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一:一挥而就

在我国南宋时期,流传下来一首千古传颂的爱国诗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七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它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一代代爱国志士前仆后继,保家卫国。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南宋赫赫有名的抗元将领、民族英雄文天祥。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身材高大魁梧,五官端正帅气,皮肤美白如玉,双目炯炯有神,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男神”。

文天祥少年时就胸怀天下,身负气节,勤奋读书,志在报国。

有一次,文天祥看见学馆中所祭祀的同乡名人欧阳修、杨邦乂和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艳羡不已。他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我将来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从此,他更加珍惜时间,专心苦读。与此同时,他也留心天下大事,关注民间疾苦。文天祥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文章妙笔生花,才华出类拔萃

(少年文天祥)

文天祥一心要考取功名,报效国家。二十岁那年,文天祥到京城参加殿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近万字,没有草稿,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此文针砭时弊,洞中肯綮,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当时,任主考官的,正是《三字经》的作者,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王应麟。王应麟读了文天祥的文章,感到字字珠玑,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石破天惊;顿觉耳目一新,有如拨云见日。他当即上奏宋理宗赵yún说:“陛下,此人意志坚强,如钢铁石头;文章如同经典,可资借鉴。陛下能得到这样的人才,真是可喜可贺。宋理宗当即钦点文天祥为状元。不久,派他到江西赣州当知州。

(文天祥画像)

德祐元年(1275年),元朝大军攻宋,长江上游告急。宋恭帝赵显诏令天下兵马保皇护驾。文天祥捧着诏书痛哭流涕。他立即派人聚集州中上万人马,准备赴京勤王。一位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军三路南下,来势汹汹,已攻破京城市郊,你凭万余乌合之众赴京护驾,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啥差别。”文天祥目光坚定,回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现在朝廷有难,臣民当报君恩。我不自量力,愿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听说此事,共奋起抗敌。那样,国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带兵赴京救驾)

文天祥变卖家产,充作军晌,并亲自率领部队赶到临安,准备与元军作战。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到了临安,被任命为临安知府。不多久,在主降派的劝说下,皇帝投降元朝。主张抗元的丞相陈宜中和枢密副使张世杰都走了。朝廷任命文天祥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讲和谈判。文天祥与元朝丞相伯颜在皋亭山针锋相对,展开争论。他怒斥元军背信弃义,伯颜理屈辞穷,恼羞成怒,强行将文天祥扣押

过了几天,文天祥千方百计从元营脱身。他一路饱经艰险,回到江西,集合南宋官军,奋起抵抗元兵。两年间,文天祥带领残兵先后转战广东、福建,几次给元军以沉重打击,最终因敌众我寡,不幸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原是南宋将领,后来投降了元兵,他劝文天祥也归顺元朝。文天祥想自己被俘遭擒,难以报国,内心非常痛苦,禁不住流下眼泪,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被俘)

文天祥在路上,绝食八天,没有死,才又吃饭。到达燕京,忽必烈多次派人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都遭文天祥拒绝。后来,忽必烈亲自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说:“天祥深受宋朝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说完,他深情地向南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头,英勇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誓死不降,英勇就义)

几天后,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在其衣服中发现其所作绝命诗: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一代忠良文天祥,青史流芳美名扬。

成语“一挥而就”出自《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意思是一动笔就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请注意:“一挥而就”只能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错误用法:

1.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辨析:“一挥而就”意思是一动笔就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此处应改为“一蹴而就”。

2.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辨析:“一挥而就”的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中国古典诗词”。

3.无论学习哪一门知识,都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辨析:“一挥而就”意思是一动笔就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不能用于“学习”。

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要靠全国人民长时期地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

辨析:“一挥而就”只能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不能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5.她是我们班公认的学霸,不管遇到多难的考试题,都不以为意,一挥而就

辨析:“一挥而就”只能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不能用于“做题”。

正确用法:

1.在一次文人聚会上,王羲之一挥而就,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2.他是我班的作文大王,每次写作文,都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3.他说写作犹如画家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0)

相关推荐

  • 10万军民殉国,319年大宋王朝的末路悲歌,一文说清崖山之战始末

    我在5月份开始决定做头条号的时候,曾经在手机的便签中准备了一些选题,作为我写文章的一些话题储备.经过了三个多月,我写了47篇文章以后,手机中的选题一个接一个的用掉了很多. 但是今天的话题,一直静静的呆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七:沆瀣一气

    "你就在那忽悠我们,我们买一袋米,还要买草纸,酱油买一堆,畜生!沆瀣一气,一丘之貉,说这都是褒奖你们了! " 最近,这段出自一位武汉嫂子的汉骂火遍全网,她骂的畅快淋漓,而且意外地引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六:分道扬镳

    北魏名臣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县)人.孝文帝初年,李彪做中书教学博士,后来又官至御史中尉.度支尚书等,是朝廷重臣.他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浩然正气,刚直不阿,政绩斐然,很受孝文帝赏识. 李彪做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五:气冲斗牛

    西晋名臣张华,字茂先,是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固安)人,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画像) 张华自幼颖悟绝伦,豁达大度:勤学不辍,学识渊博:工于诗赋,辞藻华丽.在曹魏时,他曾担任太常博士.中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四:卷土重来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比如<泊秦淮><赤壁><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脍炙人口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三:风声鹤唳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宣昭帝苻坚,在位前期,选贤举能,励精图治,想要一统天下. (苻坚画像) 有一段时间,苻坚苦于没有良相辅佐.他听说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有位王猛先生,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二: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他谦虚谨慎,聪敏勤恳,善学好问,学识渊博,在卫国有很高的声望.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像孔圉这样聪明的人,也犯了一次糊涂,改变了当时很多卫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信口雌黄

    清朝学者赵翼曾经写过四首谈论诗歌创作的七言绝句,其中第三首是这样的: <论诗>(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诗人赵翼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五十一:抛砖引玉

    唐代诗人赵嘏(gǔ),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因诗写得好,考取功名前,就名满天下.赵嘏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考取进士,及第后,更受到京城里许多王公大臣的欢迎,时常邀请他到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四十一:为富不仁

    战国中期,滕国有一位德高望重.施惠于民的国君,就是滕文公. 滕文公很想把国家治理好.一天,他请来"亚圣"孟子,请教治国之道.  (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 孟子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