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剂:和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中散

【处方】 厚朴(去皮.姜炙)六两,白术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乳食前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和中散

【处方】 附子(炮7度,水淬,去皮脐,为末)1两,黄连(去须,为末)1两,乳香(研)1分。

【功效与作用】 冷热痢,腹痛里急。

【用法用量】 上3味,如患冷热痢,取黄连半钱,附子半钱、乳香1字,以陈米饮调下,未止再服,以青橘皮汤调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钱、黄连末1钱、乳香1字;如患白痢,黄连末半钱、附子末1钱、乳香1字,米饮调下,未止以黑豆7粒煎汤止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卫生总微》卷十:和中散

【处方】 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生姜制)、甘草(炙)各等分(一方有藿香叶减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痰逆胃虚泄泻。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温服。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阎氏小儿方论》:和中散

【处方】 人参(切,去须,焙)、白茯苓、白术、甘草(锉,炒)、干葛(锉)、黄耆(切,焙)、白扁豆(炒)、藿香叶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和胃气,止吐泻,定烦渴。主小儿腹痛吐泻,烦渴厌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干枣2个(去核),生姜5片,煎8分,食前温服。

【摘录】 《阎氏小儿方论》

《局方》卷十:和中散

【别名】 和中汤

【处方】 厚朴(去皮,姜炙)6两,白术3两,干姜(炮)2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 和中汤(《医统》卷八十九)。

【摘录】 《局方》卷十

《活幼心书》卷下:和中散

【处方】 人参(去芦)1两,白扁豆(炒,去壳)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缩砂仁1两,香附子1两,半夏(汤浸,煮透,锉,焙干)1两,甘草1两,肉豆蔻7钱,诃子(去核)7钱。

【功效与作用】 和胃气,进饮食,悦颜色,理风痰。主小儿久病才愈,面黄清瘦,神昏气弱,脾胃未实,食物过伤,停饮生痰,留滞中脘,耗虚真气,或成吐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7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候。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卫生总微》卷十:和中散

【处方】 藿香(去土)1两,白豆蔻1两,人参(去芦)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皮,生姜制)半两,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三焦不调,停寒膈上,吐泻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直指小儿》卷一:和中散

【别名】 和中汤

【处方】 茯苓1分,石莲肉1分,藿香半分,人参半分,天麻半分,白扁豆(制)半分,木香半分,白术半分,甘草(炒)半分。

【制法】 上锉散。

【功效与作用】 和胃气,止吐泻。主

【用法用量】 和中汤(《袖珍小儿》卷二)。《袖珍小儿》本方用法:上锉散。每服二钱,加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 《直指小儿》卷一

《普济方》卷三九五:和中散

【处方】 干姜1两,厚朴(去皮,炙制)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霍乱吐利,壮热烦渴,胸膈痞闷,腹胀满,面色青白,手足厥冷,困顿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8分,生姜3片,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五

《袖珍小儿》卷九:和中散

【处方】 藿香5钱,枳壳(麸炒)5钱,陈皮5钱,甘草5钱,厚朴(姜制)3钱5分。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五色泻痢。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红枣煎汤调服。

【摘录】 《袖珍小儿》卷九

《慎斋遗书》卷五:和中散

【处方】 炮姜4两,肉桂2两,吴茱萸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上通下达,安胃和中。主中寒腹痛,或寒泻清水,或饮食伤,嗳麸气,或久痢虚寒。臌胀属虚寒者。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丸剂,名“和中丸”(见《风劳臌膈》),方用干姜四两(切片,分份:一份用人参一两煎汤拌炒汁尽,一份用青皮煎汁拌炒,一份用紫苏煎汤拌炒,一份用陈皮煎汤拌炒,各炒焦黑)、肉桂二两(分份:一份用益智仁三钱煎汤拌炒,一份用小茴香二钱同煎,一份用破故纸同煎)、吴萸一两(分份:一份用苡仁一两煎汤炒,一份用盐三钱同浸炒),共为末,苏叶煎汤,打神曲糊丸。随症轻重,作汤送下;虚者人参汤下。《慎柔五书》本方用法:每服五分,用苦烈好大酒一杯,炖半热调下。

