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八十五

以夷制夷

吕嘉谋反,杀死樛氏和汉使后,又诱敌深入,全歼汉将军韩千秋樛乐(樛氏的弟弟)所率领的二千汉军。汉武帝听闻后,大为震怒,命以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为首的四路大军共十万人攻击南越国,同到南越都城番禺会齐。

到了番禺城下后,杨仆攻东南,博德攻西北。杨仆想夺首功,因此就督促士兵猛攻;而博德则从容不迫,射书到城中,劝令出降,说降即免死,并有封赏。因此越人争相到博得处投降,博得也先攻入番禺府中。

越相吕嘉和越王赵建德逃跑,杨仆还想引兵去搜抓,路博德笑着对杨仆说,君稍安勿躁,二人过两天就会被越人送过来。杨仆将信将疑,不过两天,越相吕嘉和越王赵建德果然被越人抓获,送到番禺。

我们探讨一下,路博德以夷制夷的策略还是挺高明的。后来元侵占汉族、日军侵占满洲都是想采用这种策略,以夷制夷策略何时才能有效?

以夷制夷是用本地人来应对本地人,这种方法在军事和组织治理中都有使用。这种策略的应用,需要分析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目标群体的团结度。通常目标群体在非常团结的情况下,例如像铁木真领导的蒙古人等,就很难用这种方法。能够以夷制夷,一定还是目标群体出现分化。分化的程度可以通过测试来观察得到相关的数据。

路博德许以投降、兼有封赏就是这种方法,从越人投降的数量和层级,就可以分析出越人分化的程度,分化程度越高,以夷制夷策略的成功概率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路博德能信心满满地说“君稍安勿躁,二人过两天就会被越人送过来”。

第二、背书的强大度。决定是否能以夷制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背书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可能是经济力的背书,也可能是军事力的背书,或是信任力的背书。这种力量越强大,就越容易形成以夷制夷的优势。

例如路博德与杨仆统领十万大军,背后是强大的汉朝做背书,又加上封赏的诱惑,自然越人臣服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日军侵占满洲,能得到不少的伪军支持,而且汪精卫公开投日,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少数人缺乏民族气节,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也是当时的日本确实比中国强大很多,在经济实力、工业水平、军事力量、单兵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超过中国,这种背书力量也确实形成了短暂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最终被中国的强大民族团队力所打败。

在项目的政治均衡和治理结构方面,都需要考虑用非嫡系来应对非嫡系,本土人员来管理本土人员(跨国项目),而刚才所说的两个因素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请思考:请分享一个以夷制夷的心得案例,你认为职场中政治均衡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0)

相关推荐