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荟萃】亲情:只是一筷子的距离……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虽然清贫清苦一些,吃没吃啥穿没穿啥,文化生活、物质条件都非常单调、匮乏,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哪怕煮一大锅红苕稀饭,加上点泡菜、素菜之类的,那饭也吃得香喷喷的、和和气气的。母亲父亲二话不说,肯定是坐在对着家门的桌子上方,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我们仨兄弟各自坐在老桌子的另外三方,把小脑袋杵进饭碗,吃得一副饿痨饿相般的。此时,母亲会用筷子夹一些凉板藤藤菜、凉板茄子什么的,盛在仨兄弟碗里,说,别光顾到吃饭,要多吃点菜,好长身体哟。平时都有点粗枝大叶的父亲,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把本来是母亲为他准备的下酒菜“激水耙胡豆”,用筷子给我们仨兄弟分了一些。末了,父亲放下筷子,“滋溜”抿了一口老白干,那神情,好像很满足,也好像很失落。其实,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如此,平时都是不见油荤的素菜,逢年过节才吃得上肉嘎嘎的。

那时,居住在小西门河坝街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可以说是穷困人家,每家的粮食都是不够吃的,即或是城里户口,购口粮时也会配搭面粉和玉米面的。但我们仨兄弟正是吃长饭的时候,家里的粮食一般在当月中旬以后就不够了,不是去左邻右舍借(下月初再还),就是必须得去另外的途径,买些红苕包谷之类的粗粮来补充度日。家里经济又不怎么样,加上粗粮也不是说想买就能够买到的——那时是会被冠上“投机倒把”罪名的——特别是买点猪肉、鸡蛋等,更具危险性。

在农村老家的姑爷,一个老实巴交的、与土地打交道的淳朴农民,却把我们家里的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每到月末这个节骨眼上,姑爷就会从老家野鸭滩,用蔑编的大箩筐,装着红苕、包谷或老南瓜,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诸如豌豆、胡豆、黄豆、蔬菜等,偶尔还悄悄藏着一块老腊肉,不一而足,满满实实一大挑,给城里的父亲母亲送来,而且完全是挑着走路进城,从不搭乘公交班车,晴天落雨都是这样。见姑爷送来这么好吃的,最高兴的还是我们仨兄弟,围着箩筐喜笑颜开,幸福得不得了……,一贯比较坚强的母亲看见这些俨然是雪中送炭似的食物,眼眶也湿湿的、红红的,忙不迭去衣柜里拿出不多的几块钱,硬塞给姑爷,说,你们也不容易,还给我们拿这么多来,钱拿去坐车。姑爷拉起衣服角角抹去脸上的汗水,死活也不收钱,推来推去僵持着。还是在一旁沉默着的父亲发话了,不收就算了嘛,过年买点东西回去就是,去,中午推点豆花,我和他姑爷一哈儿喝二两。

母亲领命之后,三下五除二,风风火火推了点豆花,煮了块腊肉,加上姑爷挑来的蔬菜,摆了一桌子。仨兄弟见是吃好的,眼睛都落在菜里似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各自把持一方,把筷子攥在手上,把空饭碗敲得“哐哐哐”的,全部处于临战状态……。端上桌子的腊肉味儿香得实在诱人,哥哥等不及了,夹了一小块正准备送入口中,忽然额头上一声筷头响,被父亲狠狠地呵斥,没规矩,滚下去!哥哥嘴里含着那块小腊肉,呜咽着,摸着额头上肿起来的筷子印儿,可怜巴兮地靠墙站着,泪花花的眼睛直盯着桌子上的好菜好饭。姑爷看不下去了,反客为主,把哥哥拉来与自己坐一条板凳,不管不顾的,往哥哥的碗里夹了好多腊肉哟,我和弟弟看着,心里老大不舒服。见状,母亲回过神来,忙给我和弟弟夹几芽蒜苗——碗里的腊肉,是要留着给客人吃的——这是那个年代的约定俗成,也算是家风家教吧。父亲和姑爷闷起喝着小酒,仨兄弟也不敢开腔,母亲试着打破这个尴尬局面,又是给姑爷斟酒,又是给姑爷夹菜,说着些客套话,感激之情,就在一筷子之间表达出来了……

小时候,我身体特差劲,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说病就病了,弄得父母亲整天都提心吊胆的。有一年夏天,我又突然病重了,病得来只剩眼睛珠珠儿可以转,吃中药、吃西药、打点滴、住院都不见效。见过大世面的邻居周二爷对我母亲说,这娃儿,就是营养不良嘛,哪有啥病?去给他弄个猪肚子炖汤吧,娃儿看起来好造孽哟。母亲经周二爷提醒,想想也对,忙托熟人“走后门”,弄到了一个好几斤重的猪肚子,文火慢炖,香气扑鼻,闻着味道儿就来了精神似的。吃饭时,母亲给我盛了一大瓷碗端来,馋得哥哥弟弟扭开了小脑袋。父亲故意提高嗓门说,强娃吃的是药,医病的。哥哥弟弟不管那一套,见我碗中有肉,急得眼泪都流下来了。下午,趁父母亲上班、哥哥弟弟上学去了——我病了不用上学——找了一个小瓷盅偷偷地盛满肚子肉,端上小阁楼仨兄弟睡觉的地方藏好,那晚上,我们仨兄弟悄悄躲在阁楼上,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依次夹着肚子肉吃,没有一个人说话,生怕被大人发现了。不料,就在仨兄弟吃得油嘴儿油嘴儿的时候,回头见母亲不知啥时候,悄悄地静坐在哥哥的小床边,眼泪花花的……

