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14漫谈:亚玛乌罗提与乌托邦的毁灭
1 | FF14漫谈:亚玛乌罗提与乌托邦的毁灭 |
2 | FF14漫谈:梦醒妖灵乡 |
3 | FF14漫谈:伊弗利特 |
涉及剧透,请自行决定阅读与否
黑风海的亚玛乌罗提
初到黑风海,穿过卡利班古巢狭窄洞口的那个瞬间,震撼了无数光之战士。
《辐射》序章有一句著名台词,叫“西边出现了阳光,你这辈子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从那一刻起,从没离开过避难所的获选者亲眼见到了荒凉残酷却又生机勃勃的废土世界。化用在FF14里,我们也完全可以说“洞口出现了城市的灯光,你这辈子第一次看到了原初的世界”。它们带给玩家的震撼之情实在非常相似。
FF14构建的艾欧泽亚世界,虽然保有大量远古发达文明的遗迹,但总的来说更接近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球,亚玛乌罗提却是更加现代的城市,这里到处都是上世纪初那种略为哥特的摩天大楼,简直像是从《大都会》、或者动画《The Big O》里搬出来的那样。但亚玛乌罗提的背后没有奴工的血肉,或者污秽的罪孽,正如“亚玛乌罗提”这个名称的出处一样,这里是乌托邦,一座近于完美的城市。
《The Big O》(又名《魅影巨神》有着与黑风海亚马乌罗提相似的气质)
《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生于1478,卒于1535,是文艺复兴英格兰地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莫尔生于贵族家庭,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因为从事律师和法官的职业,他对当时英格兰社会的各种弊病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1516年,莫尔用拉丁文写作的《乌托邦》在比利时出版,这本书假想了岛国乌托邦(Utopia是莫尔生造的希腊语,意为“不存在的美好地方”),它的首都就是亚玛乌罗提(Amaurot意为“晦暗不明”)。
书中,向莫尔介绍乌托邦的人名叫拉斐尔·希斯拉德(Hythlodaeus 在希腊语里意为“无稽之谈”)是个游历四海,经验老道的船长。而在踏入FF14的亚玛乌罗提后不久,我们会遇到一个消逝于万年前,却经由爱梅特赛尔克之手复现,并以幻象的身份在这座幻象之城中游荡的古代人,他也叫希斯拉德。他会以往日友人的身份,向光之战士讲解了这座幻影之城的方方面面,和莫尔书中的同名角色起着相似的作用。
1595年亚伯拉罕·奥特柳斯所绘的乌托邦地图,他还是史上第一本世界地图册的制图人
当然FF14引用的乌托邦元素还不止上面这些。穿过卡利班古巢后我们接触到的第一栋建筑是阿科拉塔,阿科拉(Achora)的意思是“不存在的地方”,官厅区波利来赖塔(Polyleritae)的本意是“毫无意义”,广场马克连萨斯(Macarenses)则是“幸福之地”,游戏中还有两个古代人相关副本“创造机构阿尼德罗学院”和“黑风海底阿尼德罗追忆馆”,这阿尼德罗(Anyder)在原书中是从城市旁经过,通往大海的河流。至于人民辩论馆和国会议事堂这些读起来更为正常的地点,它们也都出现在了《乌托邦》里。
FF14中古代人的政治体制和《乌托邦》类似,是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推举出贤人为领袖的共和政体。不过托马斯·莫尔受时代所限,支持奴隶制且反对私产,游戏中的古代文明却发达到了根本不需要奴隶,也不在乎私产的地步:对这个能将思想转化为实物的文明来说,唯一的“私产”,便是他们的思想创意。
圣托马斯·莫尔
可即使是这样高度发达的文明,也无法躲过毁灭的宿命,还连带着把世界给撕裂成了十多份——最难以控制的,果然还是人心。实际上,“乌托邦”这种概念自打创造以来,肩负的主要任务就是被毁灭,或者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反乌托邦”。这不光是文学作品里的现象,历史上也不乏创造乌托邦的尝试,但这些社会试验能够不以血光收场便已算万幸。不幸者如柬埔寨,当初的伤痛依旧刻骨铭心。
至于托马斯·莫尔本人的命运,也像是在给乌托邦的毁灭做注解一般。《乌托邦》开篇第一句是“战无不胜的英王亨利八世以具有模范君主的一切才德而著名”,然而这位明君前前后后换了六个妻子,剁掉了其中两位的脑袋。《乌托邦》出版的二十载后,亨利八世在英国自创盎格鲁宗并自封宗派首。托马斯·莫尔当时已升任大法官,是英国仅次于国王的第一号要人,但即便权倾朝野,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还是因为反对国王而上了断头台。
1935年,也即托马斯·莫尔死亡整400年后,他被罗马教廷封为圣人。
对一个死去的理想主义者来说,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
1 | FF14漫谈:亚玛乌罗提与乌托邦的毁灭 |
2 | FF14漫谈:梦醒妖灵乡 |
3 | FF14漫谈:伊弗利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