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图南 | 练习太极拳身体各部之名称与功用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摘自——《吴图南太极拳精髓》。

吴图南,太极名家。九岁拜吴鉴泉为师学习太极拳。寿终正寝时105岁高龄。

他在《吴图南太极拳精髓》一书中的自序是:

“余自九岁始,即开始学练太极拳,至今将有百年,未曾间断,故身体精神,仍如壮年,实为练太极拳之功也。因此,曾将太极门之拳械,分别前后著述多本,如《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剑》、《吴图南式太极拳》、《太极拳之研究》、《国术概论》等著作,备受国内外读者之欢迎。然因时间已久,书版已绝,各地读者,纷纷函问,因此,商之人民体育出版社及《中华武术》杂志编辑部,拟将以上各书重版付印,订名为《吴图南太极拳精髓》,以便早日与读者见面,亦一快事也。再将我早年照片附之于内,使读者作为养生长寿之参考,想必为读者欢迎。”
吴图南   
时年一百有五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五日  北京

再者,余曾著有《太极拳气功》一书,在文革期间被抄走了,以后如有时间,另行补入可也。

图南又及《身体各部之名称与功用》

第一节 头

头在全身体中,占最重要之地位。指挥操纵,百体随之。而在国术之中,亦收提纲挈领之效。故小之一举一动,大之攻杀战守,莫不以头为准绳。倘头部井然不紊,则全身丝毫不乱。如头向前俯,则背脊各部,随之前倾。头向后仰,则胸腹各部,亦随之后倚。左右倾侧,莫不皆然。故研究国术者,应首先注重头部之动作,不可轻举妄动,或左右歪斜,或前后俯仰。以致四肢百体,受其影响,动作应用,失其效率也。

第二节 肩

肩之运用,必须始终维持其平衡。故无论任何姿态,均以松肩为主。肩松则两臂之动作敏捷,举止自然。不可徒尚拙力,致使两肩高耸,动作生硬。甚有一肩高起,一肩低下者,既碍观瞻,且不合生理之自然配备。学者,练习肩部时,宜慎之,戒之!至其应用之法,有肩靠,肩挤,肩撞等法。 

第三节 肘

肘之地位,在肩与腕之间。承上达下,关系甚巨。锻炼此处,如不得法,则意气不能运之于手。动作焉能活泼自如。故任何姿势,应以垂肘为上。使腰背之力,由肩达肘,由肘而运之于手。至其应用之时,以距离最近为宜,贵乎神速,切忌迟缓。盖恐被敌拨挑也。所用步法,以半步为妙,以免肘部高举,腋下为敌所乘。至其应用之法,有盖肘,献肘,仰肘,拐肘等法。

第四节 腕

运用气力,如何始能随心所欲,达于敌人之身?必须视腕之能否灵活而定。盖肩不松,则力不能到肘;肘不垂,则力不能达之于腕煌蟛换?则力不能达于手指。况望其力能达于敌人之身者乎?故腕有灵活,实为练习国术者,必须之条件。至其应用之法,有提腕,按腕,仰腕,垂腕,挤腕,等法。

第五节 手

练手之法,为国术中之主要部分。虽有长手短手之别,而长手贵乎力足;短手妙在自顾。平素练习。非长手不能运意气达于指掌;应用之时,非短手不足以保身躯。故长短互用,刚柔相济,方为美善。惟手有五指,指有三节(大指二节)。并指为掌,屈指成拳。掌之根处为腕,其运用也,各得其便,不可偏废。因分述之如下:

指:练习之法,因用指之多寡,而名称各异。兹分述如下:

一指:

1、 金刚指:

金刚指者,大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均屈握。而独伸食指之谓也。

2、 金剪指:

金剪指者,大指,无名指,小指均屈握。而独伸食指与中指之谓也。又名剑诀指。

3、 三阴指:

三阴指者,握大指与小指,而伸中三指之谓也。又称鼎指,取其鼎足而三焉之意也。

4、 金铲指:

金铲指者,独握大指,其余四指一齐伸出之谓也。

按指之用法,不外插、点二途。苟非气力精至,不易使用。锻炼之法,宜屈宜伸。务使气力达于指端。乃能得运用之妙。不可强直,而徒尚拙力也。至于运用得法之后,对于其它艺术,皆可有辅助也。

