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荟萃】亲情:只是一筷子的距离……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虽然清贫清苦一些,吃没吃啥穿没穿啥,文化生活、物质条件都非常单调、匮乏,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哪怕煮一大锅红苕稀饭,加上点泡菜、素菜之类的,那饭也吃得香喷喷的、和和气气的。母亲父亲二话不说,肯定是坐在对着家门的桌子上方,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我们仨兄弟各自坐在老桌子的另外三方,把小脑袋杵进饭碗,吃得一副饿痨饿相般的。此时,母亲会用筷子夹一些凉板藤藤菜、凉板茄子什么的,盛在仨兄弟碗里,说,别光顾到吃饭,要多吃点菜,好长身体哟。平时都有点粗枝大叶的父亲,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把本来是母亲为他准备的下酒菜“激水耙胡豆”,用筷子给我们仨兄弟分了一些。末了,父亲放下筷子,“滋溜”抿了一口老白干,那神情,好像很满足,也好像很失落。其实,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如此,平时都是不见油荤的素菜,逢年过节才吃得上肉嘎嘎的。
那时,居住在小西门河坝街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可以说是穷困人家,每家的粮食都是不够吃的,即或是城里户口,购口粮时也会配搭面粉和玉米面的。但我们仨兄弟正是吃长饭的时候,家里的粮食一般在当月中旬以后就不够了,不是去左邻右舍借(下月初再还),就是必须得去另外的途径,买些红苕包谷之类的粗粮来补充度日。家里经济又不怎么样,加上粗粮也不是说想买就能够买到的——那时是会被冠上“投机倒把”罪名的——特别是买点猪肉、鸡蛋等,更具危险性。
在农村老家的姑爷,一个老实巴交的、与土地打交道的淳朴农民,却把我们家里的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每到月末这个节骨眼上,姑爷就会从老家野鸭滩,用蔑编的大箩筐,装着红苕、包谷或老南瓜,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诸如豌豆、胡豆、黄豆、蔬菜等,偶尔还悄悄藏着一块老腊肉,不一而足,满满实实一大挑,给城里的父亲母亲送来,而且完全是挑着走路进城,从不搭乘公交班车,晴天落雨都是这样。见姑爷送来这么好吃的,最高兴的还是我们仨兄弟,围着箩筐喜笑颜开,幸福得不得了……,一贯比较坚强的母亲看见这些俨然是雪中送炭似的食物,眼眶也湿湿的、红红的,忙不迭去衣柜里拿出不多的几块钱,硬塞给姑爷,说,你们也不容易,还给我们拿这么多来,钱拿去坐车。姑爷拉起衣服角角抹去脸上的汗水,死活也不收钱,推来推去僵持着。还是在一旁沉默着的父亲发话了,不收就算了嘛,过年买点东西回去就是,去,中午推点豆花,我和他姑爷一哈儿喝二两。
母亲领命之后,三下五除二,风风火火推了点豆花,煮了块腊肉,加上姑爷挑来的蔬菜,摆了一桌子。仨兄弟见是吃好的,眼睛都落在菜里似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各自把持一方,把筷子攥在手上,把空饭碗敲得“哐哐哐”的,全部处于临战状态……。端上桌子的腊肉味儿香得实在诱人,哥哥等不及了,夹了一小块正准备送入口中,忽然额头上一声筷头响,被父亲狠狠地呵斥,没规矩,滚下去!哥哥嘴里含着那块小腊肉,呜咽着,摸着额头上肿起来的筷子印儿,可怜巴兮地靠墙站着,泪花花的眼睛直盯着桌子上的好菜好饭。姑爷看不下去了,反客为主,把哥哥拉来与自己坐一条板凳,不管不顾的,往哥哥的碗里夹了好多腊肉哟,我和弟弟看着,心里老大不舒服。见状,母亲回过神来,忙给我和弟弟夹几芽蒜苗——碗里的腊肉,是要留着给客人吃的——这是那个年代的约定俗成,也算是家风家教吧。父亲和姑爷闷起喝着小酒,仨兄弟也不敢开腔,母亲试着打破这个尴尬局面,又是给姑爷斟酒,又是给姑爷夹菜,说着些客套话,感激之情,就在一筷子之间表达出来了……
小时候,我身体特差劲,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说病就病了,弄得父母亲整天都提心吊胆的。有一年夏天,我又突然病重了,病得来只剩眼睛珠珠儿可以转,吃中药、吃西药、打点滴、住院都不见效。见过大世面的邻居周二爷对我母亲说,这娃儿,就是营养不良嘛,哪有啥病?去给他弄个猪肚子炖汤吧,娃儿看起来好造孽哟。母亲经周二爷提醒,想想也对,忙托熟人“走后门”,弄到了一个好几斤重的猪肚子,文火慢炖,香气扑鼻,闻着味道儿就来了精神似的。吃饭时,母亲给我盛了一大瓷碗端来,馋得哥哥弟弟扭开了小脑袋。父亲故意提高嗓门说,强娃吃的是药,医病的。哥哥弟弟不管那一套,见我碗中有肉,急得眼泪都流下来了。下午,趁父母亲上班、哥哥弟弟上学去了——我病了不用上学——找了一个小瓷盅偷偷地盛满肚子肉,端上小阁楼仨兄弟睡觉的地方藏好,那晚上,我们仨兄弟悄悄躲在阁楼上,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依次夹着肚子肉吃,没有一个人说话,生怕被大人发现了。不料,就在仨兄弟吃得油嘴儿油嘴儿的时候,回头见母亲不知啥时候,悄悄地静坐在哥哥的小床边,眼泪花花的……
直到今天,我都始终这样固执地认为:亲情,有时就只有一筷子的距离。这段距离,千万别忽略,别漠视,也许,只有心才可以丈量出它的长度……
黎强,词作家,重庆江津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办公室高级经理。已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歌词(曲)作品2500余首(篇)。在全国各类征集活动中获奖250余次。著有歌词集《爱在心底流淌》、《爱的音符生动点缀》。代表作《老家在中国》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美国北美电视台播出之后在华人中引起广泛好评。近年来,为纪录片《非遗中国.重庆瑰宝》创作片尾曲《传承》,还相继创作出《中国故事》、《美丽中国》、《腊月》、《向你靠拢》、《中国,你是我的永远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
责任编辑:立秦 羽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