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城”:关于“城”,我们知道多少呢?
近来在省图书馆翻到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中的《国家卷》,在看到他对“城”的一番解说后,便也想想漫谈下“城”、“城市”,诸君姑且读之。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是从建城开始的。”所有的文明古国,也都有自己的城市,不过不同的是,有的声名显赫,有的鲜为人知。没有城市的,可能性极小。
“古老民族的建国史,同时也就是他们的建城史”。
汉字解释
在汉语中,城就是墙,其本义就是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墙垣。古今中外闻名的“长城”,英文中,The great wall,就是伟大的城墙之意。
“城”字的字形,如下《汉语大字典》中有这么几种写法。
“城”分内外,内城曰城,外城曰郭,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说法。还有高低的不同,高的叫墙,低的叫垣:墙、垣、城、郭,可以都有,不可能都没有。
古代王朝都城,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大小不同墙垣的都邑为中心,这些都邑也通称作“城”。《说文 土部》:“城,以盛民也。”城垣之内,还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东城、西城、南城和北城。
“城”有时也指“国”,如《诗 大雅 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城,犹国也。”
“城”和“市”结合起来那是较后的事了。“市”,即是指做买卖的地方,《说文》就说,“买卖所之也”,且“市有垣,从冂从乛”,可见“市”也是一个与“城”有着类似地方的。又因“城”中一般都会有做买卖的地方,后慢慢地便和“市”字结合起来了,逐渐地成为一个词了。
其实,“城”在没有和“市”结合之前,也能泛指“城市”的,如“攻城略地”亦或“山城”等词语。
可以这么说,“城”自诞生起便与人类息息相关而密不可分。借易中天的话来说,“城市,是古代人类的大屋顶”。当然,易中天先生指的古代人类主要是指农业民族。城市的存在,可以让人们免除后顾之忧。因此,“在战事频仍的古代,最重要的是筑成,最持久的是围城,最艰难的是攻城,最残忍的是屠城”。
其实,“城”也好,“城市”也好,在古代总是与人们的安全是相关的,它保卫着里面的民众。拿明代首都北京来说吧,它得由宫城、皇城、内城与外城四道城墙围起来,考虑的便是安全性。口语中所谓的“京城”,若从字面来说,也就是最大、最厚的城墙,进而引申为最大之“城”,因为“京”字本身就具有“大”的意思。
“城市”,历经千年沧桑变化,有变的,也有不变的,变的是城市的规模与形式,不变的是城市的核心功能和意义。不过,随着世界连接的愈来愈紧密,世界各地的“城市”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强,人们心中的“城墙”也在逐渐地消失,全球一体化速度也在加剧。这自然也是好事,但全球化的同时,对于民族传承下的某些宝贵精神或许会被淡化,或许这是杞人忧天,还是愿待未来吧!
来一首杨宗纬的歌,诸君晚安!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微信号 : niyongze1987
新浪微博:先秦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