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交通掀起“智慧”风暴 华为携“硬核技术”入场
智慧城轨的建设风暴已然来临。从今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简称“中城协”)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并引发学习热潮开始,目前深圳地铁智慧城轨建设、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工程、呼和浩特城轨云试点工程已率先推进,全国多家地铁公司的城轨云应用研究蓄势待发。
作为智慧城轨的核心技术服务商,华为公司更是提供从核心网络设备到云平台等全面基础设施服务,并在前沿技术研发、场景化方案联创、标准制定到试点参与等方面,积极参与智慧城轨建设。
10月21日下午,在2020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MetroTrans 2020)上,来自全国的城轨行业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详细解析了国内智慧城轨的试点经验,华为城轨云2.0智慧城轨解决方案也正式发布。
城轨云2.0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发布仪式
作为新基建的核心之一,国内城轨交通行业正迎来难得一遇的投资高峰期,运营里程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每年投资预算超6000亿元。可以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里程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但相比国际先进城市,我国城轨交通仍有很大运营提升空间。以运营效率为例,日本东京的城轨客运分担率占比86%,比我国客运分担率最高的上海高出25%,其日客运强度远远大于北京、广州;即便是法国巴黎的人口密度没有北上广的大,但其日客运强度和客运分担率也更高一些。这背后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实现城轨交通的灵活编组、智能调度、按需出车,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而我国传统城轨交通的信息化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地铁各业务单元部署了安全管理平台、一体化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等各种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没有互联互通,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大量手工操作导致业务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我国城轨交通行业从传统单一线路向复杂线网工程演进过程中,缺乏基于复杂线网工程的一体化管理平台,这都有待技术提升和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副主任李中浩表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城轨交通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着城轨交通行业从传统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级换代,智慧城轨建设需求提上日程。
今年3月,由中城协历时两年编制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对智慧城轨发展的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把智慧城轨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
华为企业BG全球交通业务部副总裁王国钰解释到,智慧云1.0阶段,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无线化、光化、IP化重塑联接;二是通过资源的云化,打破传统IT信息系统烟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智慧城轨2.0阶段,即此次华为发布的城轨云2.0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将从下到上,围绕着“重塑联接”、“重构平台”、“构建智慧”展开。
重塑联接,即建立新一代智能通信网络和有线承载网络,支撑云平台、大数据等应用,有线无线融合发展,实现线网级的综合调度运营。
重构平台,即以城轨云平台为基础构建城轨沃土数字平台,融合数据,降低应用开发复杂度,聚焦于业务创新,加速构建智慧城轨。
构建智慧,即根据城轨出行、运行、运维业务流程,覆盖城轨建设、运营管理、企业管理等业务领域,实现对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信息全面感知、构筑精准灵活的运输组织、协调高效的调度指挥、高效便捷的乘客服务、故障诊断的智能运维。
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是实现市民出行的无缝接驳,安全管控、实时联动。具体来讲是,打造纵向、横向有机协同、立体化大交通体系;支持客流、物流在城际、省际的联城联运,与公交、大铁(高速、普速列车)、机场、港口等无缝接驳,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和效率。目前深圳市已在规划海陆空铁一体化,重庆在规划一体化智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广州也在考虑规划地铁和城际铁路的一体化运营。
华为“硬核”入场
在没有先例、难点多、涉及范围广的重重挑战下,作为国内专业网络设备供应商和领先的ICT服务商,华为一直伴随国内城轨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而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为了推进智慧城轨建设,华为从“战略规划”、“标准制定”、“自主创新”三个方面鼎力支撑。
战略规划主要聚焦“全联接、数字平台、全智能”,通过5G/LTE,全光、全IP,助力城轨网络升级;通过云化、数字平台、全智能,支撑智慧城轨不断演进。
华为中国政企交通业务部总经理路海空解释说,全联接,即无处不在的联接是构筑智慧城轨的基础。华为是业界惟一可以同时提供5G/LTE/Wifi6、光、IP的公司,能够为城轨交通行业提供更快、更稳、更安全、更智能的通信网络。
数字平台,即通过统一架构、统一数据湖,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部门数据的拉通与共享;汇聚多种ICT能力,如车载视频监控、物联网、GIS等,支持城轨多业务之间的协同;提供丰富的行业开发套件和丰富的API,支撑业务敏捷创新。
全智能,即在“联接+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城轨智慧大脑,丰富智慧应用的同时,提升智能运营的效率。
在标准方面,华为积极参与规范制定,累计贡献27篇,同时依托全球11个OpenLab生态实验室,孵化创新解决方案和商业验证,缩短产品商用周期。
在自主创新方面,芯片有鲲鹏、昇腾等,服务器操作系统有欧拉,数据库软件有高斯DB;通过计算、存储、网络、系统软件等多个维度,满足城轨的自主可控创新诉求。
经过与深圳地铁、呼和浩特地铁等企业的联合创新和落地实践,华为城轨云2.0解决方案成功出炉。据华为中国政企交通解决方案部部长鲁玉春介绍,此次发布的华为城轨云2.0主要覆盖四个场景:智慧建造、城轨IOC、智慧运维、智慧客运。
价值显现
华为智慧城轨解决方案的落地实践,已经为深圳地铁等业主们带来显性的商业价值。以深圳地铁为例,部署LTE/5G高速网络之后,在抗干扰、无缝覆盖、低时延、节省投资等方面,效果提升显著。华为首创的5G Air Flash高速转储方案,可以实现每车每小时25GB(字节)视频监控数据转储,过去人工拷贝需要1.5小时,现在只需2分多钟。
“数字平台”也打破了传统烟囱式的IT架构,帮助深圳地铁IT资源利用率提升了50%,安全性提升了80%,机房空间节省了近100平方米,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1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非常宝贵。
有了“联接+平台”两大核心底座的支持,上层智能场景应用就可以快速叠加,给企业带来实时、在线、无处不及的智能体验。
曾经成功实施深圳智慧机场方案的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一格,目前主管深圳地铁智慧城轨建设。谈到实践经验,他总结了三点:
一是IT治理组织的变革非常重要,IT治理组织是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保障。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将分散的IT组织和人员进行重新组合,对数字化工作实行一盘棋一体化管理。
二是建设模式的选择。需要采取组合式的建设模式,加快建设力度。对基础设施和平台类项目建设,可采取三总包(总设计、总承包、总监理)的建设模式,避免七国八制的现象。对应用类项目,可以采取自建+架构看护或委托代建+架构看护的建设模式,对多个项目群进行一体化统筹,确保需求统一、技术路线统一的同时,有效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
三是创新机制的应用。智慧城轨和数字化转型会涉及大量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没有成熟的方案能借鉴。可通过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由业主方提供业务需求,建设方提供技术,共同孵化和催熟方案。通过采用赛马机制选择最优秀的建设单位,来加速新方案的实施落地。
他尤其强调,选择优秀的、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智慧城轨建设的关键。这个伙伴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顶层规划能力;2.全球领先的ICT技术架构设计能力;3. 拥有高效的执行团队,来落实智慧城轨建设。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供应商,华为已经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关于OBT商业科技观察
OBT(《商业科技观察》)是由资深商业科技媒体人联合成立的一个新媒体平台,内容涵盖创投、B2B/企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5G)、数字转型、金融科技、区块链/数字资产、智慧城市、智.造、出行、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至今已建立官网(www.obtnews.com),微信认证公号:OBTsykjgc,同时入驻今日头条、百度号、凤凰一点资讯等20多个媒体平台;读者群(粉丝)包括CEO、CTO、CXO 等高端商务科技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