【摘录】 《慎斋遗书》卷五

《准绳.幼科》卷四:和中散

【处方】 厚朴(姜汁制炒)1钱半,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炮)6分,甘草(炙)6分。

【功效与作用】 小儿中焦停寒或夹宿食,痘疮欲出来出而吐利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准绳.幼科》卷四

《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卫生家宝》:和中散

【处方】 人参1两(去芦),白茯苓1两(去皮),白术1两,黄耆1两(去芦),甘草半两(微炒),白扁豆半两(姜汁浸1宿,蒸过,去皮,焙干,微炒),木香1分(煨),藿香叶半两(去梗),缩砂仁半两,半夏1两(汤泡洗7次)。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补脾胃,解劳倦,退热止呕,消痰进食,轻健四肢。主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用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6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卫生家宝》

(0)

相关推荐

  • 方1330

    食管癌解痛秘方 [方源]:<段风舞肿瘤经验方> [组成]:炙甘草.煅人中白.沉水香.山豆根各3克,煅硼砂0.6克,煅枯矾1.5克,煅龙骨.赤石脂15克,太子参.土牛膝各12克,马勃4.5克 ...

  • 千方百剂:当归承气汤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当归承气汤 [处方] 当归 大黄各30克 甘草15克 芒消27克 [制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效与作用] 主阳狂,奔走骂詈,不 ...

  • 千方百剂:黄耆人参汤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黄耆人参汤 [处方] 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生地5钱,熟地5钱,麦冬2钱(去心),五味1钱半,天冬3钱(去心),黄柏1钱半(盐水炒),炙草1钱半. [功效与作 ...

  • 千方百剂:黄耆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黄耆饮 [处方] 黄耆(锉)地榆 桑寄生各45克 艾叶15克 白龙骨(研)60克 生地黄60克 生姜15克 [制法] 上七味,锉如麻豆大. [功效与作用] 补益冲任, ...

  • 千方百剂:黄耆酒

    山河医考网 山河医学网,影响医学考试的力量~ 12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千金>卷七:黄耆酒 [处方] 黄耆3两,乌头3两,附子3两,生姜3两,秦艽3两,蜀椒3两,芎䓖3两,独活3两,白术 ...

  • 千方百剂:黄耆鳖甲饮

    <医略六书>卷三十:黄耆鳖甲饮 [处方] 黄耆3钱(蜜炙),鳖甲3钱(醋炒),白芍1钱半(炒),当归3钱,熟地5钱,山药3钱,茯神2钱(去木),麦冬3钱(去心). [功效与作用] 蓐劳,脉 ...

  • 千方百剂:黄耆散

    <普济本事方>卷五:黄耆散 [处方] 黄耆(蜜炙)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洒,九蒸九晒)桔梗(炒)白芍药各15克 甘草7.5克(炙)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治咳嗽.咯血成劳 ...

  • 千方百剂:黄耆汤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黄耆汤 [处方] 黄耆60克(锉)知母30克 石膏60克 白芍药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甘草15克(炙微赤,锉)白茯苓30克 桂心30克 川升麻30克 熟干地黄 ...

  • 千方百剂:黄芩丸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黄芩丸 [处方] 黄芩1分,五倍子1分,蟾酥半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效与作用] 口舌生疮. [用法用 ...

  • 千方百剂:胡麻丸秘方

    ​千方百剂:胡麻丸 山河教育网 2021-04-12 关注 <外科正宗>卷四:胡麻丸 [处方] 大胡麻120克 防风 威灵仙 石菖蒲 苦参各60克 白附子 独活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 ...

  • 【千方百剂】五官篇

    [千方百剂]五官篇 (cctv.com)导读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闪耀智慧的济世良方.中医里的五官是指五脏与之相连的感受器,即鼻.眼.口唇.舌和耳,所谓"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