二掌:

掌之练习,虽同系伸指为掌。然有五指互靠者,有五指分开者,则因门类之不同,形成亦因之而异。兹分述之如下:

1、 柳叶掌:柳叶掌者,五指紧排,形似柳叶之谓也。

2、 鹰爪掌:四指勾屈,状如鹰爪之谓也。

3、 虎爪掌:虎爪掌,五指勾曲,状如虎爪之谓也。又名金豹掌。

4、北掌与南掌:北掌者,四指紧排,大指屈贴掌缘之谓也。南掌者,则多五指分 开者也。

5、双推掌:双推掌者,两掌一前一后,同时运用,力由脊发,气贯掌心之谓也。

三拳:

拳者,屈指握固,团聚气力,用以击敌者也。当握拳之时,宜以各指之尖端,齐向内卷,集中于手掌之中间。其大指,则向下俯。务使其指尖,适触于中指之第二节,方为合宜。以便应用之时,击之不开,分之不散。至于其他握拳之方法,亦有数种。因其运用之不同,而形式亦有特殊之现象。兹分述如下:

1、掐拳:以大指先掐食指第三节之横纹,然后其余四指,由外向内,卷紧作拳之谓也。

2、 钉拳:五指平握,将中指之第二指节突出之谓。

3、 豹拳:各指之第三节伸直,仅勾屈五指之上二节之谓也。

按拳之为用,少林有龙、虎、豹、蛇、鹤五拳。

太极有搬拦、撇身、指裆、肘底、栽捶五拳。形意有劈、崩、攒、炮、横五拳。其它拳法,莫不皆然。名目虽殊,而终不离四正、四隅、中宫之九法。至其运用气力,而发出于体外,则殊途同归也。

第六节 腰

腰为国术之主宰,诚所谓中枢关键也。故手足之动作,皆利赖之,他如进退伶俐,攻守得机,变化神速,虚实兼到。均不失其轻巧敏捷之态度。夫如是,必恃腰部锻炼之功如何为转移。于是腰部之练习,实在全身为最要。而其锻炼之法,有以腰部前突,臀部后翻为佳者。有谓腰宜后屈,尾闾下垂,为上者。前者外家主之。后者内家宗之。著者以为,练习身体,应本乎天然优美之发育,顺先天自然之能力。故于练习蹲坐等式,宜使腰部不前不后,位居中央,随臀而下,左右不倚,斯无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之弊,似较为宜耳。至其运用之法,则有冲、撞、靠、崩诸法而已。

第七节 胯

胯为运用腰力,直达于腿之主要机关。故上承于腰,下连于腿,关系之大,不问可知。练习之法,以端正为宜。或一腿前伸,一腿下坐(为桩步)。或一腿侧出,一腿下蹲(为半叉步)。或两腿左右分开,身体下踞(为坐马步)。则力能下达,气自下沉。故腰灵腿活全系乎此。学者,可不加之意乎?至其运用之法,有胯打,胯崩等法。

第八节 膝

膝之为用,在能使足稳步健,调剂前仆后跌。盖因膝为大股与小腿之中间枢纽。且能运腿部之力,达于足掌。使全体重心巩固,地盆不摇也。其练习之法,膝向前屈,不可过足尖前,以防重心前倾。膝之后面,名为腿凹。作蹬弓步,腿凹务须绷直,以舒其力。至于两膝双蹲,气势必须收缩,以免颠倒之弊。且易进击敌人。膝之用法,与肘略同。有上提,下跪,左拐,右拐,前冲诸法。然非精于国术者,不易行之也。尝观鹤能独立,用力于膝,日终不倦。国术中,亦有模仿者。尚非别有心得,不能运用之也。

第九节 腿

腿者,支撑全体,载一身之重量,使身体静如山岳,收盘安之效。动似江河,无丝毫迟滞之虞。举止镇静,而不乱。动作平稳,而不摇。气不上浮,故无上重下轻之弊。足不虚蹈,即少颠倒腿颤之患。是以初学国术者,因腿部无功,以致如木之无根。身若风摇,自有应手而移,随动而倒之现象也。精于国术者,则不然。每一姿势,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遂能得机得势。故练腿之法,乃为当务之急。至其练法,约有二端:一为桩步巩固,二为腰胯灵活是也。练桩步之法,不惟增长腿足之力,且使气血下行,充实筋骨。以故无论足掌之前后,踏于何地,虽立于垂危狭小之处,而推挽不可稍移,有如桩之栽于地中者然。练腰胯之法,每一姿势之动作,必须使其尽优美适宜之能事。兹将练腿之法分述如下。

