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真解》之“337、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爲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37、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爲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解:参透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之机、六经大意、六经病外证及六经地界分属等理论是正确解读“厥”的前提和基础。合参第330条文。
《西游记》孙悟空给国王看病,诊为“双鸟失群”,双鸟者,雌雄也,雌雄者,阴阳也。风雨惊散双鸟,雌不见雄雄不见雌,阴阳气不相顺接也。
厥,闭气。闭,关、合。闭气即把阳关起来、合起来,阳被关起来、合起来了,故手足逆冷(四肢为诸阳之末)。
厥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太阴为三阴之始,为接受运化阳之所,阴阳气不相顺接则阳入阴有碍,太阴不得阳温而寒,四末属太阴地界,故厥外证手足逆冷。厥病标为太阴阳虚寒证,其本有二:一是阳虚而厥,即阳虚无力运行至四末。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不息,六经任何一经阳虚皆可传经太阴出现阳虚而厥。二是阳郁而厥,即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过程受阻阳无法运行至四末,六经任何一经阳郁运行有碍皆可传经太阴出现阳郁而厥。
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如环无端。西医循环系统动静脉相接如环无端即佐证之一,每一循环即一周天一六经循环。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少阴为先天阴阳化生之地。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厥阴囚禁、束缚阳,其阳蓄势待发即将出阴。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少阳又名小阳,为三阳之始,其阳初出。太阳又名巨阳,主宣发。阳明者,两阳合明,主肃降。太阴乃接受、运化之所,为三阴之始,阴阳顺接于太阴。《伤寒论》六经辩证因本条文而活,从古至今却将本条文视为可有可无,六经整体观念、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之机不存久矣。
传统理论没有六经整体观念,不知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不明六经大意、六经病外证及六经地界分属,认为厥阴阳气不相顺接病位在厥阴经,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厥阴囚禁、束缚阳,阳蓄势待发即将出阴,故厥阴病可致阳出阴枢机不利或阳不出阴,但阴阳相接无分离。厥病位解读错误直接导致厥相关理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厥与厥阴比较:
厥与厥阴不能混为一谈,厥阴为六经之一,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厥阴囚禁、束缚阳。厥为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有碍之一,厥病标为太阴阳虚寒证,六经病致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有碍皆可有厥证。厥阴病可有厥证,但大部分厥证与厥阴无关。例:四逆汤证寒厥、大承气汤证实厥、白虎汤证热厥、茯苓甘草汤证水厥、橘皮汤证气厥等。
厥证与格阳证比较:
相同:病机皆为阳入阴有碍,证皆手足逆冷。
不同:
厥证病机为阳不能达到进入太阴,强调太阴不得阳温阳虚寒证手足逆冷,伴或不伴阳胜热证(阳虚而厥病标有阳虚寒证无阳胜热证。阳郁而厥病标既有阳虚寒证也有阳胜热证)。
格阳证病机为阳能够达到太阴无法进入太阴,阳淤积在阳明,病标为表热里寒证,既有阳虚寒证也有阳胜热证。格阳证属厥证之一。
厥证与阴阳不调和比较:
相同:病机皆涉及到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皆阳入阴有碍。
不同:
厥证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好比夫妻两地不能互通音信,彼此之间不发生相互关系,无法合作。
阴阳不调和病机为阴阳能够顺接,但关系不融洽、不协调,好比夫妻冷战见面不说话,彼此之间不合作。
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是生命之本,厥、格阳证、阴阳不调和皆波及阳入阴环节。
阴阳不相顺接与阴阳气不相顺接比较:
相同: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是生命之本,二者皆波及阳入阴环节。
不同:
阴阳不相顺接是指阴阳在阳入阴环节不能互相接触,同时也无法完成阳入阴功能。强调阴阳之间的位置关系分离。
阴阳气不相顺接是指阴阳在阳入阴环节可以互相不接触,也可以互相接触,但无法完成阳入阴功能。强调阳入阴运行有碍(阳化气阴成形,气者,功能之意)。例:一个杯子中,一半水一半油,静止后油水互相接触但不发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