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到55岁,人生最煎熬的10年,每个人都要经历3种“苦”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被选择的,于是走到某个阶段的时候,他有懈怠感,生命在缝隙里插进来一个问号,那时候对前面的人生开始怀疑 —— 朱德庸

卷首语

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任何故事都可以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但有的故事也并非预料当中的那么美好。前几天我就听父亲讲过一个比较伤感的事。

一、生活实例,人生最难熬的时期

一位担任外企高管的男人年薪60余万,有着和谐而美满的家庭,妻子落落大方、孩子在学业上也很争气。一直以来他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基本上没让孩子受过任何磨难。

但是45岁那一年股市下行的冲击让这位男人失业,自己的母亲又因为重病而住进医院。事业上的打击再加家人病痛的折磨,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变成了最悲惨的家庭。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自己努力赚钱为母亲治病的时候母亲又因为白内障彻底失明。万般无奈的他只能辞去自己的工作照顾,照顾自己的老婆和母亲。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位曾经的外企高管在过上差劲的生活以后就遭到了妻子的嫌弃,不久之后两人就劳燕分飞。这位男人也独自撑起了生活当中的重担,往日的幸福也早已离自己而去。

二、现实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也许这样悲惨的故事,在我们看来并不可能,可现实生活里真的有太多这样的无奈。根据心理学家进行过的调研表示:大多数处于45到55岁的中国男人都会遭遇一段极其低谷的时期,而出现问题的原因,也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造成。

1、社会角色冲突

一个人在社会当中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前几十年在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当中不断地切换,而当迈入45到55岁这个年龄段时子女独立、自己也退休在即、父母更是逐渐衰老。

所有的这些事情加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疲惫感和无力感,角色切换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自如。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情绪波动往往较大,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人是最难受,最沮丧的一段时期。

2、身体素质下降

年轻的时候人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永远都不会垮下去,抽烟、喝酒、暴饮暴食,当时看来对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步入中年之后却发现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离青年时期的那个自己也越来越远。

更重要的,这个时期的人还普遍恐惧死亡,正因如此,他的迷茫更加巨大。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一句话:“死亡的可怕之处不是让你失去未来,同时也让你失去了过去”,这句话也是多数中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青春年华已过,自己离死亡更近一步,身体机能的退化以及人生的下坡路让自己觉得生活没有任何盼头,失去了应有的希望。

死亡的恐惧让人们失去了生活当中的雄心壮志,过去与未来消散在眼前时幸福感也不复存在,所以中年人往往是最难受的。

3、梦想与目标不复存在

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生活也总是充满期待,甚至不惜一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个人价值得以体现,但在中年时期这些想法都早已消散如烟。

中年人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而且他们也清楚了自己的定位,曾经心比天高的人现在却只是平凡如草木一样的存在。对于目标的实现他们不再那么强烈,每个人都变得圆滑而世故,生活没有了往日的激情,所以人也变得悲观了起来。

上面的这三点是一个中年人不断陷入恶性循环,让自己的生活陷到泥潭里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少数人靠着自己强大的心理生活的风生水起。

和年轻人相比,中年人有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往往能够一眼看出事物的本质;而他们的身体素质也是老年人远不能及的,但这些优点中年人往往都选择了忽视。如果能够加以利用,自己的人生绝不会是一片阴霾。

后记:

人这一辈子往往都是在追求认同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这个过程当中度过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将人生价值的实现视为最高的目标,而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十分富裕。

也许不少中年人会对现在自己的人生状态感到迷茫,甚至有些丧失生活的希望。但要知道,你是父母的希望,又是孩子的依靠,也是自己爱人最信赖的那存在。这些人对你的期望和爱是你在这个世间行走最大的动力来源。

所以,中年人不应该自暴自弃,而是应该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尽管过程有些困难,但是奋斗的过程才是最美丽的。

END

你最难的时候,有多难? 评论区留下你的经历吧

作者|苏庸子

编辑|苏庸子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