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君/一眼万年(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一眼万年

丽君

每次看到“一眼万年”这个成语,我的眼前都会飘过两个大字:成都。

我对成都的认识源于我的婶婶。我的婶婶是成都人。我们壮族人家的风俗,一般女孩儿结了婚,就在她先生名字后面加个“婶、嫂”字什么的来称呼她,比如,一个新媳妇的丈夫叫六儿,街坊邻居就会叫她“六儿婶”或“六儿嫂”,而我的婶婶不一样。我的叔叔叫建设,人们并没有叫婶婶“建设婶”,而是叫她“成都婶”。

小时候,我不知道成都是什么意思,就总会缠着婶婶问:啊,婶婶,为什么别人不叫你“建设婶”,偏要叫“成都婶”啊?婶婶听了,就会出神地朝某个方向看一会儿,用和我们相似但又不太一样的话笑眯眯地回答:“因为我是成都人啊!”

我是比较善于思考的孩子,后来还注意到,婶婶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话,既相似又不太一样,主要是声调不一样。有的我们说的是第一声,婶婶却发的是第四声等等。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去中国弄拉采访时,采访对象操着一口和婶婶一模一样的话。我不仅脱口而出:“你们是不是成都人?”对方笑呵呵地回答:“我们是四川移民过来的。”我们当地的官方话是桂柳话,但因为天天听婶婶说成都话,耳濡目染久了,我一口成都话也说得很顺溜,就用成都话和采访对象交谈,彼此间一下子拉近了距离,采访变得无比亲切。

于是我心里有了个念想:我一定要去成都看看,找个人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记不起是哪一年初到成都。那年五月,我到成都出差,入住成都繁华之地——东大街。当时,蓝花楹正灿烂开放,那是一种肆无忌惮的奔放,蓝得纯粹,蓝得让人痴迷,蓝紫梦幻色在城市街头浓烈弥漫。接待我的成都同行告诉我,早在一百多年前,东大街就是老成都最为富庶的街区之一,有“蜀中第一街”之誉。在更早的时代,据说,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诞生于此。初夏时光,这条承载着成都从历史到未来的金融商业街上,一排排蓝花楹成片开放,如梦似幻的蓝紫色辉映在鳞次栉比的楼宇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

五月的阳光,格外地明媚,和成都同行漫步东大街街头,放眼周围,是热烈绽放的蓝花楹,在阳光的映射下透着斑驳的树影花形,婆娑曼妙,醉人心魄。一阵微风拂过,有些花瓣轻盈地飘落,分外地美好。

我在这一刻,喜欢上了成都。

喜欢到什么程度?可以用埃姆朗·萨罗希的《一千零一面镜子》来表达:

我越是逃离

       却越是靠近你

       我越是背过脸

       却越是看见你

       我是一座孤岛

       处在相思之水里

       四面八方

       隔绝我通向你

       一千零一面镜子

       转映着你的容颜

       我从你开始

       我在你结束

后来逛到宽窄巷子,我甚至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不是第一次来成都,我来过很多次成都了,甚至觉得自己在成都住过了很多年。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第一次来成都我没有陌生的感觉?反而觉得这样亲切,这样熟悉,是因为我能说一口可以以假乱真的成都话,和成都当地人交流无障碍的缘故吗?

后来,每年我都会去成都几次。有时是出差,有时是纯粹去玩,而且一觉醒来,觉得该去成都了,就总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每次去成都,我都会去宽窄巷子逛。因为特别喜欢一家异域风情的小店。每次到宽窄巷子,都要到这家异域风情的小店坐一坐,买一样物件,印度檀香、精致的小陶瓷工艺品,或者亲肤的印度长绒棉衣裙……

有一年,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和朋友坐在域上和美艺术馆的咖啡座二楼,手捧着精致的玻璃杯,呆望窗外微风轻抚着的湖面,还有草坪上总是想与人亲近的白鸽,以及正在湖边游玩的人们。突然,看到有个老人也许是累了,弓着腰四处张望,好像在找可以坐的地方。这时,有人悄悄递给老人一张随身携带的折叠椅,和老人说了一句什么,老人点点头,惬意地坐在椅子上,悠然自得地欣赏湖面风景。

不经意间,这一幕尽收眼底,我心里不由一软,又一热。从此走在熙来攘往的成都街头,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孔,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2018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全区放假两天,加上双休日,有了4天小长假。于是毫不犹豫地赶赴成都。

抵达成都,已是傍晚。蒙蒙的细雨,让我感觉非常浪漫。可很快,我发现,这个城市与我所在的城市有天壤之别。手机显示室外温度只有4度,而我的肌肤也开始叫唤,实在太冷了,我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出门时,我穿得很薄,甚至有点性感,这是我习惯的装扮。只是,没料到,换了一个城市,却要承受另一种考验。站在夜色中,我瑟瑟发抖,却又无可奈何。自己准备不足,能怪谁呢?

这时,一个路过的大叔向我问路。我冷得牙齿上下打架,话也说不利索。大叔轻声问道:“姑娘,你很冷吗?”我脱口而出:“冷!”不料,大叔听罢,竟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我,帮我披上。我瞬间感到温暖,但同时感觉异样。这是我第一次被陌生男人如此关心,极不自然。而且,他凭什么要给我温暖?

大叔大约感觉到了我的狐疑,眼里闪过一丝惊愕,旋即“呵呵”笑道:“姑娘,我没有什么恶意,看你怪冷的,只是单纯地想帮你而已。别说是我,你在这个城市,遇到其他人,他们也会帮助你。这是我们成都男人的天性……”说完,不等我细细咀嚼,就转身离开了。

我在背后大声说:“大叔,我不认识您呢,您的衣服……”他却像没听到一样。

就这样,在寒冷的成都初冬街头,有一些爱穿过茫茫人海遇到我,让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暖彻心扉。我不由遐想那一蓑烟雨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淡淡的哀伤,无人问津的乌衣巷,谁的思念那么凉。物是人非,烟花易冷,唯有爱,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这样想着,我忽然觉得,成都,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有两个字,倏地流过我的心头。

故乡。

是的,站在冷雨飘飞的成都街头,我和作家朱文颖一样,我想到了“故乡”这个词。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词也缓慢地飘到了我的眼前:成都。

故乡。成都。

成都。故乡。

于是我想到我第一次来成都时,就和成都的朋友说,我来过成都,并且好像在成都住过许多年,这可能是因为长年听婶婶说成都话,对成都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亲切感,加上第一次到成都,成都的美醉人心魄,不由对成都一见钟情。

每年飞成都多次,心中早已将成都当成了故乡。

是啊,作家朱文颖就说过,“故乡”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广泛的,有时候并不如同人们所说的那么狭隊。

我也觉得,故乡,不一定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更是广泛意义上的、精神上的归依之处。通俗点说,自己喜爱、有心灵归属感的地方,就是故乡。

这个初冬,我在故乡成都,睡得特别香甜。

作者简介

丽君,女,广西南宁市人,1984年出生,新闻学硕士,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知音》《家庭》《婚姻与家庭》等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000多篇共100多万字的作品。参与编写《意林作文》、《满分作文》、《八年级同步作文》等多部教辅书。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琳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