直到今天,我都始终这样固执地认为:亲情,有时就只有一筷子的距离。这段距离,千万别忽略,别漠视,也许,只有心才可以丈量出它的长度……

黎强,词作家,重庆江津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办公室高级经理。已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歌词(曲)作品2500余首(篇)。在全国各类征集活动中获奖250余次。著有歌词集《爱在心底流淌》、《爱的音符生动点缀》。代表作《老家在中国》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美国北美电视台播出之后在华人中引起广泛好评。近年来,为纪录片《非遗中国.重庆瑰宝》创作片尾曲《传承》,还相继创作出《中国故事》、《美丽中国》、《腊月》、《向你靠拢》、《中国,你是我的永远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

责任编辑:立秦 羽翼之上

(0)

相关推荐

  • 散文||我的姑奶奶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我的姑奶奶 曹翠梅||北京 昨天,我和二姐去看望我的姑奶奶. 姑奶奶家在北京,是我父亲的亲姑姑.姑奶奶比我父亲大4岁,是从小一块长大的亲姑侄.弟弟在世的时候,每年父亲和弟弟都会去看 ...

  • 有关亲情的俗语大全

    对亲属没有感情,对谷物分辨不清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亲情的俗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亲情的俗语(一)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指有的人人缘不好,得不到别人的关爱. 手心手背都是肉 手心手背 ...

  • 父爱,就如那一杯浓浓的烂红苕酒......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悦 酒浓知情意,那一杯酒呀,其实浸透了父亲浓浓的爱,父爱,就如那一杯浓浓的烂红苕酒.虽然他的爱有时与黄荆条子和粗大巴掌渗合在一起. 文:黎大杰 | 整理:酩悦团队 在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走亲戚/凌代琼

    过年走亲戚,是一件极其温暖又快乐的事情.亲戚家待人真诚的情愫都摆在桌子上,长长短短方圆不等的亲情文字--美味佳肴就盛在瓷碗里,云蒸霞蔚香喷喷的爱意,以各自的味道句逗着我们. 走亲戚,三个字从心房的键盘 ...

  • 散文 ‖ 一首《诗经》湿了脸

    我常喜读<诗经>,其中<小雅·常棣>,往往使我心有戚戚.犹熟稔前四章: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 ...

  • 聂清荣:嫂子,嫂子

    嫂子,嫂子 作者:聂清荣 2019年6月6日晚上8时许,嫂子因突发脑溢血经南昌大学二附医院抢救无效不治身亡,年仅53岁.得此噩耗,我急匆匆地赶回了老家,帮助哥哥料理后事. 我兄弟四个,排行老二.嫂子是 ...

  • 【人生荟萃】孩子,相信你生命中的第一次军训,必将深刻心底终生难忘

    <文艺众家> 做有温度的自媒体 8月20日至28日,是女儿初中开始军训的日子.由于女儿文静乖巧,不擅运动,所以看起来有些文弱.加上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期,孩子每天眼睛鼻子红肿发痒,正在吃药和 ...

  • 【人生荟萃】婚姻里的爱情,是一种沉淀在时光里的幸福

    赵绍香 听朋友海侃神聊,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话题.一位女神煞有其事地说,经有关人员研究表明,婚姻里爱情的保鲜期只有十八个月,超过十八个月,再怎么轰轰烈烈,地老天荒的爱情也经不住岁月的侵蚀,终归沦落为没有 ...

  • 【人生荟萃】秋以为期

    秋以为期 文 丑 在悠然翻飞的秋叶中,夏日的闷热和茂盛已经成功地变成一树一树的斑斓和收获,空气中的潮湿不知哪天已经变成了成熟庄稼的味道. 归雁,落叶,清雨,这些秋的符号交替着穿行于秋日的光阴中,而这些 ...

  • 【人生荟萃】为爱乞讨

    地铁上,一对乞讨者.白发苍苍的父亲和二十多岁的盲儿子.父亲年近古稀.瘦骨嶙峋,一双凄凉无神的眼睛,透出几分羞怯和无奈.儿子跟在父亲身后.一只手紧拉住父亲的后衣襟,一只手捧着一种不知是什么的乐器吹.父亲 ...

  • 【人生荟萃】放下仇恨

    看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女主人公的丈夫齐灵渥因为仇恨,由一个真诚勤学平和正直的人变成了恶魔,他把复仇当作他生活的唯一目的,为了复仇,他变得卑劣而龌龊,不择手段达到报复的目的,但是,当他获 ...

  • 【人生荟萃】樱桃的滋味

    刚结婚没多久的中年男子,因为某种原因被判入狱三年,出狱后的他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一个深夜,趁妻子熟睡,拿着绳子悄悄走出家门,准备结束自己痛苦的生命. 他走了很远,来到郊外的一棵樱桃树下 ...

  • 水木人生丨亲情

    亲情 作者:水木人生 父母走了 我们姊妹四个 如同 四根柱子 支撑着 一个尖顶的茅草棚 既互相联系 又相对独立 丝丝絮絮 因为亲情 相互关照 拽拽耳朵腮动弹 当某一天 失去一个 另外三个 潸然泪下 不 ...

  • 《从佛教谈人生》系列散文丨筷子式的爱情/贾国勇

    家乡有一位诗人名叫张华中,在我少年的时候,就出版过一本诗集.尽管离开淮阳很久了,依然记得他.特别是他的诗集<且行且吟>中的诗歌<中国筷子>,其中有样两句话让我记忆犹新:&quo ...

  • 从活得憋屈到畅意人生,只有一张纸的距离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有25年经验的临床心理医生哈丽雅特·布莱克所写.我们已经在2017年6月18日的晨读中,介绍过取悦症的成因和拒绝技巧.这次,一起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如何彻底戒掉取悦症. 我们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