价买房租房、生活在寸土寸金的高楼大厦里的时代里,在任何一点点个人空间都需要格外努力才能获得的情况下,留存过多的物品就不仅是累赘还是一种资源占用,变相地就是在花钱。只有果断地抛弃才能始终让自己身心处于一种相对舒朗开阔不冗杂的条件下,才能随时轻装上阵。
然而人性的需要之中,旧物所负载的、对个体生命进行回顾与对照的功能又是不容否认的:用什么证明我们曾经拥有过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在永远流逝之后何以证明它们曾经的存在?这个貌似不需要证明的问题,在逐渐长大和老去的过程中,恰恰是我们自己最需要找到答案。旧物所引出的彼时情景的真切再现,便是这种自我证明的最佳情况。它能在别人看来普通无奇的样貌之中,独独使你陷于深切的感慨与遥远的回想。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一封信、一张便条、一辆孩子手工制作的火车玩具才得以具有了与你始终同在的永恒意义。
所以,彻底的断舍离是极端的情况,大多数依然对生活、对人生抱有温情和想象的人,是难以企及那样的境界的。这就是一个保存与丢弃的度的问题,就是一个诸如及时将旧物、单据拍照之后进行数码化储存的问题。要维护人生的完整性,要使我们的生活既丰富也不累赘、既能度过现实中的艰难险阻也还经常可以拥有一份超拔的精神世界,这个度就是需要提醒我们自己及时且正确地把握的人生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