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如同地球的血脉,滋养着大地,哺育着人类。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河流,所以很多河流也就被称为“母亲河”。正如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远在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有定居农业。距今约3500年前,位于黄河流域的商王朝已成为当时世界三大文明中心之一。由夏至北宋,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蕴藏有煤、石油、铁、铜、铝、铅、金、银、钨、铬、镁等矿藏,已逐渐形成上游水电基地、中游煤炭基地、下游石油基地的能源工业布局,是中国举足轻重的三大常规能源基地。远在2,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就修建了大规模的引水灌溉工程。现今,黄河全河灌溉面积466万余公顷,引黄灌溉和补源面积达200万公顷,成为中国最大的自流灌区。恒河是南亚次大陆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恒河平原是印度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两个较大的源头分别是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汇合之后始称恒河,进入孟加拉国后分成数条支流,并汇合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后以梅克纳河注入孟加拉湾,并由此形成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恒河-布拉马普拉特河三角洲。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恒河文明,被印度人尊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不过,它也是世界上长度超过2500米的河流中,污染最严重的。虽然印度河是印度这个名字的来源,但这条南亚次大陆上的第二大河只有主要支流流经印度。印度河干流源于中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系,在中国境内称狮泉河,经克什米尔,以西南流向贯穿巴基斯坦全境,在卡拉奇附近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是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和农业灌溉水源。值得一提的是,古印度文明和古印度河文明不是一回事,两者不在一个地方,后者比前者更早也更发达,但发现得较晚。古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的主要文明之一。而在同一时期,恒河流域气候太过温暖,热带雨林密布,不适于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拉普拉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位于南美洲乌拉圭和阿根廷之间,拉普拉塔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她的大部分处在亚热带,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南美洲的经济中心,如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罗萨里奥、圣菲、蒙得维的亚、派桑杜等城市和港口都在沿河两岸。她的河口非常的宽,比长江口宽几倍。世界上著名的伊瓜苏大瀑布就是在巴西和阿根廷交界处的下游,在巴拉那河的上游处。尼罗河这条世界最长河流,虽然流经埃及境内只有1300千米左右,但却是全段自然条件最好的。周围的沙漠隔绝了外敌,每年的河水泛滥给河谷覆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土地变得极为肥沃,农业得以兴起。由此形成尼罗河文明即古埃及文明。全长3690千米的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陆河。它发源于世界第二大平原——东欧平原(也称俄罗斯平原)西部瓦尔代丘陵的沼泽间。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最后注入里海。它还通过伏尔加河-波罗的海运河连接波罗的海,通过北德维纳河连接白海,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与亚速海和黑海沟通,所以有“五海之河”的美称。伏尔加河是俄国的历史摇篮。在这个流域居住的6450万人,约占俄罗斯人口的43%。俄罗斯人将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巴黎塞纳河举世闻名,但被称为法国“母亲河”的是卢瓦尔河。卢瓦尔河全长1020千米,是法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临近地中海岸的塞文山脉,流经中部高原,在布列塔尼半岛注入大西洋。卢瓦尔河是法国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卢瓦尔河谷是法国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以及法兰西文化的摇篮。河的两岸有许多历史遗迹,最多的是城堡群。其中叙利城至沙洛讷城的一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莱茵河是德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也是仅次于伏尔加河和多瑙河的欧洲第三大河。它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最主要部分是在德国境内。莱茵河水量丰沛且平稳,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沿岸工业密集,农业发达。有趣的是,莱茵河在德语中是阳性词,也有人将其翻译为“父亲河”。莱茵河在德国境内的第二大支流——摩泽尔河才被称为“德意志之母”。亚马孙河被誉为“河流之王”,它源于安第斯山中段的雪峰之间,一路汇集百川之水,形成超过700万平方千米的世界上最大的流域面积,大部分在巴西境内。赤道附近的充沛降雨使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并孕育了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河给巴西带来丰富的物种和资源,像母亲一样抚育巴西人。巴西国旗的底色是绿色,便代表了这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大地。东非大裂谷是一座天然储水库,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阿瓦什河便发源于那里,以东北向流经埃塞俄比亚,最终汇入与吉布提交界处的阿贝湖,整个流域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被埃塞俄比亚人称为“母亲河”。阿瓦什河不仅是埃塞俄比亚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场所。在阿瓦什河谷发现了距今300多万年的被誉为“人类祖母”的露西化石以及大量古生物群遗址和人类遗迹。阿瓦什河下游河谷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