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0【儿童歌舞】编号邮票

1973.06.01发行      全套5枚(5连票)      发行量1000万套

(86)    8分秧歌舞 (汉族)

(87)    8分拉马头琴 (蒙族)

(88)    8分哈达舞 (藏族)

(89)    8分手鼓舞 (维吾尔族)

(90)    8分长鼓舞 (朝鲜族)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1.5×11度

整张枚数:50枚(10×5,五连票,10套)          版别:影写

设计者:吴建坤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反对屠杀和毒害儿童,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同年12月23日规定6月1日为儿童节。

1973年6月1日,为庆祝国际儿童节,邮电部发行了《儿童歌舞》邮票,全套5枚。

(86)为“秧歌舞”。画面描绘了一个汉族小姑娘,身穿围裙,头扎小辫,扭秧歌的欢乐姿态。

【秧歌舞】秧歌,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是逢年过节为增添节日气氛而进行表演,舞姿自由、即兴,动作也无严格固定的规范。一般是舞者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手帕、扇子、彩绸等道具而舞,参加表演的人数众多,以锣鼓、唢呐、钹伴奏。有些地方的秧歌队还穿插着狮子舞、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等表演节目。因流行地区广泛,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按地区分主要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北秧歌等。秧歌形式简易活泼,富有表现力,气氛欢快热烈,很有吸引力,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87)为“拉马头琴”。画面描绘了一个蒙古族小男孩边拉边舞的形象,表现了歌舞的自由和深沉的意境。

【拉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拉弦乐器。因他们终年生活在辽阔的草原,日夜与烈马相依为伴,所以在琴柱顶端雕刻一马头,由此而得名“马头琴”,在蒙语中又称之为“绰尔”。琴身木制,长约1米,共鸣音箱呈梯形,以马皮或其他皮革蒙面。用马尾弦两柬,按四度关系定弦,以马尾弓置两弦间拉奏。其发音圆润,低回婉转,音量较弱,可奏双音和泛音。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独奏、伴奏、合奏乐器。而蒙古族舞蹈大多气势磅礴,雄劲有力。但拉马头琴舞却是一支优美的抒情舞蹈,、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88)为“哈达舞”。画面上的藏族小姑娘虔诚的献上一条哈达,表达了藏族人民和少年儿童对祖国和党的热爱及祝福。

【哈达舞】西藏地处边远,气候恶劣,但那里却是“歌舞的海洋”。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何方,都可以看见青年男女,老老少少,拉起手,踢起腿,翩翩起舞。在西藏,歌舞不仅仅是舞台上表演的项目,而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在西藏名符其实的是“家家有舞,个个能跳,”只是由于地区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和风格。哈达是藏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和祝贺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色。

(89)为“手鼓舞”。画面描绘了一个维吾尔族儿童正在跳手鼓舞的形象,表现出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技艺。

【手鼓舞】手鼓是维吾尔族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称为“达甫”。它有数种,但常用者直径约44厘米,在木框的一边蒙上羊皮,框内环列着小铜环,演奏时,用左手执鼓,右手拍击鼓面,同时摇动鼓身,使铜环作响,常用于合奏或舞蹈伴奏,极为热烈欢快。

(90)为“长鼓舞”。画面描绘了一位朝鲜族小姑娘正在击打长鼓的舞蹈形象。

【长鼓舞】长鼓亦叫“杖鼓”,是朝鲜族的一种传统民间乐器。长约70厘米,鼓身圆筒形,木制,中段细实,两端粗空,用绳绷皮做鼓面。演奏时,挂在胸前或放在木架上,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打另一鼓面,两手节奏交错,变化多端,常用于伴奏歌舞或用于器乐合奏。朝鲜族历来能歌善舞,无论是节日、丰收或喜庆之日,都要歌舞庆祝。而长鼓舞则是朝鲜族的传统民间舞蹈,多由女子表演,舞姿抒情,舒展,优美奔放。

邮票图案再现了汉、蒙、藏、维、朝五个民族的传统歌舞形象。图案采用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既有装饰韵味,又富生活情趣,并采取五横联的设计形式,使歌舞融为一体,象征着民族的团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