桩步:

桩步者,练习各种步法,使腿力充实,站立稳固,有如桩之栽于地中者然,是以名之。分述:

1、骑马式:两腿左右分开,身体下坐,有如骑马者之谓也。其练习之法,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腿左右离开。双膝弯曲,踞立如骑马式。

2、弓箭式:又名蹬弓步。取其一腿蹬直,一腿弓出,有如持弓搭箭之状之谓也。其练习之法,系分左右。如左(或右)腿前进一步,屈膝做勾股形,右(或左)腿向后伸直,左右腿之距离,以肩为度;两足平行,足尖均向前方。身体直立,面向前方;全体重心,均在左(或右)足。

3、半步叉式:一腿侧出,直膝下仆。一腿不动,屈膝下蹲之谓也。其练习之法,系分左右。如左(或右)腿前进一步,挺膝下仆。右(或左)腿不动,屈膝下坐。两足平行。足尖均向同一之方向。身体直立。面向前方。全体重心,均在右(或左足)。

4、丁虚式:两足一虚一实,一竖一横,形如丁字之谓也。其练习之法,系分左右。如左(或右)足前上半步,足尖点地,足跟翘起。膝微曲。右(或左)足横置,屈膝下蹲。全体重心,均在右(左)足。

5、透步:透步者,一足不动,一足由后方透出之谓也。其练习之法,系分左右。如左(或右)膝向前屈,右(或左)足向斜后方背一步,而腿伸直。全身重心,均在左(或右)足。因其两腿交叉,故有倒叉步之称。

按桩步,即步功也。步功缘于裆功,裆功不成,步必不稳;裆如不下,步必不灵。乃有相互关系也。

练裆之法,即站马桩,虽有高矮半三桩之分。要之,于练习之时,以矮桩为宜。高桩半桩,乃用之以应敌之时也。有‖字式者,八字式者,一字式者,皆因门类而异。普通以‖字式者,八字式为宜。至一字式,初学不易为之。此站桩练习之法,大略如此也。

当站桩之时,由一、二、三、四、五、六等数字数起。数至十、百、千、万。渐至半时、一时。而不稍倦。则功成矣。

溜腿:溜腿者,用各种方法,练习腰跨灵活,腿部敏捷之谓也。兹分述如下:

1、 十字腿:左腿勾起,向头之右上方踢是之之谓也。右腿反是。

2、 迎面腿:左腿勾起,向迎面踢之之谓也。右腿反是。

3、摆莲腿:左腿由右下方提起,向左上方拨踢之之谓也。右腿反是。

4、里合腿:左腿由左下方提起,向右上方拨踢之之谓也。右腿反是。

5、跺子腿:跺子腿者,右腿站立不动,左腿提起,向前平跺之谓也。右腿反是。

按溜腿之法,除上举诸法之外,尚有扁踩,连环腿,鸳鸯腿,旋风腿,撩阴腿等法。不胜枚举。专以舒筋动骨为主。筋骨既舒,再习拳械,自有事半功倍之效。至于活腰之法,当以各种穿手为宜。练习之后,必须散步,倘能多事行走为尤佳,俾骨节灵活,筋血舒展,则进境之速,收效之宏,益臻显著矣。学者,须切记之!

