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漕粮入仓铺路石

元朝统一全国后,大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因此,吃粮和其他生活用品供应亟待解决,但南方及沿岸各地的粮食及物产,由大运河只能运到通州张家湾码头,卸船后,再由人力或畜力运到大都城,耗时费力,十分艰苦。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奉旨,修浚从通州张家湾至大都的运河,翌年竣工。时值元世祖忽必烈途经积水潭,见海子“舳舻蔽水”,盛况空前,遂赐名通惠河。

明末清初,由于通惠河河道淤塞,水量减少,致使漕运粮船不能通行。由通州用马车运漕粮到朝阳门各粮仓的路,原来是一条土路,每天有上千辆运粮马车,往返在此路上。尤其是每当雨季,马拉铁瓦轱辘车,车辙成深沟,泥泞难行,常有陷车事故发生。为了顺利完成漕粮进京任务,于雍正七年(1729)和乾隆二十二年(1757)两次铺石筑路,从通州西门经八里桥、十里堡、八里庄、红庙、东大桥直达朝阳门,长约40华里。整条路全是用花岗岩石块铺砌,每块条石长4尺、宽2尺、厚8寸左右。这条石路的修筑,在当时不仅解决了漕粮的运输,便利了交通,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朝阳门北小街后(厚)石道胡同铺路石

现在展示的这块花岗岩铺路石,是2001年朝阳门北小街东片整体改建时,从后(厚)石道胡同清理出来的(长76厘米,宽38厘米,厚33厘米)。相传,此胡同是明清漕粮入仓的必经之路,路上铺有较厚的石块,故称厚石道胡同。这条石路,估计是用主干道铺路剩余的石料,铺在了朝阳门内东烧酒胡同了(清宣统时改称厚石道胡同)。作为漕粮进朝阳门入仓的见证,这块铺路石距今至少也有260余年的历史了。

(0)

相关推荐

  • 清代京郊的三条“石御路”分别起什么作用?

    清代,为了皇帝出行方便以及运粮的需要,从北京城东侧.西北以及西南侧,修建了三条石道,因是皇帝常走之路,也称御路.三条石道即西直门至"三山五园".朝阳门至通州.广安门至卢沟桥.三条石 ...

  • 攸关京师生计的朝阳门

    "齐化门东醉别时,主人折赠最高枝.船开酒醒潞河远,回头烟树漫参差."这首元代杨柳词,生动描绘了文人南下.亲友于大都齐化门外置酒饯别的场景. 齐化门即现在的朝阳门,始建于元初,本是元 ...

  • 北京记忆丨细数明清北京的仓与库

    旧时,北京有许多以仓或库命名的街道和胡同.被视为地名历史的"活化石".如今,这些浸淫着岁月沧桑的地名,对于人们了解和认识北京的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储存物品的仓和库在今天的语境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北京记忆丨清末民初的东城诗钟活动

    作诗钟是一种趣味性文学活动,清末民初在北京风行一时.这一活动是聚会写作七言的对联,带有竞赛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体式.分咏体是在题目中规定了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物,要别具巧思把二者写入一副对联,以另有寓意为佳 ...

  • 北京记忆丨燕墩石碑上都写了什么

    燕墩公园(周志光/摄) 燕墩,又称"烟墩",位于永定门外半里许(今铁路桥西侧).它始建于元代,即"坐镇"大都城南,用土堆积而成的火神祭坛--烽火台.历尽岁月沧桑 ...

  • 北京记忆丨春松胡同

    春松胡同,朝阳门南小街东侧,呈南北.东西走向,中间多曲折.北起小雅宝胡同,南止盛芳胡同,东与大雅宝胡同相通,西与松树院相通.全长114米,宽4米,沥青路面. 春松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称礼拜寺 ...

  • 北京记忆丨相声与胡同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而在这四个技能当中,我认为,"说"和"逗"最基本.当然,说,就是讲一个段子,逗,就是引人一乐. 然而,平白无故,博人一笑也不容 ...

  • 北京记忆丨旧京珠宝行业秘闻

    珠宝是多种贵重饰物的统称,包括珍珠.宝石.翡翠.玛瑙.玉石.珊瑚等等.大部分是历代统治阶级用以装饰其骄奢淫佚生活的奢侈品,但制作珠宝的精湛工艺,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根据历史的 ...

  • 北京记忆丨钟鼓楼大修挖出镇物,亲历者揭秘盒内玄机

    本文作者为北京钟鼓楼第一任所长郑毅,郑老曾担任钟鼓楼修缮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亲历者,相信他的回忆更具说服力. 钟楼和鼓楼,在我国城镇建设史上,曾一度风靡全国,成为城镇规划中的特色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 ...

  • 北京记忆丨漫谈后门大街的历史

    前言 从前,北京人常说:"东四.西单.鼓楼前",是北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据许多杂记上的记载,自元明以来,从鼓楼到后门,就是个繁华富庶之区,如清人黄剑的<帝京杂咏>:&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