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六)——烈烈北朝(上)
上文说到刘裕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南朝统一,从而构建了完整的长江防线,而就在刘裕去世的17年后,北魏的拓跋焘成功一统北方,结束了中原地区长达一百多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继而与南面的刘宋开启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拓跋焘
北朝经历了北魏、继而由北魏分为东西魏、由北周北齐由取代东西魏,最终由隋完成了北方的再一次统一,有意思的是自北魏分为了东西魏之后与加上江南的梁国在华夏大地上再次呈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后三国时代。
后三国时代前期疆域
北朝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门阀制度兴盛的集大成产物,与前面两晋出现皇族与高门大阀共天下不同的是,由于鲜卑族入主中原,他们始终把持着军队,在北魏中枢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山东高门始终都是名相辈出,但军队他们一直未能染指,这或许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泾渭分明的文武分离。
花木兰
北魏的制度,鲜卑族为作战主力,而汉人则负责种田纳税。纵观北魏的国史就是一部与草原柔然帝国的血泪史,乐府诗《花木兰》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当然这并不是说明北朝已经被柔然打得没兵员了,当时鲜卑虽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汉化政权,但游牧遗风依旧强烈,女子挽弓射箭是很正常的,甚至还有为自己丈夫去寻官要爵的,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朝依旧存在。而北魏冯太后、大隋文献后、武则天则是这种风气下最杰出的产物。
北魏六军镇
北魏为了便于与北方的柔然硬刚,在北方设立了六座军镇,分别为武川镇,沃野镇,怀朔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在未迁都洛阳之前,都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这地方临近北方草原,六镇的作用相当明显,当时都是能在六镇主事的都是鲜卑贵族还有皇族,这个时期的北魏真算得上是武功赫赫,宗室内也是名将辈出,朝廷内鲜卑军功贵族始终压着汉族门阀一筹,然而这一切到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却发生了大逆转。
没人知道是谁给拓跋宏灌了迷魂药,灌得那么彻底,总之这孩子就是仰慕汉文化,极端的仰慕,大力推进北魏汉化(本人也是汉族,该观点并非不认同汉化,而是站在当时北魏国策方针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我真不是汉奸,勿喷),最终一顿神操作,迁都了洛阳。
还是我们汉文化博大精深,估计老师是教了拓跋宏前句“国虽大,好战必亡”,没教他“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当鲜卑贵族来到了洛阳见到了中原的花花世界,立马就沉醉在了醉生梦死的日子中,也自这个时候开始北魏迅速走向衰落。
北魏孝文帝
493年,拓跋宏迁都洛阳,524年,六镇大起义爆发,仅仅30年,强大的北魏就土崩瓦解,这个迅速真不是开玩笑的。我们现在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永远是歌颂北魏孝文帝改革,但这是汉人写的历史,你都帮忙复我山河了我夸你几句难道不应该吗?如果是有那个时候的鲜卑人写,这货估计就不是这种光辉形象了,纯属败家子。
六镇大起义
六镇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六镇中很多人的父辈或者自己都是鲜卑贵族,当年为了捞功勋跑到了六镇刷副本,谁想到拓跋宏带着二十万大军南征跑到洛阳不走了,最后迁都了洛阳,洛阳西面有关中,背面是太行,南边还有邙山作为屏障,别说柔然了,草原的苍蝇要飞只进去都难,六镇的地位顿时变得多么尴尬可想而知。当搭上了顺风车的鲜卑在洛阳享受花花世界时,六镇贵族在北风那个吹;洛阳贵族在掀起一场场载入史册的斗富时,六镇贵族还在北风那个吹;当洛阳贵族身上仅剩的一丝五花肉彻底变成肥肉时,这群挨饿受冻的六镇落魄贵族依旧还在北风那个吹。悠悠三十载,谁还记得当年为了军功去北边刷副本的这群倒霉孩子和倒霉孩子的孩子,于是一场席卷整个北方将北魏拖向深渊的大风暴开始缓缓酝酿,正如一坛陈年老酒,三杯下肚没点事,起身见风三步倒,酝酿了三十年的怒火终于随着破六韩拔陵的一声怒吼,自北方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