按腿之应用,有虚有实,有一虚一实,有前虚后实。有后虚前实。有左虚右实,有右虚左实,盖因不实易跌,全实动转不灵。不虚则滞,全虚轻浮可危。故学习国术者,步法必须虚实兼顾,自然轻灵活泼。既无笨重之弊,又无摇晃之虞。此所谓两全其美也。

第十节:足

足在全体之最下部,为全身之根源。足动,则全身动。足停则全身停。故学习国术者,应注意足之所在地。然后方能定攻守之计划。且步法敏捷,身法活泼。进退得体,攻守得当,因敌变化,以示神奇,皆在足之一举一动。语云:“举足轻重”,即此义也。然则练习国术者,对于足之所在地,安可不加意研究者也。兹将足之练习法,详述如下:

足跟:

人之身体,无论用何种步法,其足跟至少必有一个着地。倘两足跟,同时离地,身体未有不前后倾斜者。即使身体虽向后仰倘前足跟着地有力,则身体必不能后跌,以足跟维持重心之平衡也。左右亦然。足跟之于身体,其关系之重要有如此。至其应用之法,有以足跟勾敌者。有以足跟挂敌者。有以足跟踏敌者。有以足跟蹬敌者。要之,在练习者之善用之耳。

足掌:

足掌在足之中间,为全身重量之所寄。且能转移重心。在足部占一重要地位。其运用之法,有以足掌踩敌者,有以足掌拦敌者,有以足掌蹬敌者,皆在练习者善用其法而已。

足趾:

足趾因不常用之故,遂逐渐退化。然人每行至将滑倒之际,足趾亦显其功用,并能维持重心之平衡。至其运用之法,有勾、挂、耙、泼诸法。

按足之应用,有足掌落地,足跟翘起者。有足跟落地,足掌翘起者。有一足掌翘起,他一足全落地者。有一足起,一足落地者。故足之为用,以双足落地为宜。倘不至有机可乘之时,万不宜抬腿动足也。学者,须切记之!

(0)

相关推荐

  • 武式太极拳活步桩功(太极养生版)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 ...

  • 太极拳的转换,即为阴阳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

    太极拳的转换,即为阴阳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有其独到之处.如能把握住它的法则,就等于在太极拳难以逾越的鸿沟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1. 腰的法则 拳论曰:"虚实变换,首在腰,次在胸",关 ...

  • 心意拳·鸡步行桩

    心意拳由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六式组成.<拳谱>中说:"步步不离鸡腿."可见鸡步在心意拳术中之重要.练心意拳者把鸡形步当做最基本的步法来练习.心意拳以鸡步 ...

  • 弥足珍贵!百岁太极泰斗吴图南与太极拳大师陈小旺同台表演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 吴图南《太极拳的四种功》

    文章来源网络 按语:吴图南(1884-1989)是太极拳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实践上,他9岁开始,先后从吴鉴泉.杨少候学艺12年,终身不缀,得享天年:本文是他在1994的武汉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上 ...

  • 吴图南:太极拳小架子与“十字诀”要领

    小架子这东西,原来在太极拳里边是对外不传的东西.它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杨禄禅先生和杨班侯先生这爷俩经常研究招功.劲功.松功.气功等功法,在招功中,他们研究到让每个动作都轻灵奇巧,中正圆活,而自然地把对方 ...

  • 吴图南论太极拳精髓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吴图南:太极拳小架子与“十字诀”要领

    小架子这东西,原来在太极拳里边是对外不传的东西.它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杨禄禅先生和杨班侯先生这爷俩经常研究招功.劲功.松功.气功等功法,在招功中,他们研究到让每个动作都轻灵奇巧,中正圆活,而自然地把对方 ...

  • 吴图南先生揭露:陈家沟太极拳的真正来源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关于陈家沟太极拳的来源,吴图南先生演讲说: "我想谈谈早年去河南陈家沟访问调查的情况.在1917年我去河南省焦作,我打听这里距离陈家沟只有二十华 ...

  • 太极拳起源(吴图南)

    于陈家沟太极拳的来源,吴图南先生演讲说: "我想谈谈早年去河南陈家沟访问调查的情况.在1917年我去河南省焦作,我打听这里距离陈家沟只有二十华里,于是我由焦作又到了温县,因为陈家沟属于温县. ...

  • 为何杨澄甫、吴图南等名家强调“松”字?太极拳松透身心: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太极拳界对松透身心有深刻认识,杨澄甫先生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吴图南在20世纪40年代,还曾专门写过了一篇"松功论"的文章.当代太极拳明家王壮弘老师,则以 ...

  • 练习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要求

    陈氏太极拳打手离不开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动作的协调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来统一指挥的.太极拳打手还包含了"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畅通经络内外的锻炼方法,松圆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