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邦明/雾里乡村(散文)
雾里乡村
孙邦明
童年的雾,开在阡陌,流连在江北。
江北的雾,乡野冬的基因,规矩地生发在小雪与大雪令间,冷与热的缠绵与交媾,乍然梦幻般地呈现在夜与晨的湖塘野里,绵绝于正阳的午后。
落叶细雨的号角声,早已把初冬,吹响在江北乡野的泥土路上。
雾,忽如一夜春风的来,突兀地缱绻在天地间,似浓还密地醉人般的透袭过来。冬雾与旷野的缠绕,融化了一切万物的内在张力,把山水村落,虚无缥缈成如醉如痴的瑶台仙境。流动的音符走廊里,晚秋的痕迹、漫游的人影与蛰伏的物状,错落在框格的地布上,婉约出一幅静态而寂遼的水墨画卷。
晚稻,黄抹在水墨上,低头弯腰思念着故乡,那是眷念着秋色的尾音。厚绿,点缀在水墨间,着色敞怀毫不含糊,一如渠边的柳,虽行将枯败然仍倒悬,露出稀疏的毛发,薄摇在雾气的氤氲里。河水,丰腴,如一叶清澈的飘带,逶迤沟壑纵横间,流唱着冬特有的条色壮美之势。大地,慵懒倦态,犹如醉汉酣睡后的惺忪态,任由狂雾,随意而张狂的肆虐与惊扰。
村庄的雄鸡,吹响第一声清晨的哨。顷刻,静态田园之美,瞬间被撕裂。江北的村庄从梦中醒来,草屋的炊烟冉冉腾起,汇入晨雾的怀抱,不见其往日袅袅悠悠状了。锅碗瓢盆开始杂乱地响动,老水牛哞哞地三两声的叫,家畜也闻之哼哼的起舞,古老村庄的壮丽诗篇从此起航。
夜起的母亲,昏暗里摸索起一天的家务,早早的催我起床,怕误了晨读与上学。半白的父亲,整理好衣装,默无声息,燃起一袋旱烟,扛起铁锹走向雾里的原野。那印嵌在白幕上背影,佝偻着我有些感伤,奋发读书从此定格在铮铮的誓言中。栀子花露里,挂满我幼小背书的影像。村外牵牛的牧童,吆喝地漫过青枯的田埂,饮牛河畔,一首乡间小唱,尽显出田园的婉转与惟美。机耕路上的梧桐叶,泛出甜蜜的糖色,徐在河渠旁,诱人思绪如醇厚的老酒,回味绵长。
村前的塘边,晨起女人们渲染起河水,沸腾起来。花格布的村姑,款款的来,素面清隽,动态盈盈,淡然而悠缓。瞬间筲箕齐起,翻滚出清扬的水花,诗意一般的流畅飘逸;娴熟的动作,蕴露出古老乡情的韵味。谈天嘻笑间,演绎出江北晨乡最原始的人间烟火。
雾渐开,云疏阳洒,泥土泛出枯灰的脊背,承载着后发的天地生物。这个时刻,一切留存的绿与黄,在雾散后顿时裸露出来,大地轰然间生动而鲜活,如同纯美的越腔,柔情万种,在大雪来临之前疾速地开放。和着晨曦的节拍,轻悠地回缩,滴落草尖叶头,晶莹剔透,水晶般的光亮;轻蹑地趟过,水珠浸润鞋帮裤角,清凉淡香;捋小捧,放入嘴中,香甜沁脾。儿时的山野之雾,如同甜美婉约的唐诗宋词,撩起你的魂魄,飞扬在古秦淮河里,尽情的徜徉。
江北之雾,在夏忙“双抢”的绝唱之末往返,亦如走红的艺术家们归于沉静时的成熟,柔美而静溢,丰厚而壮观。虽不如春花的绚丽多情,夏情的豪放热烈,也不似秋收的飘零肥美。一切顺其自然的走来,一切又自然而然的隐去。来时壮观,散去无影,伸缩在倏然间自由的切换,不张扬也不玩劣,恰如这江北久居的吴楚后民们,承继着八百年楚七百年吴的先祖血脉,在故土雾野乡里,续刻着一座善良、坚韧与奋进的不老丰碑。
然今江北之雾,似雨非雪的沙哑,时儿如霾,呛鼻似的沉重;时儿如乡村歌手,粗糙而动情的吟唱。城市的热岛效应,藏不住江北冬愁的音符了。寒与雪,仅遗留成今日城市冬的两个符号与永久的印章。城里人不再如初见般地目睹到雾的原生态了。南方人的冬,也仅能遗憾与恍惚在城郊的田野大地与北方的黑山白水间。
忽忆那故园的冬菜,山韭、葫蒜、油菜在霜雾丛间,挺拔出深绿,如钻出土的绿色记忆;茭白温柔在芦苇荡的梦里,荡漾回味;枯荷莲叶芊立起藕菱的嫩白,抑如童年无邪的心灵;……故土的雾已老去,老去在诗歌的浪漫里,老去在绵柔的芳尊中,老去在泛黄的江北乡野小路上。
作者简介
孙邦明,男,笔名藤蔓居,安徽含山人,现居巢湖,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安徽省含山县作协、安徽省原巢湖市作协、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和安徽省电影评论学会会员。1997年开始教育论文写作,发表获奖甚多。2005年兼涉文学,近年若干篇散文、诗歌、杂文、微小说等散见于省内外纸媒微刊。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旗下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琳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悦读时代杂志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
相遇相知
将普通的茶事,升格成为一种美妙的养生文化
华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