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甘肃省|赵婧:余生依然很美

原创作者:赵  婧|甘肃省庆阳宁县

《余生依然很美》

这两天,河南特大暴雨的消息不停的在刷屏,视频里齐胸的洪水,肆虐泛滥的一幕幕令人胆战心惊,隔着屏幕似乎都能嗅到死神的气息。还好,我们生在中华大地上,长在华夏这片热土上,我们是华夏子孙,是龙的传人,我们同气连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来都是我们的民族魂。很快各方救援人员都紧张有序的就位。消防官兵、红十字会、志愿者、自发参与救援的群众……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与暴雨洪水作斗争,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刷着这些视频,汹涌的洪水使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童年。小时候家里很穷,住着两只破窑洞,由于是半明半暗的庄子,所以出了大门不远处就有一条曲曲折折的陡坡,父母去田地里劳动亦或是收割庄稼,这条陡坡每每都是必经之路。我们姐弟尚小,又不能给父母分担。父亲就考虑着换个地方居住,于是就买了村里曾经养牛养马的三间旧房子,村人俗称它“马房。”因为这是村东头距田地最近的房子了,而且由于破旧就很便宜。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对于这房子也不例外。我记忆犹新的是,房子旁边有一座很大的涝池,由于常年没水,村民都称之为干涝池。据说当遭到百年不遇的暴雨时,旁边那条南北走向的水路上的洪水就会被聚在这座干涝池,以防止村庄被洪水淹没。因此,房子周围除了根基几乎没有院子。父母常常带着我们,披星戴月地从不远处的土壕里用架子车拉来土来垫房子的周围,日复一日,慢慢的房子周围被垫起了来,这才有了像模像样的小院子。可是,这样一来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房子的地基当时做的比较低,院子如果再低就不利于排水了,所以父亲只好把院子垫的比房子里面高。记得有一年夏天,麦子刚收割完不久,一天午后,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霎时暴雨瓢泼而下,老天似乎很愤怒,在极力的发泄着它的满腔怒火。刚收割完麦子的田野没有一点渗透力,刹那间就成了汪洋大海,汹涌的洪水像发怒的狮子一般顺着水路狂奔而来,偌大的干涝池分分钟的功夫就蓄满了水。院子里也是一片汪洋。洪水越过门槛倒灌进了房子里。我们姐弟被这情景吓坏了,我和姐姐瑟瑟的发着抖,弟弟则已经嚎啕大哭了。村里一位本姓的大爷因为行路来家里躲雨。我清楚的记得他和父亲每人拿了一只大铁桶不停的把地上的洪水往院子里舀着到 。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人,我想他一定会对“洪水猛兽”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此刻,我想,我和郑州地铁里被困的乘客有着同样的心境,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将近四十年了,可是岁月并未丝毫冲淡我对于它的记忆。我不得不感叹,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父亲和那位大爷一看这情势,恐怕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这样僵持下去,天越来越黑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父母简单的收拾了几件衣裳和被褥,带着我们姐弟三逃离了房子,我们逃到了邻居马太爷家崖(ai)背上的场房子里(打碾庄稼时歇息看护的简易房子),这里地势较高,我记得路上有一段土坡,由于黄土地面湿滑,上坡时弟弟滑到了,一边哭一边爬了上去,雨水泪水混在一起顺着脸颊流淌着……我们一家五口胆战心惊地凑合着在那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晴空万里,太阳依旧炙热的烘烤着大地。我们回到了被洪水漫过的家里,还好,我们走后雨并没有下多久,院子里到处都是稀泥,一踩一个泥窝窝,稀泥也钻进了鞋子里,房子里地面上也积了一层稀泥,虽然家里并没有什么损失,可现在回想起来却依然还是感到满目的疮痍;满眼的凄凉;满腹的心酸。水满欲溢的干涝池里漂着妈妈前几天摘回来的南瓜,还漂着一些柴火。家对面见利忘义的王婆在涝池边拿着长竹竿不停的捞南瓜,一边捞还一边不忘给妈妈解释着:“这是我家的南瓜,你看,昨夜里被水冲下来了!”我和妈妈看了看她,一声没吭回到了屋子里。这场浩劫尘封在我的记忆里,将近四十载的风雨岁月,我以为它早已经被我忘记了,不曾想,郑州暴雨洪灾的场面触到了我记忆深处的大门,瞬间,这些经历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再次重现,我才发现,原来,岁月并没有冲淡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它的感触却变得更加深刻。虽然我不能奔赴一线去救灾,但是我想,此刻我的心和郑州人民同在,我们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将同呼吸共命运,那场浩劫我们全家人挺过来了,你们也一定能挺过来,因为你们并不孤单,亿万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因为劫后余生的日子依然很美,相信你们定不会辜负这美好的岁月。郑州人民挺住,河南人民挺住,狂风暴雨终会过去,迎接你们的定是黎明的曙光。

作者简介赵婧,甘肃庆阳宁县人,,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