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81岁老人,拿出失传三千年的《易经》,专家感慨:根本看不懂
喻良能曾经说过:制作参易经,不用草玄准。我国有很多哲学书籍,但是走出国门受到国际认可程度最高的一本哲学书籍,还得当属《易经》。这是一本关于思想方面的经典文献,主要是告诫后人应该要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万物,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去理解自然,更好的去生活。
2015年,海昏侯墓被列为十大中国考古发现。而在这一古墓中就出土了很多竹简类书籍,经过清理之后,专家发现这些书籍就涵盖了《周易》。只不过《易经》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周易》,《周易》和《易经》有本质上的区别,《易经》包含《周易》,也就是说《周易》只是《易经》这本哲学文献中的1/3。
另外还有一个叫做连杀,一个叫做归葬,这是上下三部分,共同组成了《易经》。只不过现在人们只是找到了《周易》。剩下的两个部分一直都没有被官方考古发掘到,这也就增加了《易经》的神秘度。 2004年时,来自于贵州的一位78岁老先生,姓谢。
谢老先生就对外宣称自己家中有《易经》中的一个分支,叫做《连山》,这是三个部分当中的一个部分。当时这一消息引起了很多社会人士的关注,甚至有很多记者纷纷跑来谢老先生的家中进行报道。而谢老先生也不慌不忙神色自如,对外宣称自己家的《连山》作为家族的传家宝,传到自己这一代已经有了17代。
记者邀请谢老先生将传家宝《连山》的古文书籍拿出来给大家看看的时候,谢老先生表示家族中有一个规矩:为了更好的维护好《连山》,会用背诵和默写的方式将内容传承下去,但是每一世都会将所默写出来的文本给烧掉。
谢老先生的这一说法直到现在还有很大的争议性,但当专家听闻消息赶到老先生家中之后,根据谢老先生默写出来的《连山》内容,却没有办法推敲是否真实,专家们表示,这根本看不懂,因为谢老先生所写的字既不是汉字,也不是中国历史上常规所使用的文字。考古难度系数比较庞大,但是当专家将老先生默写的文本带回了研究院进行研究之后。
2007年时,专家却给出了一个相对而言更加客观地验证,说谢老先生默写出来的文字之所以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那是因为可以往3000年之前的文字使用方式那边去推。也就是夏朝之前,比甲骨文更早的一种文字记载方式,这种文字名字叫做水语,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其实在2000年新世纪到来之后,各地方出版社都已经着重加强对《易经》出版的频率。现在人们在生活中,也很方便的就可以买到《易经》相关的书籍。但是现代人在市场中所能够买到的《易经》书本,多半是经过现代编者思想的融会贯通,再加上考古文献中的一些古典内容,进行了融合,所以现在读者想要读到一本纯粹的原文《易经》基本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