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霍金去世重温《万物理论》,然后更新了生死观
史蒂芬-霍金去世了。
今天(2018.3.14)最火的新闻。
新闻一爆出来,各家APP即时推送,在微博上换着词条上热搜,自媒体纷纷出动,朋友圈各种转发。
不管懂不懂量子力学、读没读过《时间简史》的人,纷纷祭上R.I.P.
想起前段时间那篇刷屏的女文青示爱已婚男导演,里面谈论一夜情都用到了“量子纠缠”呢。
作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的生平、研究、金句,其影响力确实已经超出科学界了。
至少在影视界如是。
例如影响了大导演诺兰拍摄《星际穿越》,例如亲身出演过美剧《星际迷航:下一代》、《生活大爆炸》,例如作为动画原型和配音演员出现在《辛普森一家》。
而2014年的一部霍金传记电影《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更是把英国男星埃迪-雷德梅恩推出上了奥斯卡史上首位80后影帝宝座。
紧抓热点的视频网站也应景在显著推荐位放出了《万物理论》。
好的,点开重温一遍。
《万物理论》并没有花篇幅在高深的物理知识和研究,主线是从霍金的爱情生活切入。
讲述他在剑桥大学与第一任妻子简相遇相恋的罗曼蒂克,以及“爱情如何带来生活的勇气和科学研究的激励”的故事。
影片里介绍霍金患的是运动神经元病,神经元逐渐失调,导致控制肌肉运动的脑细胞受损,比如讲话、行走、呼唤、吞咽,控制肌肉运动的电信号受到了干扰,结果就是肌肉逐步萎缩,最终彻底地丧失运动能力,但大脑不受影响,思想依然在,平均寿命是发病后两年。
从现实来看,霍金1963年21岁时发病,1965年霍金与简结婚,1967年大儿子出生,后来1969年有了老二,老三则生于1979年,1990年离婚。
渐冻症的症状显现后依然生了三个孩子,这本身也很惊奇了。
尽管后期夫妻裂缝已难弥合,但这段维持了25年的婚姻,带给了霍金爆发的研究力,引领他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影片里简为缓解在家庭生活里的无力感,在妈妈的建议下加入了唱诗班,遇到了斯文体贴的音乐老师乔纳森,婚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家人甚至怀疑老三并非霍金骨肉。
后来护士伊莲出现在霍金一家的生活里,她的介入方式静水流深却又剽悍有力。维持一段感情关系的长久性,取决于依赖感方面的势均力敌。霍金对伊莲越依赖,和简就越离越远了。简对霍金说:“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影片结束在霍金和简面见英国女王之后,简称霍金为“荣誉伴侣”,并总结“我们这一路一直都很棒”,时光倒流的方式闪回到霍金的健康风貌,霍金和简金风玉露一相逢。
至于简与乔纳森结婚,霍金1995年再婚、2006年再离婚,那是后来的事了。
今天霍金去世的消息传开后,雷先生说,这对霍金也未尝不是一个解脱。
我明白他的意思。
霍金在被医生宣判寿命可能只剩两年后,顽强地从死神手里多争取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毕竟是不可逆的不治之症,以全身瘫痪、不能言语的方式在轮椅上生活这么多年,期间霍金的感受可能连其他渐冻症病人都无法感同身受(毕竟他的征途是星辰宇宙,脑子里的宏大问题还得输出思考结果),更别提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
从科学家的角色来说,霍金的伟大无与伦比,除了物理学家他的title还有宇宙学家、数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等,但从一个人的角色来说,霍金活得很艰难,世俗的欢享和娱乐无从体验,如果行动不自如生活不自理,人间烟火乐趣在哪里。
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科学家,即使我们认定霍金志不在尘埃,他研究的是黑洞,却闪耀着比太阳更亮的光,但我们站在大地上,牵引我们的是地球引力,消耗我们的是柴米油盐。
影片中有一段场景,霍金因《时间简史》名扬四海,座谈会上接受一个听众提问“您说过你不信上帝,那么您有什么指导您的生活哲学吗?”,霍金恍惚间看见一个前排女子的笔掉落在地,然后恍惚间他从轮椅上站起来,俯身去拾起笔,回过神来后霍金回答:“我们人类也不过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生活在一颗小星球上,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转,在我们生活的银河系外还有上亿个星系,然而,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停止过对世界根本规律的探索。宇宙的边界是什么,肯定有个特别的答案,但是还有比没有边界更特别的答案吗?同样,人类的潜力也不会有边界,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你总会有自己的方式发光,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以前,我玉汝于成的生死观无非就是“人生短短几十年,除了生死无大事”。而其实生之于我们,本就没有选择,而死,我们看起来有得选,但我们又不想选,我们怕死,于是连带着我们也怕选择怎么生。
好像怎么生都不如意,好像怎么死都痛不欲生,怎么好好过这一生,没有适用于万物的理论,既然今天还没死,就今天就好好生,怎么生不是生啊,反正死一次你就不怕了——怕也没用了,霍金是无神论者,自然不相信有什么“三毛转世”。
以往有名人逝世,国内社交网络也常一片“我对TA如此熟悉,我很怀念TA”之声,但霍金这次是不同的。
我们不懂霍金,但霍金懂我们——懂我们的渺小,懂我们的无知,懂我们应该被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