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讟》字意思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


拼音
注音ㄉㄨˊ
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22画
总笔画29画
异体字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一丨フ丨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ú(ㄉㄨˊ)

1、怨恨:“旦获讟于群弟兮。”

2、zidian.911cha.com

2、诽谤:“屈辱既加,则有怨恨,谤讟之言出矣。”

3、憎恶。

UNICODE

讟字UNICODE编码U+8B9F,10进制: 35743,UTF-32: 00008B9F,UTF-8: E8 AE 9F。

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slander, utter evil word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怨恨 [hate]

讟,痛怨也。——《说文》

怨讟动于民。——《汉书·五行志》

(2) 又如:谤讟(诽谤,怨言)

(3) 诽谤 [slander]

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左传·宣公十二年》

康熙字典

讟【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9画部外筆画:22画

zidian.911cha.com

〔古文〕㾄《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

音獨。《說文》痛怨也。《徐鍇曰》象衆怨也。故从二言。《廣雅》惡也。《揚子·方言》讟、咎,謗也。《郭註》謗,言噂讟也。《左傳·昭元年》民無謗讟。《杜註》讟,誹也。《前漢·五行志》怨讟動於民。《師古註》讟,痛怨之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讟【卷三】【誩部】

痛怨也。从誩

聲。《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徒谷切文四重一

说文解字注

(讟)痛怨也。方言。讟、謗也。讟、痛也。二義相足。从誩。

聲徒谷切。三部。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左傳昭元年曰民無謗讟。八年曰。怨讟動於民。疑相涉而誤。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 [梅县腔] tuk8

◎ 粤语:duk6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l'oːɡ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徒谷 屋一 入聲 一等 開口 入一屋 dʱuk duk duk duk duk duk dəwk du2 duk duk 謗讟

蒙古字韻

字頭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 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 聲調 註解

ꡈꡟ

tu du 入聲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杜谷 一屋 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 陽入 恕謗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